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盘点一下古代的作弊方法后,原来我这么落伍啊
盘点一下古代的作弊方法后,原来我这么落伍啊 自古以来,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必不可少的方法,当然有考试就有作弊,作弊的方法可谓是五花八门,不过作弊的人也确实是聪明,不过缺没用到正道上。 考试是从中发现人才
盘点一下古代的作弊方法后,原来我这么落伍啊

自古以来,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必不可少的方法,当然有考试就有作弊,作弊的方法可谓是五花八门,不过作弊的人也确实是聪明,不过缺没用到正道上。 考试是从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最佳方式。在隋唐以前,国家选拔人才,实行荐举制、九品中正制等各种不同的方法,最后造成的结果,便是形成阶层固化,贵族永远是贵族,这样不利于社会流动,直至隋朝科举制度的建立,才结束了这一局面。 最常见的作弊方法:夹带 夹带,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作弊方式,古代科举考生将《四书》、 《五经》等八股文考试用书变小,字压缩,夹带缝进衣服、鞋底、藏在头发里边等等带入考场作弊,若作弊成功,考中的概率提高一半。与此同时,各朝政府对夹带的严查也必不可少,还有残酷的惩罚措施。不过,即使这样,夹带在考试中的作弊是屡禁不止的。 在唐朝时,便有卫兵提前检查考生是否携带夹带,是不是像我们今天考试前要用扫描仪扫描呢。 最高明的作弊方法:贿赂 不要以为只有现代有贿赂,有考试有人监考,便有贿赂,贿赂考官,甚至贿赂更高级的考试官员,这都不再话下,只要有银子就好了。 雍正皇帝是一位对考试作弊深恶痛绝者,在他执政期间,一旦发现有收贿赂的官员,一律杀头!在咸丰八年,发生了著名的「 ”科场舞弊案”,整个考场的考官经查证无一人干净,咸丰大怒,担任主考官的军机大臣柏葰等四人被处死,七人被革职,数十人遭降职。 代考,古人的脑洞大开 古代考试时也有类似于准考证的东西,只不过遗憾的是上面只有考生的一些籍贯,姓名等信息,没有相片,这就给了考生可乘之机,成千上万的学子,验明正身仅仅凭监考官的一双肉眼和头脑的判断,这就给了代考者机会。化妆、易容、贿赂等方法,都可轻易使监考官「 ”网开一面”。 古代产生了专业的代考者。这些代考者文才出众,但却屡试不中,因此以代考为生。奇怪的是,经他代考的人却屡屡得中,不能说不是考试中的奇葩。代考者在唐朝最兴旺,有「 ”入试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的说法。百分之三、四十的人竟然是代考得中的,百分之二、三十的官员,竟然是冒牌货,就像《西游记》中杀死唐僧他老爸的刘洪一样。 在作弊的道路上,看来古人比我们走的还要很长呀,不过我们可不能学这些歪门邪道,毁了自己的一生。
很赞哦!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