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川广汉市好吗 四川广汉兴隆历史人物

火烧 2022-01-08 07:19:21 1050
四川广汉兴隆历史人物 1.广汉的名人郭贺:汉明帝时任侍中、尚书仆射、荆州刺吏等职。政声好深得百姓爱戴,荆州民众有歌云:“厥德仁明郭乔卿”。张邦伸:历任辉县县令、光州州判、襄城知县。现存诗篇仅存《云谷诗

四川广汉兴隆历史人物  

1.广汉的名人

郭贺:汉明帝时任侍中、尚书仆射、荆州刺吏等职。政声好深得百姓爱戴,荆州民众有歌云:“厥德仁明郭乔卿”。

张邦伸:历任辉县县令、光州州判、襄城知县。现存诗篇仅存《云谷诗钞》八篇于世。共著有《全蜀诗汇》、《唐诗正音》、《绳乡纪略》、《云栈纪程》、《云谷文钞》、《锦里新编》等共17部95卷。

缪嘉文:先后任川军一二五师团附政训员、旅政训员、一二四师政训处长等职。在保卫滕县的战役中为国捐躯。1947年,国民政府联合勤务总部抚恤部,将缪嘉文列入《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

覃子豪:又名天才、覃基。先后主编《扫荡简报》、《前线日报》副刊、《新时代》周刊,创办《东方周报》、《太平洋日报》等,并创作出版《自由的旗》、《永安劫后》等诗集,1951年主编《新诗周刊》。编印《兰星》诗刊。先后创作、翻译出版《海洋诗抄》、《瓶之存在》、《论现代诗》、《法兰西诗集》等诗集、诗论。被誉为台湾诗坛三老之一,与纪弦、钟鼎文齐名。

冯灌父:名骧,别号平园,历任四川陆军第二军参议、云阳县知事、四川边防军第六混成旅行营参谋长、川鄂边区绥靖公署少将参军、南溪和奉节两县储运处处长、长寿县税捐处长等职。自幼酷爱书画,山水、人物、花鸟等国画作品皆精。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后,冯应邀绘《天彭丹景》大型国画一轴,装饰于四川厅内。

黄朝林:笔名麦兜兜、莫名,著名作家、著名书画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师。2012年市级“十佳青年”称号获得者。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创作专业一级作家。中国少年作家班2008届毕业学员。冰心儿童文学奖,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国际向日葵文学奖等文学奖获得者。2009年“90后十大作家排行榜”第六名。代表作《青春不散场》、《少年不戴花》、《麦兜兜行走日本》等。

戴季陶(1891年—1949年),初名良弼,后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生于四川广汉,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五四期间,思想激进,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考试院院长等职。有蒋介石的“国师”之称,是蒋介石的忠实“智囊”。

2.兴隆英雄人物的事迹

兴隆镇位于金乡县南部,地处孔孟之乡、微山湖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临京沪铁路,西临京九铁路,济徐高速、105国道傍境而过,348省道横穿东西,距济宁机场仅40公里,境内六横六纵的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东鱼河、莱河漕运通畅,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是工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并重的经济大乡,发展前景广阔。总面积55.54平方公里,下辖50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12197户,4.08万人,耕地面积5.6万亩。是省委通报表彰“爱民好书记”郭奉林的家乡。著名的人文之乡、长寿之乡。

中文名称

兴隆镇

行政区类别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

3.广汉连山历史人物

戴季陶 (1891——1949),名传贤,又名良弼,字选堂,因行三,又字季陶,名别天仇,晚号孝园,广汉连山人。幼年家贫,在表亲黄家当过放牛娃,因牛脚跌伤,不堪其辱,愤而出走,在英国传教士安如磐的帮助下,在广汉基督教福堂做杂活,并食宿于此。在安的资助下得以入私塾,入成都东游预备学堂。1905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师范学堂。1907年,升入东京日本大学法科。被推为日本大学中国留学生同学会会长。

1911年,辛亥革命后,回上海,同周浩等人创办《民权报》。孙中山从海外返沪,戴以同盟会会员和记者的身份拜会孙中山,受到孙中山的接待。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偕戴同往南京。从此,孙中山成了戴的导师和挚友。1912年8月25日,国民党成立,孙中山任理事长。9月,孙中山受任督办全国铁路,戴被孙中山任命为记室(秘书)。1916年9月10日,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任大元帅。孙中山就职后,任命戴为军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大元帅府秘书长、外交次长。1924年1月20日,戴被国民党一大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同时被孙中山任命为大本营法制委员会委员长。黄埔军校创办即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戴一直在孙中山身边工作,是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是孙中山遗嘱见证的九人之一。孙中山逝世后,他大讲“孙文主义”,先后撰写了很多论文,世人称其理论为“戴季陶主义”。

