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跌破增发价 一「破盆」攤主要價300元,市值2萬,馬未都200撿漏後哈哈大笑

火烧 2022-11-12 11:23:47 1036
一「破盆」攤主要價300元,市值2萬,馬未都200撿漏後哈哈大笑 我們知道,現如今中國許多歷史文物,經過朝代的變遷和歷史的戰亂,遺失在世界各地,而它們再次出現的時候,大多數都會在民間的古玩市場中。於是

一「破盆」攤主要價300元,市值2萬,馬未都200撿漏後哈哈大笑  

跌破增发价 一「破盆」攤主要價300元,市值2萬,馬未都200撿漏後哈哈大笑
我們知道,現如今中國許多歷史文物,經過朝代的變遷和歷史的戰亂,遺失在世界各地,而它們再次出現的時候,大多數都會在民間的古玩市場中。於是就會有許多對文物感興趣的人,為了尋得文物,往返在民間的各個古董市場中。其中,我國著名文化學者馬末都,就曾在古玩市場買到一件清朝時期的瓷器。
馬未都除了是我國著名文化學者外,還是一位博物館館長。早年的馬未都,曾下過鄉,插過隊,還在工廠中當過幾年的機床銑工,1980年的時候才開始的文學創作。其中,馬未都在1981年的時候,寫了一部名叫《今夜月兒圓》的小說登上了《中國青年報》後,就調到了《青年文學》中當一名編輯。在此期間,馬未都還喜歡收藏中國古代文物,到90年代的時候,馬未都所收藏的中國古代文物就以及達到了上千件。於是在1996年10月的時候,馬未都在北京市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號,開展了觀復博物館。現如今,觀復博物館內所收藏的文物有中國古代文物中的瓷器、傢具、油畫等。
而馬未都在古玩市場買到清朝瓷器時,正是馬未都在《中國青年報》當編輯的時候。當時馬未都一有空閑的時間,就會跑到北京各大古董市場尋找文物,於是有一天馬未都在古玩市場閑逛的時候,就在一個小攤上,發現了清朝時候的瓷器。這個瓷器胎體翠綠,雖然有些瑕疵,但依舊十分精美。雖然認出了這是清朝時候的瓷器,但馬未都不確定這件瓷器是來自於清朝宮廷製作,還是民間製作。剛想拿起瓷器的馬未都轉念一想,要是被攤主看出自己十分喜歡這件瓷器,肯定會被攤主狠狠的宰自己一筆。
於是馬未都收回了剛想拿起瓷器收,開始和攤主閑聊了起來,在閑聊的過程中,偶爾提提攤主攤上所擺的古董。在馬未都提到清朝瓷器的時候發現,攤主並不知道這件瓷器的來歷,就像攤主提出了購買瓷器的意向。但馬未都剛剛的行為早已經被攤主盡收眼底,就提出了300元的價格。在當時,人們的平均工資也就140元左右,10塊錢就可以在一家不錯的酒店吃一段飯,或者買下100斤左右的龍蝦,這樣換算過來的話,可以說當時的100元就相當於如今的600元,而300元就相當於如今的1800元。
所以聽到攤主提出的價格後,不得不讓馬未都犯了難,雖然自己也有不小的收入,但要拿出300元還是一件難事。於是馬未都就開始跟攤主說道:「這麼一個「破盆」賣300也太不划算了吧。」,但攤主想到馬未都之前的行為,也並沒有提出要便宜賣的意向。馬未都看攤主態度十分堅定本想放棄,但又捨不得這清朝瓷器,就想著最後砍一次價,實在不行就只能放棄了,便說出了:「200元的話,我就買了。」攤主也看出了馬未都已經有點離去之意,便答應了馬未都的要求,這個把馬未都樂壞了,急忙交了錢就把瓷器拿走了。
拿到瓷器後,馬未都就連忙趕回了家中,開始了對這件瓷器的鑒定。經鑒定後發現這件清朝瓷器的胎體、釉面,都非常像乾隆、嘉慶年間的瓷器,但這件瓷器並沒有宮廷瓷器中精緻華麗的感覺,而是十分簡單。於是馬魔都斷定這件瓷器是來自於清朝道光初年,民間製作的一件瓷器。雖然不是宮廷製作的瓷器,但這件瓷器的價值,絲毫不比宮廷瓷器差,這件瓷器底下印的「草跡款」,說明這是民窯期間流行的一件瓷器,是當時清朝時期的一個特徵。現如今,這件盤子的市價至少也有2萬元左右,而當時馬未都以200元就買下了這件瓷器,可以說是「撿漏」行為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