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钢琴四年能学成什么样 《钢琴是怎样“练成”的》

火烧 2023-01-25 09:57:04 1081
《钢琴是怎样“练成”的》 《钢琴是怎样“练成”的》横跨古典音乐和流行乐坛的钢琴才女廖隽嘉的琴韵心声 作者:廖隽嘉 ISBN:978-7-5399-4890-4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孩子快乐练琴的祕

《钢琴是怎样“练成”的》  

《钢琴是怎样“练成”的》

横跨古典音乐和流行乐坛的钢琴才女廖隽嘉的琴韵心声 作者:廖隽嘉 ISBN:978-7-5399-4890-4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孩子快乐练琴的祕密 老师快乐教琴的宝典 【名家推荐】 【作者简介】 钢琴女生廖隽嘉:原女生宿舍组合成员之一,毕业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曾签约大国文化5年,原创音乐人,擅长词曲创作。专辑中所有词曲全部亲自完成。钢琴达到演奏级别,曾与喜多郎、李泉、齐秦等多位知名艺人同台演出,并与张亚东、孟军等优秀音乐人合作过多部音乐作品,音乐造诣被众多圈内专业人士所认可。个人音乐专辑《钢琴女生》《嘉油站》。

钢琴肯定是用钢的,对吧?

序曲叙事曲装饰音前奏曲 NO.3 学习钢琴的前奏练习曲 NO.1 知识是学来“用”的=综合教学法 NO.2 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精心设计的“烹调”法 NO.3 放声地歌唱=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NO.4 耳朵的训练=培养内心灵敏的听觉 NO.5 节奏的训练=抓住音乐的灵魂 NO.6 强弱是一种情绪=表情符号NO.7 运用想象力的练习=音乐的艺术形象

