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区别是什么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区别是什么
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区别是什么?
一、时间、皇帝不同
1、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
2、开元盛世或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
二、原因不同
1、贞观之治是因为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使得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由此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2、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稳定了局面,使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饮茶之风也在全国范围盛行。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局面不同
1、贞观之治时唐太宗重用人才,虚怀纳谏,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正确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唐太宗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2、开元盛世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经济迅速发展。此间的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也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国家财政收入稳定。
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贞观之治
百度百科-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分别是什么意思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开元盛世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 唐玄宗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唐玄宗在政治上任用贤能,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使得唐中期的朝政趋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和恢复奠定了基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
1、任用贤能;
2、改革吏治;
3、发展经济。
表现:
1、农业方面:
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
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扩展资料
1、贞观之治的背景
唐初,由于隋炀帝造成的大乱,隋朝留下了破坏严重、民生凋敝的局面。北周“留给”隋朝690万户(根据学者岑仲勉、杨志久等人的考证),而且没有大的战乱,而隋炀帝造成天下大乱,人口锐减,隋朝“留给”唐朝200余万户(按《通典》记载杜正伦奏,经隋炀帝的消耗以及造成的大乱。
到了唐初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以及内外众多强敌、破坏空前严重的烂摊子。李渊李世民统一中原与南方,为贞观之治创造了条件。
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定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
吸取隋亡教训,纠正前朝之弊端,调整统治政策,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2、开元盛世的背景
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稳定了局面,使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饮茶之风也在全国范围盛行。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武则天被逼退位之后,唐王朝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混乱期:先是武三思与韦后、安乐公主勾结,害死于唐中宗复位有功的“五王”;而后太子李重俊率御林军杀死武三思、武崇讯,而其也被韦后部下所杀。
再而后,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李显,立傀儡李重茂为少帝,自己总揽大权,垂帘听政。韦后肆无忌惮,安乐公主公开卖官,朝政异常腐化。武后退位后八年的时间里,政变迭起,政局动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元盛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贞观之治
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贞观之治:
1.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是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2.隋开创了大运河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弊在当时,功在千秋. 3.前期的李世民汲取隋失败的教训,正如汉朝初期汲取秦灭亡的教训一样,让百姓休养生息,李世民自己也基本能虚怀从谏.但是,晚期的李世民变了,不再那么虚怀从谏,不在让百姓休养生息,而是好大喜功,征服高丽失败.这些是贞观之治不能持久的原因. 开元盛世: 1.任用贤能 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2.改革吏治 玄宗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3.发展经济 玄宗於这段时间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后宫的奢靡之风.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因为这些措施,唐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 4..提倡文教 玄宗为了撰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且对儒生十分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便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鼎峰. 5.对外军事 玄宗采纳张说之提议,实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在公元722年,他亲自挑选府兵及壮丁共12万人作为京师的宿卫,并称为「骑」.而他亦於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 与贞观之治之比较贞观之治时,唐朝百废待兴,虽有所治绩,但距「辉煌」还颇远.但当时唐朝正值方兴未艾之际,因此虽历经政变,仍然应付自如.而到了开元之治时,唐朝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与积累,已臻於鼎盛,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已处於盛极而衰的边缘,因此已开始出现腐朽的现像,在遇到变乱时,即无力回天,结果走向灭亡.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分别是哪个皇帝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贞观遗风武则天、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扩展资料
1、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期间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2、贞观遗风,一个时期是唐高宗在位初期的永徽之治被认为有贞观遗风,另一个时期是武则天的统治被称为有贞观遗风。武则天以巨大的魄力削弱贵族势力,提拔重用了许多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扩大了统治基础。任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例如名相狄仁杰、魏元忠、张柬之、姚崇等,鼓励农业生产,州县荒地开垦并户有余粮的,州县长官可得升迁。统治期间,户口增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3、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在前期(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起用贤臣,虚怀纳谏,政治清明,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改革吏制,并大力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发展外交,使得天下大治,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
参考资料
贞观之治 百度百科
贞观遗风 百度百科
开元盛世 百度百科
什么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理想局面。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开元盛世,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李隆基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开元年间,经过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共同特征
第一、二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巩固李唐王朝的统治,都是在朝廷内外形势危急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
第二、二者都同样是治世,都实行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如劝课农桑整顿吏治等。 第三、两次治世期间,统治者都实行比较开明的社会文化政策,使得大唐文明在此时期辉煌发展。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中经历了多少年
【贞观之治】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
---贞观之治 始于627年,终于649年; 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的局面的艳称。这是唐朝极盛的时期。 始于713年,终于741年; 在公元627年---公元741年历任的唐朝皇帝如下: ??太宗 李世民 626—649年 在位23年 ??高宗 李治 649—683年 在位35年 ??中宗 李显 683年12月 在位数月 ? 睿宗 李旦 684年2月 在位数月 贞观之治(74)开元(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