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 歷史上其他民族或國家怎麼稱呼中國?

火烧 2023-03-30 10:10:53 1053
歷史上其他民族或國家怎麼稱呼中國? 說古代中國,主要就是指古代的中原王朝,這些王朝的正式國號就是當時王朝的國號,歷史上沒有把中國或中華當作國號。具體可以看滿族文化網以前寫的文章《中原為何換一個朝代就要

歷史上其他民族或國家怎麼稱呼中國?  

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 歷史上其他民族或國家怎麼稱呼中國?
說古代中國,主要就是指古代的中原王朝,這些王朝的正式國號就是當時王朝的國號,歷史上沒有把中國或中華當作國號。具體可以看滿族文化網以前寫的文章《中原為何換一個朝代就要換國號?》。歷史文獻中的中國、中華等詞基本等相同,指的不是國家,而是中原這塊土地,認為是世界中央之地。如果要稱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大多用華夏。傳統認為只有中國或中華才是文明之地,四周為四夷,是野蠻之地。
但就其他民族或國家,在歷史上對中原這片土地(也就是古代中國)是有不同稱呼的。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在外國的華人聚集區大多叫唐人區,是否就把唐指稱中國。
不是這樣的,如果學幾種外語或是民族語言,就知道,幾乎是沒有哪個民族或是國家稱古代中國為唐。外部世界或民族大多用China(支那)或契丹來稱中國,比如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馬可波羅寫他到的國家是契丹,不是中國。
古代歐洲基本是用China(支那)或契丹來稱呼古代中國,但開始並不認為是一個國家,認為南部的是China(支那),也有寫南蠻國。而北方是契丹國。因為突厥語系民族或國家、蒙古、斯拉夫民族等一直與北部中國聯繫,所以一直用契丹。西方傳教士大多明末來到中國,使用China(支那),把蒙古和滿洲稱韃靼。後看到滿洲入關,他們也就認識到China(支那)與契丹已經合併為一國,所以西方國家就統一稱呼China(支那)。
China(支那),可以翻譯為中國,也可以翻譯為瓷器。故有人認為就是因為中國盛產瓷器,而被當國號稱呼。也有的根據音去推測,認為來自秦朝的秦。但秦朝對外界交往並不多,所以這說法也存在疑問。
但不管怎麼說,China(支那)本來沒有貶義,在日本的中國革命黨人,拒絕承認大清國的國號,就常自稱支那。後日本人也跟著用支那稱呼中國。因為日本侵華時候常使用支那一詞,國民黨認為支那這詞有侮辱的意思,故二戰結束時,因為日本是戰敗國,國民黨正式通知日本,不要再用支那稱呼中國。但西方還是一直用China(支那)來稱呼中國。
古代女真(滿洲)稱呼中原或稱明國,即當時中原王朝的正式國號,還有一詞叫尼堪國(尼堪庫倫nikangurun),相對中國一詞,稱中國人為尼堪nikan。現在一般把尼堪翻譯為漢人,具體可以看滿族文化網以前文章《滿洲人為什麼稱呼漢人為尼堪?》。
現在一般歷史學家稱大清國自和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時候,開始自稱中國。《尼布楚條約》是滿洲文、俄羅斯文和拉丁文三種文字,俄羅斯文和拉丁文寫的是契丹國,滿洲文本寫的不是尼堪國,也不是大清國,而是Dulimbai gurun,直譯為中央之國,這似乎是滿洲入關後,按照中原人傳統觀點,認為自己也是世界中心的國家,故用了中央之國的稱呼。
國泰航空中的Cathay原意是契丹。目前中國人也用契丹這詞稱呼中國,不過寫漢字的時候寫成國泰,如國泰航空(Cathay Pacific)、國泰電影院(Cathay Theatre)等。
現在西方以英語為代表稱中國為China(支那),但英語里也有契丹一詞,由「Khitan」演變為「Cathay」,現在一般在英語詩歌中使用,算是對中國的雅稱。
現在突厥語系語言和斯拉夫各族語言都稱中國為契丹。
Китай從詞源上講,現在一般人認為來自蒙古語「乞塔」,是蒙古最早用契丹一詞指代目前的北部中國,蒙古興起的時候,就稱女真大金國為契丹,稱南宋為南蠻國。
那麼為什麼用契丹一詞呢?有人認為這詞可能表示蒙古人對中國北部女真大金國的蔑視,蒙古語稱漢人為hiatad是「瘦小、乾癟」的複數形式,契丹hiadan在蒙古語里是「山崖、岩石、山峰」的意思,兩者讀音相似。所以外界就把蒙古人對漢人稱呼變為對中國的稱呼了。
因為蒙古的西征,將契丹指代中國北部的稱呼傳到歐洲,先傳給斯拉夫語使用契丹一詞,如:俄語:Китай(Kitay)、烏克蘭語:Китай(Kytay)等。
繼續還傳給東歐民族、西歐民族使有契丹這個詞。
如波蘭語:Kitaj
斯洛維尼亞語:Kitajska
中世紀拉丁語:Cataya
Kitai
義大利語:Catai
西班牙語:Catay
葡萄牙語:Cataio
法語、英語、德語、荷蘭語、北日耳曼語支:Cathay)。
突厥語系民族也使用契丹這詞,如:
維吾爾語:?????
Xitay(伊犁有一個巴扎,即集市,歷史就被稱xitay 巴扎,可能是大清時候有的這個集市。)
哈薩克語:?????
?ытай
Q?tay
喀山韃靼:Q?tay
突厥語系的民族在蒙古人傳來用契丹稱呼中國以前,是用桃花石稱呼中國。桃花石(tavγa?)一般認為來源於建立北魏帝國的鮮卑皇族「拓跋氏」。克勞森(SirGerardClauson)《十三世紀以前突厥語語源辭典》(AnEtymologicalDictionaryofPre-Thirteenth-CenturyTurkish),收有tav?a?一詞(即tabγa?),解釋為「一突厥部落名,其中文轉寫作『拓跋』」。
闕特勤碑、毗伽可汗碑及稍晚發現的暾欲谷碑,都有一個專門的名詞(魯尼文是自右向左書寫)指代唐朝,其羅馬字母轉寫形式為t(a)bg(a)?,或作tabγa?,也寫作tabgatch等形式,都是古突厥文的西文轉寫。故可以認為,突厥汗國可能知道唐朝皇室有鮮卑血統,故把唐國稱為拓跋氏,即認為是鮮卑國。後來這詞一般寫為桃花石,即指代中國。
還有觀點認為,突厥語族使用契丹一詞,不是蒙古人傳來,而是契丹人建立西遼的時候,開始出現的。當時西亞各古代國家和民族稱西遼為哈剌契丹(Hara-Khitay意為黑色的契丹)。西遼是漢字史書寫的國名,那裡的契丹人稱呼自己的政權叫做Kara Khitan,這一辭彙常常也翻譯做黑契丹,因為知道那些契丹來源中原,於是就用契丹指代來源中原的人。在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土庫曼等語音以及維吾爾語中都用黑契丹稱呼中國,這樣看來,突厥語族的民族使用契丹稱呼中國,可能比蒙古人使用契丹稱呼中國要早。
現在我們知道俄羅斯境內有一支蒙古人,稱為圖瓦人,而且俄羅斯聯邦內有圖瓦共和國。大清國的時候稱烏梁海,有的認為圖瓦一詞也是來源拓跋。烏梁海蒙古人有一部分加入滿洲,老姓烏梁海氏,漢姓一般改姓梁。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