练习,反复的练习,艰苦的练习,不间断的练习,不但贯穿 于从初学者到钢琴家的成长过程,而且贯穿于一位钢琴家的整个 艺术生涯。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真正可以变通为“琴不 离手"。一旦离开经常不断的练习,钢琴家的手指机能、指触感觉、 技术水准立刻会退化,直退到“完全不会"弹琴为止。这对于一 位以钢琴演奏为职业的人来说,不但是严峻的,甚至是残酷的。因 此,“练琴,,成为钢琴家终身不可摆脱的使命,成为他赖以生存的关键。<BR>      练习的时间因人而异。有着极快视奏能力的人,有着超凡音乐记忆的人,有着天生柔顺而迅捷的手指机能的人,均可比常人大大地缩短练熟一首乐曲或一套音乐会曲目所需的时间。然而,要想掌握钢琴演奏中的全部艰深的技巧,其需要付出的努力却大致在总量上相等。也就是说,若以一天不少于7小时计算,一天也不止歇,至少需要10年时间。以小时计算,大约在25000至26000小时之间。这大概是一般造就一位钢琴演奏家所需时间的概率。倘若每天练习时间减少,那么总量不变,年数就会延长。<BR>犹如烧开水。只要把水烧开后,即便冷却,也还是“冷开水"。而仅烧到六七十度的水永远不是开水。大致上“25000',小时的时间才可把“钢琴家',这壶水烧开。<BR>作为钢琴家的生涯,每人有着不同的练习习惯。有人每天练7~8小时,有人每天练10至14~15小时,也有的平时每天只练3~4小时,只在开音乐会前1~2个月才集中练习更长的时间。不论钢琴家们在他们的回忆录中如何声称自己“从来不练琴,,或者“从来不超过3小时"之类,千万别信这类宣言。因为一场两小时的独奏会节目是无论如何不可能通过每天3~4小时的练习所能掌握的。一位伟大的钢琴家在灌制贝多芬三十二首奏鸣曲或肖邦全集唱片的时候,怎么可以想象他每天只练几小时琴呢?<BR>       因此,练琴,长时间的不知疲倦的练习,不但是造就一位钢琴家的关键之关键,同时也是钢琴家本人献身于艺术的崇高精神的集中体现。<BR>      同样坐在琴凳上,练习方法的不同,将导致效果的截然不同。其“效率”却大相径庭。在练习中,钢琴家应当掌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BR>一:慢练 <BR>     慢练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之本。通过慢练,应当使演奏者在一接触乐曲的开始就走上一条正确演奏的轨道。慢练犹如“放大镜,',把乐曲中的一切细节都扩大了,使演奏者能谨慎地注意到音乐的每一个细胞。<BR>     在慢练中,要随时注意解决以下基本问题:<BR>    1.确定指法。最好在视谱阶段即记下正确的指法。有些段落式经过句需要考虑、几种指法可能性F再参考不同版本中编者所注明的指法$最后确定自己拟采用的方案。千万不要任意更改指法。只有在困难片断无法克服的情况下,才研究通过更改指法使之“由难变易"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一定要在视谱阶段即按最佳指法弹奏,并且通过慢练将它固定下来。<BR>   2.确定分句。分句是音乐的语气、语调和呼吸。分句是否正确,表现出演奏者音乐素养的高低。从视谱阶段开始,慢练的斗个基本要求和目的即是正确地划分乐句。这是一个说来容易实际十分复杂与困难的问题。在不少情况下,演奏者一开始不曾正确地划分乐句,致使养成错误习惯而影响整个演奏的质量。<BR>   3.确定基本的动作走向。慢练相当于做慢动作、看慢镜头。整个演奏动作都被夸张地放大了。慢练能够促进演奏动作的连贯,使演奏者清楚地明了动作的走向,如向上,还是向下,左右之间弧线有多大,等等。还要通过慢练,加强全身动作的配合与一致,如同进行深呼吸一般,使音乐的气息变得更为延绵漫长。<BR>   4.确定困难片断的弹奏方法。对于困难片断,当然不可能仅仅通过慢练达到演奏要求。然而,慢练在一开始却是十分重要。要有足够的耐心把一首飞快的肖邦高难度练习曲当作夜曲中缓慢的经过句来演奏。凡有这种耐心把快速的艰难片断放慢八至十倍练习的人,必定比较容易达到人们望之生畏的峰巅。<BR>二、分解细部练习。<BR>   学生容易犯的一个最普遍的毛病,就是不断地一遍一遍从头到尾演奏一首乐曲。殊不知,这种从头至尾的演奏实在是百弊 无一利,极难从中获益或得到长进。好的练习方法是把音乐分解 为细部,一小块一小块地练习,好比先仔细地把每个零件磨光铿 平一般。 <BR>   1.分手练。不少人一开始就两个手一起练。牢记:任何乐曲 在一开始都要分开左右手练习。即使一首简单的练习曲或圆舞曲, 左右手也都担负著不同的任务和职能。演奏者尤其是学生常常把 注意力集中在音符多的部分。殊不知,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是音 符“少"的而容易被忽略的东西,恰是音乐的灵魂。不但在熟悉 乐曲的初步阶段需要分手练习,而且在准备音乐会的全过程中,即 使对乐曲的了解、掌握与处理都趋向成熟,也仍然要随时穿插分 手的练习。 <BR>   2.分声部练。应当养成把音乐中的各个声部、各个层次区分 开来练习的习惯。有时一个声部、线条或层次并不在一只手上。有 时一只手又要演奏几个不同的声部、线条或层次;有时声部会相 互交叉;有时不同的层次需用不同的音色演奏。所有这些都是音 乐表现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要做到把每个声部、线条与层次的音 色有所区别,或音响有所不同,或体现出它们各自的独立意义,都 只有通过分声部、分层次练习的方法才能达到。通常,人们会认 为只有在练习复调音乐作品时才需要分声部。这是不正确的。即 使在主调音乐中,有时在一个声部或线条中实际包含着几个不同 的层次。应当通过分声部的练习,使每个隐伏的层次各自完美地 连线起来。 <BR>    3 .分乐句练。一句一句地练,是每个教师告诫学生的老生常 谈。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数学生仍习惯于从头到尾一遍又一遍 地弹。从练习的角度而言,这种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方式是难以得 到真正提高的。