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泉市怎么样 龙泉市有什么等著名历史人物
龙泉市有什么等著名历史人物
答:你说的龙泉市是浙江省龙泉市吧!
它的著名历史人物有:
1,宝剑祖师欧冶子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越国人{宁波人}(约公元前514年前后)。
相传是龙泉宝剑创始人。
他诞生时,正值东周列国纷争,楚先后吞并了长江以南45国。
越国就成了楚灵王的属国。
少年时代,他从母舅那里学会了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
他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体强健,能刻苦耐劳。
他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
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中,显示了无穷威力。
关于“龙渊”剑,《越绝书》中有“楚王见剑”的记载:楚王命令风胡子到越地去,寻找欧冶子,叫他制造宝剑。
于是欧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寻觅能够出铁英 、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只有这三样东西都具备了,才能铸制出利剑来。
最后他来到了龙泉的秦溪山旁,发现在两棵千年松树下面有七口井,排列如北斗,明净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实乃上等寒泉,就凿池储水,即成剑池。
在此铸剑三把:第一把叫做“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
为了纪龙泉宝剑鼻祖欧冶子,后人在剑池湖建了“剑池亭”和“欧冶子将军庙”,成了一方千年古迹。
2,哥弟窑祖师章生一、章生二
兄名生一,弟名生二,龙泉人氏,相传是哥窑和弟窑的创始人(1127 年前后)。
南宋初期于琉田,即今小梅镇大窑村同业于瓷窑。
又因其作品风格继承龙泉晋唐 青器,又名“龙泉窑”,亦称“章窑”。
所以世称章氏兄弟是开创龙泉青瓷鼎盛时代的标志性人物。
3,南宋大学者叶适
南宋著名学者,与朱熹齐名(1150—1223)。
字正则,祖籍龙泉,其父母因龙泉发大水飘没数百里,徙于瑞安,其生于瑞安,晚年定居永嘉。
淳熙五年(1178),举进士第二。
《四朝闻见录》载:本为第一,因策论有“圣君行弊政,庸君行善政”之说,遂为第二。
因荐召为大学士,迁博士。
宁宗时,授宝漠阁待制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力捍江防,反对与金议和。
后因遭中丞雷孝友诬陷被夺职。
从此迁居永嘉水心村,以经国济世之才自负,杜门著述,多有匡救时弊之言,称水心先生,为永嘉学派创始人。
宋史《艺文志》有叶 适《习学记言》45卷;《周易述解》1卷;《名臣事纂》9卷;《叶适文集》20卷。
《四库全书》有叶适《习学记言》50卷;《水心卷》28卷等。
主张通商惠工,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之萌芽,就出自叶适。
4,北宋宰相何执中
何执中(1043-1116)北宋大臣,处州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县。
一说为今浙江省丽水县)人。
字伯通。
举进士。
初为台(今浙江省临海县。
一说今安徽省凤台县)、亳(今安徽省亳州)二州判官。
徽宗(赵佶)时追随蔡京。
1105年(徽宗崇宁四年)任尚书右丞。
四年后代蔡京为尚书左丞,曾引起太学诸生之反对。
在任期间多方迎合帝意,以粉饰太平。
1111年(徽宗政和元年)与蔡京(为六贼之一)同为宰相。
五年后,并以太傅致仕。
5,南宋宰相汤思退
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宰相。
字进之,号湘水,龙泉人氏(1117—1164)。
据《汤氏宗谱》记载,汤氏二世祖永高于北宋初自青田徙居剑川石笏,即今龙泉市八都镇瀑云安田村。
绍兴27年(1157)升任尚书右仆射,两年后改任宰相左仆射。
绍兴三十年冬,侍御史陈俊卿谴责他“挟巧作之心,济倾之术,观其所为,多效秦桧,盖思退致身,皆桧父子恩也”,于是思退被免去相位。
孝宗兴隆元年(1163)北伐失败,孝宗再任思退为相。
6,北宋文豪叶涛
北宋著名诗人(1050—1110),官至三品龙图阁待制,系王安石弟王安国之婿。
字致远,龙泉东乡人,自幼颖敏好学,博览群书,通今博古,经史子集了如指掌。
