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造枪、能造炮,江南制造局为何造不出一艘能打仗的军舰?
能造枪、能造炮,江南制造局为何造不出一艘能打仗的军舰?
作者:金满楼近代上台甫鼎鼎的江南制造局,其起于美商开办的旗记铁厂。
旗记铁厂原在虹口,被李鸿章收购后,因为制造军火具有必然危险性而遭到外方的否决,加上厂址规模有限,如欲持续扩大,必需找一更为广宽的滨江之所,以备造船之用。
多方考查后,李鸿章最终选择上海县城以南、滨临黄浦江的高昌庙一带,制造局最初圈地70亩,后陆续扩大到400余亩,此即后来江南造船坞之原址。
高昌庙建于宋朝年间,1867年制造局搬来后,小庙迁出另建,地名则沿用未改。
正所谓“神佛谢幕,机械登场”,数十年后,以制造局为中心,高昌庙一带工场林立,私塾并集,铁路口岸,货运忙碌,工人日夜川流不息,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工业梦起头的处所。
十九世纪八十年月后,江南制造总局已有工人3千余人,衡宇2千余间,分厂16所,个中包罗机械局、木匠厂、汽船厂、汽锅厂、枪厂、炮厂、枪子厂、炮弹厂、炼钢厂、熟铁厂、栗药厂、铜引厂、无烟药厂、铸铜铁厂和两个黑药厂。

经二十多年的成长,江南制造总局不光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军工场,就连容闳所构想的“机械母厂”,也最终酿成了实际。
除生产车间及分厂之外,江南制造总局同时还附设有翻译馆、广方言馆和工艺私塾,以翻译西文书籍、培育手艺人员。
从这个意义上说,制造局决非纯真的军工企业而是集军工、科研和人才培育为一体的产学研结合体(当然,水平凹凸应另当别论)。
在经费上,江南制造总局获得了官方的充裕包管,其造办经费54万余两,今后屡加扩充,并由清廷指拨上海海关税收的二成作为常年经费。而经费的足够,在必然水平上包管了产量的络续增进。
据统计,从1867年至1911年的45年时间里,江南制造总局共生产各类火炮1075门,各类枪支76000余支,黑色火药233万公斤,栗色火药52万斤,无炊火药17万公斤,各类枪弹9370万发,各类炮弹166万发;水雷、地雷1519个。
作为远东超大型的兵工场,江南制造总局对于其时中国军事力量以及重工业生产的提拔感化显而易见。
枪炮之外,江南制造总局的造船买卖也同样惹人饮茶存眷。
1868年7月,江南制造总局的生产的第一艘军舰下水,曾国藩将之定名为“恬吉”(取“四海恬波、厂务安吉”之意,后因光绪皇帝载继位,为避其名讳而改名为“惠吉”)。
“恬吉”号船主56米,排水量600吨,火炮9门,共耗银8万两。当月,“恬吉”号自吴淞口出发,抵舟山而返;9月又上驶江宁,曾国藩亲自登舰视察并命其驶至采石矶,显露其帆海机能相当不错。
“恬吉”之后,江南制造总局几乎每年都有一艘新船下水,个中包罗“操江”、“测海”、“威靖”、“海安”、“驭远”、“金瓯”等军舰。
稀奇值得一提的是1872年下水的第五艘军舰“海晏”号(原名“镇安”),在1930年月江南造船所克己的“平海”轻巡洋舰降生之前,它是中国国产的最大军用舰船,其船身长91米,排水量2800吨,航速12节,火炮26门,共耗银35万两。
美中不足的是,包罗次年下水的同级舰“驭远”号在内,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均为木肋军舰,以军事学角度来说,都属于无防护的巡洋舰,这与其时世界水师旭日东升的铁甲舰已有了不小的差距。
1870年月,列国水师竞争激烈,铁甲舰拥有壮大的火力和坚硬的装甲,其斗争力、威慑力不问可知。
为此,江南制造总局在1875年试验生产过一艘名为“金瓯”的小军舰,这艘小军舰倒能够算是铁甲舰,但其排水量只有200吨,系外方指导下用局内富余进口钢材所造成。
客观的说,“金瓯”号并不算成功,而这也在某种水平上影响了江南制造总局的造船买卖。之后十年中,江南制造总局在造船方面再无成长,直到1885年“保民”号下水。
可惜的是,这艘造价22万两、排水量1500吨的巡洋舰只是一次回光返照。之后,直到清廷覆亡,江南制造总局再也没有生产过像样的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