要提高演奏水平,唯一的有效途径是把音乐分解 为一个一个乐句,集中注意力,以最大的耐心,一句又一句地仔 细磨炼。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提高整体演奏 水平。因为,在从头至尾一遍遍弹的过程中,无数细节被忽略,被带过,甚至还反而会养成许多不该有的错误习惯。那就不仅仅是 “欲速不达",简直是“南辍北辙”。只有真正了解每个细节的 正确演奏习惯都必须经过无数次重复练习才能养成的时候,钢琴 演奏者才算真正掌握了“练琴"的真谛。必须强调指出,练习不 等于演奏,它们完全是两码事。不应当在练习的时候像演奏那样 地弹琴。练习的目的是克服难点,培养正确的弹奏习惯,寻找所 需要的声音与指触,等等。这一切,只有通过慢练、细练、分开 “零件"练,才能达到目标。<BR>三、把感觉练顺。 练习的第一步目标,基本的目标,不是把手指跑得飞快,或 是盲目地加上许多表情。作为练习一首乐曲的基础,首先应该把 这首乐曲理顺。所谓理顺,指每个音都要弹到,不溜掉,不虚脱, 不飘浮;手腕、手臂都配合自如z所有音之间的连线十分平滑,匀 称。比如对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来说,均匀是比速度更为重要的第 一位的要求。为做到这一点,可采取以下方法: <BR>    1.低指贴键练习。许多教师在教初学者时强调高抬指的练习 方法。无疑,适度的高抬指练习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练习方法可 以使手指第三关节积极运动,手指动作迅捷有力。但若片面强调 高抬指,会造成音与音之间缺乏联络,音质粗糙,漏音,手指满 天飞却不能把力量集中到键上之类的毛病。为克服这类弊病,需 要采取低指贴键的练习方法。手指的高阶功夫不在于抬得高、飞 得动、跑得快,而在于控制住每一个手指,使之仅仅从琴键表面 到键底的有限距离内,依靠微小而精确的动作,把音弹得结实、有 力、集中和均匀。手指一点都不离开键盘表面,全部动作只是在 键面与键底之间交替进行。通过长时间的低指贴键练习,可以掌 握并强化手指第一关节的动作。这对于获得集中而圆润的优良音质是非常重要的。<BR>     2.用中等速度与力度,不快不慢、不轻不响、不用踏板地去 习。在大多数练习时间内,应当十分仔细地用耳朵倾昕每一个音 的音质,检查每个手指的触键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不要使用踏 板。在练习中过多使用踏板,容易造成耳朵对音响的错觉,从而忽略了最关键的手指触键动作的细微变化与差别。不用踏板,可以使每个音的真正质量毫不遮掩地暴露出来,耳朵也能十分敏锐 地注意到由于触键的不同而造成的音质差别。由此,既能通过检 验音质来调整指触,又能通过改变指触来调整声音。运用中等i速度与力度的目的,是使所有乐句都能演奏得清晰与准确。如前所说,均匀平滑是练琴所应当达到的第一位与最基本的要求。除了慢练以外,这种既不太快又不太慢、既不太轻又不太响的演奏; 法,十分有利于把整首乐曲弹得匀称。这对于真正上台时,在紧张气氛与状态下保持对演奏动作每个细节的严密控制,具有十分 重要而实际的作用。<BR>   3.变速练习。一般说,对于快速的乐曲或片断,应由较慢速 度逐步加快到实际演奏的速度。比如,一首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 速跑动乐曲,需要达到J=132的速度。那可以从100开始,经过 104,108,112,116,120,126等不同速度,最终达到132。然 后又可超速度地以138、144甚至152或160的速度练习。再倒过 来,回到比较慢的速度。这对于克服手指连续跑动的困难是十分 有效的办法。一般说,这一类乐曲需要掌握五种速度:①正常速 度,如132。②稍慢于正常速度,如126。③略快于正常速度,如 138。④大大慢于正常速度,如120或116。⑤大大快于正常速度, 如144或152。如果这五种速度都能演奏自如,置于严密的控制之 下,那么,就可以避免在舞台上由于速度略快或略慢于习惯的速 度而发生意外。 <BR>四、运用“有谱无琴、有谱有琴、无谱有琴、无谱无琴"的 练习方法。 其中第一项“有谱无琴",即读谱,已是本篇第一节所论。第 二项“有谱有琴"即看谱练,实际包含本节上述所有内容。第三 项“无谱有琴"实际上就是背谱练习,将在下一节详述。所以,这 里仅仅讨论第四项“无谱无琴"的练习方法。 <BR>      所谓“无谱无琴",就是“心练"。这是练琴中十分重要的一 环。“心练,',乃是演奏者随时随地,凝思默想自己所演奏的音乐, 仿佛眼睛看见乐谱,耳朵听见音响。所有表现的要素,包括渐强、 渐弱,指法、触键,高潮、低潮,渐快、渐慢,等等各个方面,都 能尽收眼底,蓄藏心内。演奏家在一整天中,除去吃饭、睡觉,凡 是不坐在钢琴旁的时候,无不可以进行“心练"。通过“心练,,应 达到如下几个目的: <BR>    ①加深对乐谱的记忆。 ②强化对动作的控制。 ③贯通对音乐的处理。 ④明确对音响的要求。 沉思默想的“心练"方式,实际上既不玄也不难。最重要的 是集中精神,摒除杂念,把所演奏的曲目如放电影一般在脑海中 “过场。"这种方法,在入睡前做特别有效。 <BR>    “无谱无琴"的冥想,之所以是如此重要的练习环节,是因为 这种冥想能使被演奏的音乐真正在演奏家心中扎下根来,逐步演 化为演奏者本人的“作品,',并最终溶化到他的血与肉之中,成为 他生命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BR>    以上所有练琴方式都需要极大的耐心,而耐心是意志力的一 种表现。凡能以坚强的意志克服“心猿意马"、“心荡神迷',一类 的不专心,排除“只快不慢,,、“活络屁股',一类的不耐烦,坐得 住,慢得起,听得清,看得明,以“细致严密"为座右铭,反复 地、严格地、长时间地一个片断一个片断、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练,并且数十年如一日的练,那么,他才真正掌握了“练琴”的真谛。

