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庭前柳树珍重待春风谁说的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唐代刘方平《代春怨》全文翻译赏析)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唐代刘方平《代春怨》全文翻译赏析)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出自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代春怨》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唐代刘方平《代春怨》全文翻译赏析)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出自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代春怨》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赏析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诗,要「言」的是「春怨」。诗中无一「春」字,但从写景可见;至于「怨」字,则只能从字里行间细加品味,仔细琢磨了。 「朝日」,犹日日,时俗口语;春暮莺稀,故谓「残莺」。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自然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更令人愁肠百结。愁之无奈,只好拉开窗帘,目之所见,芳草萋萋,碧色天涯。这无边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马蹄」的回忆,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征人难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后者,抑或两者皆有,总不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李重元《忆王孙》)。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景、事相连,更惹动无限伤怀。她只得再次将视线移开——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这两句别具匠心。「时有东风入」为「千条尽向西」之因,在东风的吹拂下,杨柳千条向西摇摆,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因为唐时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杨柳千条尽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玉立亭亭,忧思万缕,终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终篇,收到了情深意挚,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诗中须有人在」。这首诗句句写景, 却句句「有人在」,人与自然获得了奇妙的对应。「人」之所见所闻,既是情的触媒,又是意的流向,「人」之情动心驰,与物之声色势态融为一体,是情化的自然,是自然的情化,两者浑然无迹,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

很赞哦!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