对钱钟书的评价 錢鍾書與林徽因到底有何恩怨?瘋狂排擠林徽因,究其原因有3點
錢鍾書與林徽因到底有何恩怨?瘋狂排擠林徽因,究其原因有3點
提及到《圍城》這部近代的著作,很多人都會想到書中諸多名言,尤其是這句“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爲很多人所熟知,傳頌至今,成爲了現如今很多人形容一段糾結的狀態時最喜歡舉出的例子。《圍城》的作者錢鍾書成爲了那個時代最爲著名的作家,直到今天錢鍾書的大名都爲人所銘記。
錢鍾書的文采在那個時代熠熠生輝,和很多大文豪並肩同行,爲那個時代的文壇貢獻着屬於自己的文字力量。當時在清華大學教書的錢鍾書,爲人和善,和楊絳先生一起過着屬於自己的小日子,但唯獨對林徽因十分不友善,甚至到了十分討厭的地步。
錢鍾書這位大才子和大才女林徽因之間的到底有何恩怨?連妻子楊絳出面勸解都無效?
林徽因的大名爲人們所熟知,長相極美,用自身詮釋了何爲“腹有詩書氣自華”,林徽因出身世家,早年間曾和父親一起在外見多識廣,在父親的培養之下擁有深厚的學識。林徽因不僅有着飛揚的文采讓一衆人傾倒,更是在建築學方面建樹頗深。作爲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林徽因在拒絕了徐志摩的追求之後,嫁給了梁啓超的兒子樑思成。
樑思成作爲著名的建築學家和林徽因一起爲我國的建築事業貢獻了一生。和樑思成結爲伉儷後,兩人在戰亂時期處於吃不飽穿不暖的狀態都依舊不忘記測繪建築,收錄數據,爲新中國建築史填補了空白。在新中國建立後,林徽因還參與了新中國國徽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不僅有才且魅力非凡,在那個人才濟濟的年代,林徽因的魅力引得很多人爲之側目。
按說錢鍾書和林徽因兩人都屬於那個時代的佼佼者,有着豐厚學識的兩人應該會知己相會,心心相惜。但相反的是,錢鍾書十分厭惡林徽因,即便是兩人成爲鄰居,擡頭不見低頭見,但依舊阻擋不了錢鍾書瘋狂排擠林徽因。究其原因有三點可以算作是林徽因和錢鍾書結下樑子的根源。
首先,就是兩人的寵物先起了紛爭,林徽因和錢鍾書兩人都十分喜歡貓,作爲家中的寵物,這兩隻小貓沒有因爲身爲鄰居而好好相處。反倒是打架不斷,尤其是林徽因家的貓經常欺負錢鍾書家的貓。錢鍾書看到自己的愛貓被欺負,氣就不打一處來。打狗還要看主人。
晚上睡覺前聽到房頂之上怪異的聲音,錢鍾書根本不顧天黑路難行,偏偏要大晚上架上梯子爬到房頂上看望自家的貓。一看到林徽因的貓在欺負着自己的貓,就要衝上去幫自己的貓一起打林徽因的貓。
錢鍾書的夫人楊絳覺得這樣不好,那終歸是林徽因的貓,多次勸解錢鍾書,但錢鍾書一直我行我素,堅持不懈的每晚拿着竹竿衝到房頂幫貓打架。
其次,就是因爲錢鍾書對於林徽因舉辦沙龍聚會的行爲很是看不慣,林徽因少年時期在美國留學,外國就喜歡這樣的聚會方式。林徽因把這種方式引入到了自己家中,舉辦沙龍聚會,邀請衆多客人來到家中聚會。
這些客人都不是普通人,像是徐志摩、金嶽霖就是沙龍聚會的常客,沈從文、朱光潛、胡適等社會上的名流們都是林徽因的家中常客。這個會客廳中只有林徽因一個女性,來參加聚會的都是男性。這樣的方式就引起了錢鍾書的不滿,更是在看到冰心曾經寫過《我們太太的客廳》以諷刺林徽因後,自己也動手寫出來了《貓》來訴說了自己對林徽因舉辦沙龍聚會行爲的反感。
最後,針對林徽因的私生活,錢鍾書嗤之以鼻。“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蘊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惡意,比流產更能讓人心力憔悴。”林徽因作爲那個時代“女神”級別的人物,在少年時期被徐志摩瘋狂追求過,在拒絕了徐志摩後還是沒能讓徐志摩死心。
徐志摩一直深愛着、欣賞着林徽因。林徽因也沒有避嫌,把徐志摩當作親密的朋友來看待,在徐志摩逝世後,林徽因十分悲痛。在嫁給樑思成後又獲得了金嶽霖的追求,金嶽霖更是爲了林徽因終生未娶,一生愛慕林徽因,這些林徽因都深知。
但林徽因只是把金嶽霖當作朋友,金嶽霖也甘心以“朋友”的身份來陪伴在林徽因的身邊。金嶽霖和林徽因的愛情糾葛被樑思成看在眼裏,樑思成想成全兩人。但金嶽霖卻願意推出競爭,成全樑思成和林徽因的天作之合。錢鍾書無法理解這種“病態式”的交友方式,更是對於林徽因如此追求“自由”的生活作風很是討厭。

這三點原因都是猜測,畢竟錢鍾書身爲一代文豪的心思並不是凡夫俗子可以揣度的。但在這場錢林大戰之中,可以看出林徽因身爲才女,在那個時代的不容易。她用自己的能力爭取爲自己創造一片自由的領土,做着自己人生的主人。
自由且率性的林徽因和一羣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追求着人生的真諦,但在那個年代這追尋自由的一切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理解,錢鍾書就是不能理解隊伍中的一員。錢鍾書無法理解林徽因的做派,所以選擇了以自己的方式攻擊。但大作家錢鍾書可能並不明白,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人生方式的權力。
可以理解不了,但卻應該尊重。林徽因在未做出傷天害理之事時,就不應該得到不公平的對待。連林徽因這樣的大才女在那個時代追求自由都會被人誤解,更何況普通女性,寸步難行的艱難過活。但好在現如今的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尊重的重要性,尊重他人也是在尊重自己,每個人都是這個星球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文/南宮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