一天八小时,准成

钢琴是怎样没练成的

不断练习基本功,天赋一般的话10年你就能弹出样子了。乐器无捷径!

钢琴四年能学成什么样 《钢琴是怎样“练成”的》

钢琴师是怎样练成的- -、

教父好吗,跟《海上钢琴师》《肖申克的救赎》比怎么样?相比《海》的虚幻与唯美和《肖》所追求的自由与希望,《教父》所展现的世界更真实更残酷更让人深思! 1 往大了说,它揭示了一种弱肉强食的社会本质,以及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与命运斗争着的形形色色的人们,具有批判精神; 2 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这几个主角都是黑手党人,但是他们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比如教父,绅士得让你怀疑他怎么可能是黑手党,他靠著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处世之道赢得了爱护和尊敬。既要运筹帷幄与其他势力竞争,又要打理家族大小事务,有几个男人可以做到?虽然他们追求金钱与权力,但这正是对生存的渴望以及对家庭的责任的一种体现。教父不仅仅是一个头衔一个光环,还有责任啊!这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3 另外,不得不佩服这几位演员演技高超,所以感觉电影很忠实于原著。最后,建议你去读一下原著,再仔细体会一下,不要沉迷在美好之中,只有痛才正真让人思考让人成长。

钢琴是怎样发明的?