戴季陶是中山大学首任校长。同时他还是国民党中央政府“五院制”的首倡者之一。1928年10月,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戴任国府委员兼考试院院长,成为国民政府的“中央大员”,核心人物之一。

1935年5月30日,戴季陶回乡祭扫祖墓。戴的专车抵达广汉,正逢雨天,戴下车,以跪拜大礼向迎接他的父老乡亲作揖磕头。在连山戴氏祖墓前,亦行跪拜大礼。临行前给连山小学的学生每人送了两个作文本,请校长转赠给学生。同年10月,赠给广汉《万有文库》两套及其他书籍共4000余册。1937年3月,广汉图书馆建成开馆。1938年,戴再回广汉时,又赠给图书馆一些图书。这些书籍,现在仍然是广汉市图书馆的珍藏书籍。

1949年2月11日,戴季陶逝世于广州,由其子戴安国扶柩回川,葬于成都西门外枣子巷墓地。

4.李瀚林之历史人物传说

李翰林逸闻趣事 李翰林名钟峨,字雪原,号芝麓,通江县兴隆乡九浴溪人,生于清顺治十八年。幼年多病,6岁不能行,16岁开始读书而不好学;18岁寒窗苦读之时,其父受诬入狱,与兄钟壁四处奔走营救无效,认识到清官难当,贪官易做,立志作一个于国于家有用之人。于是,且耕且读,发愤学习。在其父李蕃(曾任山东黄县县令),兄钟壁(曾任刑部督捕清吏司主事,皇上例授承德郎,御赐麒麟)、蒙师马龙吟、发妻雷氏几位德才兼备的老师的指点督促下,“春夜伴读,讲五经之义,雪朝吟咏,发诗词之微,”学业精进。李钟峨32岁中举,42岁任遵义府仁怀县教谕,45岁考中“三甲第二十七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第三年殿试成绩优异,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职;51岁授文林郎,52岁以同考官身份参加康熙壬辰科会试阅卷,56岁至59岁提督福建省学政,取文武考生2700人;康熙五十九年,李钟峨任广西学政,61岁任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同年五月升翰林院侍讲;七月,升右庶子掌坊,九月升左庶子掌坊,兼翰林院侍读并日讲起居注官;11月,任广西省乡试正主考;雍正五年,任太常寺少卿。李翰林一生,曾任《三朝实录》、《方舆路程》、《国史》、《分韵近体唐诗》、《一统志》等各馆纂修官,主编《盛京志》、《保宁府志》、《通江县志》。李钟峨督学福建时,刻其父《雪鸿堂》集,其兄李钟壁《燕喜堂》集,并附自撰《垂云亭》诗文集于后,共以《雪鸿堂集》刊印问世,后选入《四库全书.集部》。李翰林的足迹遍及京城、川、黔、桂、闽及江南一带,不仅是通江县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名人,也是全省、全国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名人。关于李翰林的轶闻趣事甚多,本文遴选几则以飨读者。石洞启蒙李钟峨幼年多病,6岁不能行,11岁才开始训蒙。他老家下面有一石洞,高三丈,宽二丈余,可容十余人。洞内空气清新,冬温夏凉;洞外松竹掩映,春夏花香四溢。洞口曲径通幽。李钟峨在此发蒙,蒙师叫马龙吟。马龙吟当年设馆于此,以人名为洞名,故称“龙吟洞”。龙吟洞内有诸多石刻,如“良弼天储”、“金榜标名”等。洞口刻“龙吟洞”三个大字,并刻有“图书光说筑,雾卷莲峰现;岩开石镜明,飞旌释尹犁”诗一首。落款为“万历丁酉秋,明学士乾奄题”。李翰林在“龙吟洞”读书7年之久,直到其父被诬下狱为止。后人常说:“石岩洞里出翰林”。巧对答康熙由于李翰林才德出众,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常邀他出外游玩。一天,君臣来到一条河边,见一船夫在船里舀水,康熙便出了一个对子:“船漏漏满,桶漏漏干;”李翰林稍加思索,对道:“灯吹吹熄,火吹吹燃。”康熙见沙滩上一只白鹤走来,马上出一对:“白鹤探沙,两行‘个’字;”李翰林见一红蛇从河里游来,即对:“赤蛇过水,一路‘之’文。”又一次,康熙和李翰林在路上碰着一个挑担子的,挑得很重。皇帝说:“人轻担重轻挑重;”翰林道:“脚短路长短走长。”康熙见七只鸭子在水里游,于是又出一对:“七鸭浮七江,数数数,三双一只;”李翰林略一沉思,对道:“尺蛇入尺洞,量量量,九寸十分。”一下江南主考江南是出才子的地方,考生往往恃才骄傲。主考官必须是才能出众、文思敏捷的人担任,方能完成任务。李翰林初到江南,兴致很高,想一览江南风光。他租来一只小船,装成艄公,在河里划船游览。一些赴考的童生,乘船过河。李翰林来推渡他们。考生一上船便吟诗作对,非常热闹。一考生说:“风吹杨柳千枝动。”另一考生说:“雨打江河万点波。”李翰林看着这般情景,一边推船一边说:“各位童生,‘千枝’、‘万点’你们数过的吗?”一考生傲慢地反问:“那你说怎么对?”李翰林说:“按我想应改为‘枝枝动’、‘点点波’为好。”考生们听了,都觉得“艄公”挺有意思,不再喧哗了。李翰林见没有人开腔,又逗趣地说:“各位童生,我听别人作了一首诗,觉得有趣,就是字写不起。”那些考生马上说:“你念,我们记。”一个个都掏出了纸笔。李翰林念:“ miamia一小舟,吱嘎水上流。乒乓几桡片,he lo下扬州。”念完之后,一个个考生面面相觑,李翰林笑了,考生们低着头,一笑而去。李翰林到江南后,那里的考生都知道他是四川人,对他有些轻视。第一场考试进考场时,考生们闹闹嚷嚷,很不严肃。有一个考生出一对子交给李翰林,对子是:“黄河九曲弯,水滚滚,浪翻翻,大宗师从何而来?”意思是讥讽李是四川人,认为四川不出才子。就“大宗师“三字讲,本是主考官的尊称,但“宗师”二字与“东西”谐音,暗带辱骂之