其诗文,重视词藻,奇情险句,清雅绝俗,与苏东坡交谊甚厚,常以诗唱和、宋熙宁六年(1073)中进士时,神宗召廷试,赞叹其才思过人,于御屏上书:“文章叶涛”,授为国子直讲。
《宋史》有传。
惜叶涛诗存世极少。
《宋诗纪事》引《宋文鉴》叶涛《望旧庐有感》诗曰:重来旧屋谁为主,江令萧条叹独
存。
已愧问人才识路,却悲无柳可知门。
舟车到处成家宅,岁月唯惊长子孙。
孤客滥由非得已,故交零落与谁论。
此诗当在上党人碑之后,感叹身世飘零之作。
悔当初未尝退隐田野,植柳门前。
7,北宋副相管师仁
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正二品副相 (1045—1109)。
字元善,城东后甸村(今龙渊镇一村)人。
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
初任沧州教授,深受学子爱戴。
后出知邵武军,政绩卓著,朝廷考核为第一。
升任知建昌军时,多有善政,《江西通志·名宦》有传,谓“人戴其德,为立生祠”。
任右正言职时,河北水患,奏请减负租赋,以安定流民生活,得到朝廷采纳。
任吏产侍郎时 ,敢于揭露选用曹吏中的挠法违纪现象。
不久又升为刑部尚书。
任定州安抚使时,致力于精兵储粮,严肃军纪,鼓舞士气,巩固边防。
时北方辽国知宋有备,打消侵疆索地之意图。
徽宋得知,嘉奖师仁:“有臣如此,朕复何忧”。
乃升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
朝廷授职文书中褒奖他有“智同事物,学洞古今。
有猷有为,允文允武。
甲兵不试,边境以宁。
人为天官,益隆时誉”。
不久染病,力辞同知枢密院事。
拜资政殿学士,佑神观使。
大观三年(1109)卒。
葬于汴京,封南阳侯。
宋史《本传》评:“崇宁,宣和间,政在蔡京,奸党日蕃。
管师仁执政才两月 ,引疾求去,斯可尚已。
”《两渐名贤录》称其为“名宦”。
8,南宋诗人叶绍翁
南宋著名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氏(1200年前后在世)。
原姓李,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 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
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
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 ,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
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龙泉同乡进士、当朝参知政事(副相)真德秀过从甚密。
9,南宋考古学家叶大庆
南宋著名考古学家,字荣甫,龙泉人氏(约公元1180—1230年前后在世)。
开禧元年(1205)中进士,大庆少时入县学,弱冠升京师国子学。
授建州州学教授。
上自六经诸史,下逮当朝名家著述,无所不谙,并以词赋知名于时。
对诸生授业解惑,辨伪纠谬,议论精确,说理透辟,深得学子爱戴。
晚年,身患痼疾,杜门辞教,将数十年之教学笔记,整理成《考古质疑》一书,内容涉及历朝史实、曲章制 度、文字训诂,诗词文章,而以考证史实为多。
如考司马迁《史记》记事前后矛盾处,辨析中者,结论令人信服。
大庆死后,好友建州郡丞叶 武子慷慨解囊,将《考古质疑》付梓,于宝庆二年(1226)问世,后收入《永乐大典》。
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版,对今日考古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系大学文科古汉语专业、考古专业、古典文学专业的必读书。
10,何澹
何澹(1146~1219)字自然。

县南上河村(今属兰巨乡)人。
十八岁人太学。
宋乾道二年(1166)中进士礼部第二人。
历官秘书省正字、武学谕、校书郎、秘书丞、将作少监、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右谏议大夫等职。
庆元二年(1196),同知枢密院事。
不久,兼参知政事。
任职期间,依附权臣韩侂胄,排除异己为伪党,立“庆元党禁”。
数年后,澹有韬晦之意,于嘉泰元年(1201)七月力请辞职,奉祠禄闲居故郡近七年,未忘乡土建设。
开禧元年(1205)奏请朝廷调兵3000人,疏浚处州通济堰,将木坝改为石坝;修筑保定村洪塘,蓄水灌溉2000余亩;修撰《龙泉县志》,开龙泉地方志之先河。
嘉定元年(1208)以观文殿学士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