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动琴槌以敲打琴絃。从十八世纪末以来,在欧洲及美国,钢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键盘乐器。钢琴发源于欧洲,十八世纪初,义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发明的一种类似现代钢琴的键盘式乐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所有乐器中,钢琴最像机器。它简直就是一种机器,人用手操作的机器。其尊容谈不上优美,故此画家们很少让它入画。然而人机结合,人机相遇,它忽地灵通了!能弹了贝多芬,如哲人之沉思雄辨;弹肖邦,如吟诗;弹德彪西,如作画。它竟兼有了诗人、画家、哲人、鼓动家的功能。尼采、托尔斯泰、阿道尔诺们爱之,弹之,当然不是没有缘故了。” “想想看吧,世无钢琴,我们也就没有莫扎特的二十几部钢琴协奏曲了;也就没有贝多芬的奏鸣曲了;没有肖邦的那些钢琴诗了;德彪西的‘钢琴画’也就不可得而赏之了。那人间将是何等的荒凉、寂寞!”辛丰年先生在《钢琴文化300年》中的论述不但精辟地道出了钢琴的外型、内涵和精神,更道出了钢琴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
钢琴之所以成为乐器大家族中的“王者”,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及科技文明的发展所赋于它的,钢琴作为乐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钢琴的发展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不断发展的状态。钢琴作为物质基础,为音乐家的创作提供了条件,音乐家创造发展的钢琴文化又促进钢琴结构功能的进一步成熟。由此我们说钢琴是钢琴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钢琴、认识钢琴,也就成为了一个音乐人认识钢琴文化的必须了。 通常人们认为钢琴有近300年历史,即1709年由义大利制琴大师B·克里斯托福里所创制的现代钢琴的前身。在以后的200多年,又不断改进完善,方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现代钢琴。然而,钢琴的整个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即现代钢琴出现之前,钢琴已存在了300多年,我们称这一阶段的钢琴为古钢琴。现代钢琴的前身只是1709年古钢琴质的发展与飞跃。若没有古钢琴所发展的“量”的积累,也就不会产生1709年古钢琴“质”的飞跃。
钢琴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与古西腊的弦什(一弦琴)。将弦什的琴絃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多絃乐器。进而多絃乐器又演变成两种演奏形式的乐器。一是以手指拨动琴絃发音的多絃乐器。后与键盘结合成为拨絃古钢琴。另一种是以手指拨动琴键,装置于键尾的小槌击弦发音的古钢琴。这两种乐器都是现代钢琴的鼻祖,故统称之为古钢琴。
1.拨絃古钢琴
拨絃古钢琴——哈普西科德(Harpsichord)在音源与演奏形式这两大特征上,都与击弦古钢琴有着完全相同的特征。就是外型上也基本一致,乃至今天我们仅从外型上难以分辨它们是哪一种琴。两种古钢琴在外型、音源、演奏特征上是一致的,但它们演奏所发出的声音效果则完全不同。这是由于激发琴絃方式的不同使然。拨絃古钢琴是在键盘的尾端装有拨絃的装置,其拨絃的拨子是以金属薄片包裹皮革制成,也有使用禽鸟的羽翎作为拨片,故也称这种琴为羽管键琴。按动音键而拨絃,十指可同时并用,弹奏出各声、复调音乐。这种激发音弦的方式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首先,拨絃的方式使其音量、音色难以变化,且不可克服在拨动弦时产生拨动噪音。又由于拨片在琴絃上停留的时间不可能如击弦弦槌在琴絃停留的时音那样短促(0.3秒),所以琴絃不能充分振动,声音较弱而短促。这些缺点决定了它音乐表现力的不足。但其纤细而韵味十足的音色自有其独特之处,在古代的宫廷室内乐为代表的音乐形式盛行时,这种独具特色的音质有着无可替代的功能,其能在音乐历史舞台中风光300来年就证明了这一点。
2.击弦古钢琴
击弦古钢琴称为科拉维科德(Clavichord),它无论从音源、演奏形式、激发琴絃的方式都更接近现代钢琴。但是由于它的结构过于简单,一没有三级杠杆的传动方式;二没有击弦后立即脱离琴絃的装置;三不能快速连续弹奏;四没有现代钢琴所具有“软中硬”的弦槌。以上4个方面正是现代钢琴击弦机键盘的主要特征。由于上述原因,击弦古钢琴的音量小而纤细,具有一种恬淡的金属音色,有些像敲击钢片琴的声音特色,听起来也有其迷人之处。在小范围的室内乐作品中有着其它乐器所难以替代的声音效果,乃至在1709年现代钢琴问世后仍在欧洲乐坛上活跃了100多年。随着现代钢琴的不断完善、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而出现的爵士乐、摇滚乐的需要,古钢琴——似柔弱纤细而又羞涩的贵妇人——也只能归隐于现代社会舞台的大幕之后了。 自19世纪中、末叶欧洲又兴起了复古之风,欧洲各大中城市储存完好的辉煌古建筑群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美术、音乐……等古典文化艺术长久的生命力使古钢琴又再著盛装,走上舞台。这正是我们人类在快速前进的路途之中回首望去所发现的不该丢弃的宝贵财富。于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重新奏响,古钢琴又翻开了新的篇章。诚然它不占据现代音乐舞台的主流,但是我们相信,它将为我们的精神生活增添晚霞的壮美。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当然不应被遗弃,因为它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夕阳的壮美,使我们看到人类的先祖们所创造的文化,同时我们也更清醒地看到了现代乐器之丰富,现代乐器之王者——钢琴,那时,如日中天的辉煌。
17世纪到18世纪间,拨絃古钢琴在当时的音乐生活中有着相当显赫的位置,可以说是它的全盛时代。至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絃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们的需要,因而逐渐被音量洪大的钢琴所取代。
