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如何鉴别古画 一縷陽光照在古畫上,專家眼含熱淚:近1000年的謎題,終於解開了
一縷陽光照在古畫上,專家眼含熱淚:近1000年的謎題,終於解開了 古代名家字畫,歷來是收藏大師的心頭好,不知為何,古人似乎對書畫有一種特殊的執著,他們總喜歡在畫中隱藏點什麼。《少年包青天》中有一個故事

一縷陽光照在古畫上,專家眼含熱淚:近1000年的謎題,終於解開了
古代名家字畫,歷來是收藏大師的心頭好,不知為何,古人似乎對書畫有一種特殊的執著,他們總喜歡在畫中隱藏點什麼。《少年包青天》中有一個故事講述的是「牡丹亭少女之謎」,眨眼看去,畫中只有一個空蕩蕩的牡丹亭,沒有少女,可是當一盆水澆在畫上之後,畫中頓時出現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其中隱藏的秘密終被揭開。無獨有偶,中國歷史上也有一傳世名畫,專家在研究過程中,恰巧有一縷陽光照在畫作上,而他也借著陽光,解開了一個存在近1000年的謎題。《溪山行旅圖》是一幅絹本墨筆畫,長206.3厘米,寬103.3厘米,整幅畫給人一種氣勢十足的感覺,巨石壁立的山峰幾乎佔據了畫面,山頂樹木叢生,枝葉茂密,瀑布從山腰間飛流直下,升騰起陣陣水霧。再看山腳,只見山腳下亂石縱橫,毫無章法可循,在山路上偶然出現的一支商旅隊伍,與磅礴的山水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而那一灣流淌的溪水,正是傾瀉而下的瀑布,一靜一動,一張一弛,給人以巨大的反差。
此幅畫乍看之下,似乎沒有什麼特別出奇的地方,然而,只要將這幅畫放大10倍,便能看出作者精湛的畫工與意境。此幅畫的近景部分,佔據了下方大約三分之一的位置,是由兩邊巨石之間開闢出的一條留白道路,一隊馱著沉重貨物的驢子、行旅的客商自畫面右側悄然進入,緩緩行進,與無聲中點出了此畫「行旅」的主題。
然而,《溪山行旅圖》卻被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不為別的,只因從古至今,各路學者、專家經過不斷探索之後,始終不能確定此畫的作者到底是誰,就像沒人知道《蒙娜麗莎》中的婦人是誰一樣。不過,專家卻能從畫風、畫功,年代上推測出大致人物,那人便是北宋繪畫大師範寬。
范寬出生於公元950年,陝西華原人,擅長山水畫,被譽為「北宋三大家」之一。2004年,范寬曾被美國《生活》雜誌評為上一千年對人類最有影響的100位人物之一,列於59位。范寬的影響力有多大?這麼來說吧,南宋的李唐、馬遠、夏圭,元朝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清朝的「金陵畫派」和現代大師黃賓虹等,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他的畫風影響。
自宋朝以來,《溪山行旅圖》歷經元、宋、清與民間藏家之間輾轉流傳,畫作上已經蓋有22枚藏家印鑒,其中單單是乾隆皇帝的印鑒就有6枚。1925年後,存於清宮中的《溪山行旅圖》,自然歸為國有。可是,由於畫中沒有明顯的畫家落款,人們只能從題跋上推測作者是范寬,但作者一欄,卻始終填寫的是「不詳」。
直到1958年的一天,時任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李霖燦,將整幅畫分成若干個小格子後,偶然間藉助照射在其中一個小格子上的陽光,隱隱約約看見了「范寬」二字,作者將名字隱藏在了右下角騾隊後方樹叢中。李霖燦的發現,終於給這幅傳世名畫找到了主人,范寬的58幅作品中,將再添一幅名作。
很赞哦!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