嘉定十二年十二月病卒,终年74岁。
著有《小山集》,收人《永乐大典》及现代唐圭璋编《全宋词》。
《宋史》有传。
11,鲍由
鲍由(1085年前后)又名慎由,字钦止。
县南廓人。
少时随父在外。
一日,同乡何琬(官至监察御史)在长沙宴会文士,慎由侍父赴宴。
宾主命慎由即席赋画舫诗,立就,且有警句。
宾客皆惊叹:“此郎他日定以文章显。
”后从王安石学文词,又拜苏轼为师。
元祐六年(1091)登进士。
哲宗当朝召对,任工部员外郎。
内外所至,颇有诗名。
因犯庆元党禁,贬监泗州转般仓。
历任河东福建路常平,广西淮南转运判官。
又起用为员外郎。
再因言事被罢官闲置。
复用知明州、海州。
终年56岁。
曾注杜甫诗;有文集《夷白堂集》五十卷,汪藻作序,对其评价:“自黄鲁直、张文潜殁后,钦止之诗文独行于世,而诗尤高妙清新,每一篇出,士大夫之口相传以熟。
钦止于斯文可谓毫发无遗恨矣!”《宋史》有传。
12,香菇祖师吴三公
原名吴煜 (1130—1208)。
南宋龙泉县龙溪乡龙岩村人,相传是世界“砍花法”人工栽培香菇技术创始人。
因其排行老三,后人敬称“吴三公”。
他年青时常到县城担盐,路经凤阳山脚时,发现阔叶林里榆树上长满了雨伞状的菌蕈,十分鲜嫩可爱,他就采摘一些带到家中烧汤喝,味道鲜美,香气扑鼻,于是他就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香菇”,并带领村民上山采菇,吃不完就用炭火烘干,来年再吃。
有一次,他用斧头砍去榆树上长满香菇的败枝,不久发现被他砍过的地方香菇长得特别旺。
还有曾被他摇动过的树干,香菇长势更好,于是他就从这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发明了“砍花”、“惊蕈”种菇法,传之于世。
民谣曰 :“朱皇钦封龙庆景,国师讨来做香菇”,是说明洪武年间,处州香菇入贡,被朝廷列为佳品,国师刘伯温就向朱皇进贡说处州龙庆景三县菇民之艰难,朝廷要多加扶持。
朱皇就将香菇生产的专利权赐给龙庆景三县人民,并封赠吴三公为“羹食公侯”。
明万历三年皇帝又敕封为“判府相公”。
后世菇民奉吴三公为“菇神”,并建了规模宏大的凤阳庙,设菇神之位,年年祭祀。
13,章溢
章溢(1314~1369)字三益,别号损斋。
八都横溪村人。
其和青田刘基,丽水叶琛并称处州三杰!元末,组织地方武装,助元将石抹宜孙在龙泉一带对抗农民起义。
至正十八年(1358),授溢以龙泉主簿、浙东都元帅府佥事,皆辞不受。
退隐龙泉与浦城交界之匡山。
朱元璋克处州后,至正十年三月,溢与刘基、宋濂、叶琛同被聘用,于应天府(今南京)建礼贤馆待之。
溢提出“唯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初授营田司佥事,巡行江东、两淮,推行按田分等纳税。
任湖广按察佥事时,倡导分兵屯田。
龙凤十一年(1365),升任浙东按察副使,巡视处州。
溢以处州山多、田少、民贫,课税累重,奏准仍按旧额。
浙东建造海舶,向处州征集巨材,溢力谏罢征。
洪武元年(1368),任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因奔母丧,辞官归乡里。
一年后卒,终年56岁。
著有《龙渊集》。
《明史》有传。
14,杨载
杨载(1271—1323)字仲宏。
县南琉田村(今大窑)人。
后徙蒲城,晚年定居杭州。
精于诗学,与虞集、杨奚斯、范椁等齐名。
叶子奇《静斋文集》称:“琉田杨仲宏,诗学之宗”。
著有《杨仲宏集》行世。
相关文章
- 影响中国100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哪些历史人物是如神一般存在的
- 历史人物介绍大全 历史人物小故事之晏子宴上挫晋使
- 关于写历史人物的故事 求一篇题目为我最崇敬的历史人物的100字作文
- 历史人物介绍大全 卫子夫历史人物
- 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 请问研究一个历史人物主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展开?
- 历史人物介绍大全 被误解最深的历史人物,颠覆常人的认知,他还是你认识的包拯吗?
- 历史人物介绍和故事 请简要的写出两个有关马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30字左右,快点,急……
- 历史人物介绍大全 天上圣母妈祖(历史人物)详细资料大全
- 历史人物介绍大全 哪里有介绍历史名人的文章啊求你们啦急啊
-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 美国历史上著名历史人物的英文名字和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