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激意思 李慈铭的偏激之论
李慈铭的偏激之论

清代绍兴人李慈铭心直口快,传记中说他性格狷介简略,胸无城府,“意所不可,辙面折人过,议论臧否,不轻假借苟同”。这种脾气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不会四平八稳,只要不是骂到自己,读起来总是痛快的。
闲来翻阅后人从李慈铭的日记中辑录整理出来的《越缦堂读书记》,读到他自己说“予生最不敢轻议人”,还来不及笑出声,后面紧接着就是“然于古今亦有深恶者十余人:魏王肃,唐啖助,宋郑樵、王柏、陈亮,明程敏政,国朝陆陇其、沈德潜、程晋芳、程廷祚、朱仕、翁方纲,近时方东数,皆愚而自用,谬种遗患”。远不止这些,“若李贽、唐寅、祝允明、孙(金加广)、金人瑞、袁枚、赵翼、张问陶之流,诞妄不经,世上小儿稍有识者,皆知笑之,不足责矣。”还没完呢,“至宋元明三朝中,若道学诸儒之语录,蒙存浅达之经解,学究考据之说部,江湖游士之诗文集,纲目家法之史论,村塾门户之论文,皆足以陷溺性真,锢塞才智。”最后在这位“最不敢轻议人”的李慈铭眼中,南宋以后各种经说丛说文集“必不可不读者,不过四五十种”,其他则最好通通摒弃,既可省时间,又免流弊无穷。
www.3xm.com.cn有意思的是,看李慈铭具体谈论上述十余位“深恶者”的书,又不那么偏激了,如宋代郑樵的《通志》,李慈铭并没有恶语相向,还夸他“不轻改古文”,“诠次亦颇有法”,看不出来为什么要“深恶”。再如清代的程廷祚,李慈铭评他的《青溪文集》也颇公允,既肯定他“识趣豪迈”,也说他“陈义甚高,而不切于世用”,再多不过说他“添改本文出处:古书,以成曲说,不足为据”。对翁方纲的《复初斋文集》,李慈铭说的最厉害的话是“于经学甚浅,而好诋诃,往往谬妄”。同样都看不出何以让他“深恶”。
大抵说来,李慈铭具体评论一部书时,虽然不免矜才使气,自我标榜,但仍不失实事求是的态度,确实不“轻议”;一到泛泛而谈时,就信口贬损,不讲道理了;尤其是对于同时代人如赵之谦、王(门里回山豆)运等,更是几近诟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