钢琴的发明者是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福里,他是义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一位乐器制作师。1709年,他以拨絃古钢琴为原形,制作出一架被称为具有“强弱音变化的古钢琴”他在钢琴上采用了以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代替了过去拨絃古钢琴用动物羽管波动琴絃发音的机械装置。从而使琴声更富有表现力,音响层次更丰富,并能通过手指触键来直接控制声音的变化。在克里斯福里的第一架钢琴出现后的一百年里,拨絃古钢琴仍为人们所应用,但更多地是为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故以弦槌代替拨絃发音就成为当时键盘乐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钢琴的标志与象征。 1709年后,克里斯托福里又进一步改革了原来击弦机的结构,他在这部机械中安装了一种与现代击弦机的复震杠杆系统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动杠杆,使击弦速度比原来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连续弹奏;音域也增加为4组;可以说这就是现代钢琴的雏形。他的这一发明为以后的钢琴制作事们打开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但遗憾的是,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并没有得到他的义大利同行们及当时演奏家们的注意,却在异乡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德国管风琴师、制作师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在1730年根据一份绘制极不准确的义大利钢琴草图,借鉴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制造出德国第一架钢琴。他把这架琴送到音乐大师巴赫那里鉴定,巴赫却不屑一顾,只是说道:“触键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在采用了巴赫的建议之后,于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进宫晋见腓特烈大帝时弹奏了西尔曼的新型 钢琴。
西尔曼对钢琴改革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钢琴制音器的运用。他利用手动音拴使全部制音器离弦,以使钢琴的音响效果更丰富并具有一种神祕的色彩。对于我们今天的演奏家来说,这种效能在现在钢琴中是用脚迅速而敏捷地控制着,很难想象当时是用手来操作的。
钢琴虽诞生在义大利,却在德奥和英国得以发展成长。至18世纪中叶,人们对钢琴的制作工艺实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效能日益完善。这一时期,西尔伯曼及其子弟在钢琴的变革中起著主导作用。
西尔伯曼的名徒被称为“十二弟子”,他们分别制造出两种不同风格的钢琴,即“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和“英国式击弦机钢琴”。他们具有不同的机械效能和不同的音响效果,由此形成两大不同的钢琴制作流派。这两种流派,也对当时的音乐家们产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影响。 “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的键盘触感较轻,能够弹出快速的音符,音色变化细微,在与管絃乐队协奏时,音色对比清晰。这正符合莫扎特温文尔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板的音乐需要。
约翰内斯.楚姆佩是西尔伯曼的名徒之一,他于1760年来到英国,成为著名钢琴制作师;他的产品被称为“英国式击弦机钢琴”。这种钢琴触键感觉较重,但声音浑厚深沉,正适合于克莱门蒂那坚实有力的音乐风格。 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当时是名声同噪的钢琴演奏家,由于他们演奏风格的不同,他们分别使用结构各异的维也纳式和英国式钢琴。1789年1月,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在维也纳奥国国王的王宫里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钢琴演奏比赛,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这次比赛对提高钢琴在诸乐器中的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
钢琴在它诞生的头一个世纪中经历多次改良。虽然开始它被形容为是锅炉工制造出的粗陋机械,少有优雅之色,在表现细腻的情感上逊于拨絃古钢琴和击弦古钢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由巴罗克风格向古典主义演变,声音尖锐、古板、缺乏生机的拨絃古钢琴被音响丰富、细腻、洪亮的钢琴所替代。到18世纪后期,钢琴到19世纪钢琴已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
3.现代钢琴
现代钢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直立式钢琴(upright piano),一为三角平台式(grand piano)。直立式里有标准尺寸及小号直立琴,三角平台琴则有许多尺寸,从最小到演奏会使用的大型平台钢琴。早期钢琴中还有一种长的四方形样式及直立起来的三角形钢琴。钢琴基本上有八十五至八十八个琴键,钢琴有二至三个踏板,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在右,叫强音踏板,促使所有断音装置被解除,令任何弦被击时能自由地震动,直到踏板被解放;在左边的叫柔音踏板,是一个能造出柔和的声音的踏板。
4 自动钢琴
自动钢琴最初形式(出现在19世纪末)是在普通钢琴前加用一部可移动的“演奏器”(player),外形极似一架小型足踏簧风琴,有一排65-88个“木手指”置于普通钢琴键盘上方。演奏器用打孔纸卷(打孔位置与钢琴谱相符)操纵;用足踏风箱鼓风,风通过纸卷缓缓转动的纸卷上的孔位,驱动机械连动相应的“木手指”击琴键奏出音乐。此后又有设计将外附的演奏器直接装置于钢琴内部,并可控制速度、力度、踏板等。自动钢琴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曾广为流行于家庭娱乐,有过两年内生产50万台的纪录;至30年代由于无线电及唱机的兴起,才渐被淘汰。但因为纸卷打孔在数量上不受人手十指的侷限,钢琴上的音数和音域都可尽量发挥运用,故自动钢琴仍受现代作曲家的青睐。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马勒、格什温、R•施特劳斯都曾为这一乐器写作乐曲,制成纸带,供演奏使用。
现代自动钢琴(出现在本世纪80年代)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用积体电路和CPU控制钢琴自动演奏装置成为可能。用此基本原理投入钢琴自动演奏器的世界知名企业有美国的PIANODISC、日本的YAMAHA以及美国的QRS公司。其原理是利用计算机MIDI讯号原理,把钢琴键盘的速度和力度讯号以及记谱法转换成特定让自动钢琴CPU能识别的讯号,驱动40V电力讯号,让安装在键盘底端的动力部分推动钢琴的榔头发出声音。随着取样率的进一步提高,钢琴演奏的表现力大大丰富。在推动自动钢琴中国本土化的程序中,上海泛音钢琴技术中心、北京乐器研究所等企业,为自动钢琴的本土研发、技术引进做出了努力。

