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马文化历史 咸水歌的由来与历史文化

火烧 2022-10-07 19:03:04 1101
咸水歌的由来与历史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河涌交错,水网纵横的水乡孕育了水上人家 疍民 ,水上人家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又创作出了富有水乡情怀的水上之歌------咸水歌。人在发展的历史中

咸水歌的由来与历史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

河涌交错,水网纵横的水乡孕育了水上人家(疍民),水上人家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又创作出了富有水乡情怀的水上之歌------咸水歌。

人在发展的历史中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在发展的历史中也影响着人。

了解、保护、传承、发展家乡的文化,有利于加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家乡人的凝聚力,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

因此,本文将从起源、发展、内容、特色、价值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山当地的特色民歌----咸水歌,最后讲述我与咸水歌的故事以及学习中的感悟。

望读者能因此产生共鸣,进而加强对自己家乡文化的了解,增强生活中的感悟

关键词:中山咸水歌;水上民歌;种类与内容; 艺术特色;价值与功能;保护继承与改革创新;咸水歌与我

一、咸水歌的简介

咸水歌,古称“疍家歌”,又名“沙田民歌”或者“水上民歌”。

广东水上居民被称做“疍民”,他们主要生活和流动于南海沿岸的咸淡水交汇区域,他们以广府方言演唱的歌称为“咸水歌”,意即喝咸水长大的人所唱的歌。

咸水歌是广东汉族民歌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广东省中山、番禺、珠海、南海等沿海和河网地带的农民和渔民中,而中山坦洲则是珠三角地区咸水歌的代表区域。

它是当地汉族劳动人民在田间、基围、河堤树下自娱自乐和谈恋爱时唱的民歌,很有地方特色。

中山坦洲咸水歌极具代表性,因此,本文将围绕中山坦洲咸水歌展开。

二、咸水歌起源与产生原因

关于咸水歌的起源至今亦存在诸多争议,还没有定论。

第一个把咸水歌记载于典籍的是明代的文学家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记载“诸疍以艇为家,是曰疍家。

其有男家未聘,则置盆草于梢,以致媒妁。

婚时以蛮歌相迎,男歌胜则夺女过舟。”这里的“蛮歌”就是指咸水歌。

咸水歌不仅出现得较早,而且咸水歌还是外国人最早了解的一种中国民间歌曲。

鸦片战争前,一位英国商人对咸水歌十分感兴趣,于是专把其记录下来,编成书籍并称之为“中国情歌”。

从而使咸水歌成为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民歌之一。

至于咸水歌产生的原因与疍民的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中国马文化历史 咸水歌的由来与历史文化

疍民旅舟而居,大部分时间都在船上度过,受严峻的自然条件,如恶劣的天气状况以及有限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制约,如缺乏娱乐措施。

所以,唱歌成为他们的表达情感、传递信息、鼓舞精神不可或缺的途径。

疍民终日在茫茫大海上劳作,缺乏与外来人群交往,歌声可以使他们宣泄内心的苦闷,驱除身心的疲劳,勇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摒弃内向、保守的心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