5.广汉连山历史人物

戴季陶 (1891——1949),名传贤,又名良弼,字选堂,因行三,又字季陶,名别天仇,晚号孝园,广汉连山人。

幼年家贫,在表亲黄家当过放牛娃,因牛脚跌伤,不堪其辱,愤而出走,在英国传教士安如磐的帮助下,在广汉基督教福堂做杂活,并食宿于此。在安的资助下得以入私塾,入成都东游预备学堂。

四川广汉市好吗 四川广汉兴隆历史人物

1905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师范学堂。1907年,升入东京日本大学法科。

被推为日本大学中国留学生同学会会长。 1911年,辛亥革命后,回上海,同周浩等人创办《民权报》。

孙中山从海外返沪,戴以同盟会会员和记者的身份拜会孙中山,受到孙中山的接待。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偕戴同往南京。

从此,孙中山成了戴的导师和挚友。1912年8月25日,国民党成立,孙中山任理事长。

9月,孙中山受任督办全国铁路,戴被孙中山任命为记室(秘书)。1916年9月10日,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任大元帅。

孙中山就职后,任命戴为军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大元帅府秘书长、外交次长。1924年1月20日,戴被国民党一大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同时被孙中山任命为大本营法制委员会委员长。

黄埔军校创办即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戴一直在孙中山身边工作,是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是孙中山遗嘱见证的九人之一。

孙中山逝世后,他大讲“孙文主义”,先后撰写了很多论文,世人称其理论为“戴季陶主义”。 戴季陶是中山大学首任校长。

同时他还是国民党中央政府“五院制”的首倡者之一。1928年10月,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戴任国府委员兼考试院院长,成为国民政府的“中央大员”,核心人物之一。

1935年5月30日,戴季陶回乡祭扫祖墓。戴的专车抵达广汉,正逢雨天,戴下车,以跪拜大礼向迎接他的父老乡亲作揖磕头。

在连山戴氏祖墓前,亦行跪拜大礼。临行前给连山小学的学生每人送了两个作文本,请校长转赠给学生。

同年10月,赠给广汉《万有文库》两套及其他书籍共4000余册。1937年3月,广汉图书馆建成开馆。

1938年,戴再回广汉时,又赠给图书馆一些图书。这些书籍,现在仍然是广汉市图书馆的珍藏书籍。

1949年2月11日,戴季陶逝世于广州,由其子戴安国扶柩回川,葬于成都西门外枣子巷墓地。

6.介绍四川广汉市

广汉市(英语:Guanghan City 拼音:guang han shi)。别称“雒”。

经纬度:经度104.25 纬度30.99

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所属省份:四川(sichuan province)

行政区划:辖17个镇(雒城、三水、连山、南兴、新平、和兴、松林、高坪、向阳、小汉、金鱼、南丰、金轮、兴隆、新丰、新华、西高,原万福镇并入新丰镇,原三星镇并入南兴镇,原广兴镇并入向阳镇),2个乡(北外、西外,原东南乡并入新丰镇,原双泉乡并入连山镇)。

市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雒城镇天津路108号。

面积:538平方公里

人口:总人口59万,城市人口17万。

国内生产总值: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亿元,财政总收入14.9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9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3元;全年招商引资35.7亿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