钢琴是怎样发出声的

钢琴是源自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弹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著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絃发出声音。
其声音整个控制方式如下:
延音踏板(Damper Pedal):右踏板,也叫做延音踏板,又叫共鸣踏板。是英国人布劳马(John Broadwood)于1783年发明,通常是钢琴下最右内侧的踏板,也有书上称之为“增音器”,当延音踏板被压时下,平时压在弦上的制音器 (Damper)立即扬起。使所有的琴絃延续震动,将踏板放开后,所有的制音器又全部压在琴絃上制止发音。由于按下制音踏板会使琴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故又称强音踏板(Loud Pedal)。
柔音踏板(Soft Pedal):左踏板,也叫做弱音踏板(ulna cord)。在平台式钢琴里,踩下柔音踏板时,琴槌会立刻向旁推移,使音量减少,并使声音变得非常清纯、柔和。而立式钢琴,踩下柔音踏板时,琴槌移近琴 弦,藉以减轻冲力,减少打击的长度与强度,使音量变小。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左踏 板往往被比作"旋乐演奏者的弱音器"。
消音踏板(Sostenuto Pedal):中踏板、选择延长音踏板(sostenuto)。具有特殊效能的踏板。三角钢琴中间踏板的用途是“特定连音踏板”,用法是先弹下琴键并保 持,踩下“特定延音踏板”不放,刚才所弹键会继续延音,其他键不受影响。大部分现代立式钢琴的中间踏板被踩下时,一块活动的绒布会夹在琴槌和琴絃之间,使 音量变得极低。通常只使用于夜间或清晨弹奏钢琴之时,以免惊扰邻居的安宁。所以有时候也称为也有称之为倍弱音踏板。
调音钉(Tuning Pins)是一些能够用特制扳手扭动旋转的钉状螺栓。它的旋床是有锁口的特制高碳钢,因而琴絃能牢固地绕在絃轴钉上,致使音准在琴絃高强度拉力作用下能长期保持并稳定下来。
琴槌(Hammer)外包著高品质的毛毡或绒布,由于这层“面板”多是羊毛造的,因而又称羊毛槌。它本身连着琴键,当琴键被按下时,琴槌便会打落琴絃上并藉著琴絃的振动使钢琴发出声音。因此,它的作用是用来敲击被调音钉紧扣著的琴絃。
制音器(Damper)制音器是与弦紧贴著,用来阻止弦的震动。例如当钢琴上的琴键被按下时,钢琴内部的琴槌会打在一条条用铜制造的琴絃上,藉著琴絃的震动发出声音。
一般我们常见的钢琴共有88键,在特制的钢琴上甚至有97键,钢琴可以说是音域最广的乐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