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阳区历史沿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历史沿革

火烧 2021-04-28 02:35:17 103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1952年,中央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院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院系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1952年,中央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院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院系调整。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清华大学地学系、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地质工程系和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地质组以及西北大学地质系合并成立了中国地质大学前身——北京地质学院。

1952年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夹道举行了北京地质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在讲话中说:“现在新中国办起了惊天动地的事业,北京航空学院是惊天,北京地质学院是动地。

你们就是动地的勇士……你们是新的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我代表地质部向你们祝贺。

”领导的寄托,前辈的期望,使同学们对地质事业更加热爱。

学校决定11月7日为北京地质学院的“校庆日”。

1957年5月17日,lq同志在中南海接见了学院毕业生代表,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亲切交谈。

他说:地质工作者是“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要建设就要搞地质勘探,就要打“游击”,你们是建设时期的游击队、侦察兵和先锋队。

1960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并跻身国务院确立64所全国重点大学之列。

1968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派工宣队进驻学校的通知》。

8月25日,工人、解放军宣传队进驻北京地质学院,接管了学校的全部工作,进行大批判、大联合、成立革命委员会、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等所谓的“斗、批、改”,知识分子受到严重摧残,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

从1969年11月15日起,千余名教职工举家带口、扶老携幼,被送往江西峡江仁和公社“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

1966年至1970年的5年时间中,学校停止招生。

“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使高等教育事业遭受一场浩劫。

1970年,北京市原有的46所高校中,有13所被迫外迁,其中以地矿、农林院校为主,学校为受害学校之一,使学校更加雪上加霜。

自此,学校进入了动荡、颠沛流离状态。

在仓促的搬迁中,仪器、图书资料、标本、教学文档等损失惨重,教职员工失去了稳定的安身立命之所,美丽的校园被蚕食、侵占。

迁址湖北

1970年,学校外迁大势所趋。

迁往何方?为全校上下所关注。

学校派人分别前往陕西、江西、甘肃、湖南、湖北等地调查选址。

汉阳区历史沿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历史沿革

1970年5月,国家地质总局军代表批复同意北京地质学院迁往湖南省石门县新建。

鉴于仓促决策,9月18日,国家地质总局《关于北京地质学院迁往湖北江陵基本建设的批复》,同意将拟迁往湖南石门县建校计划改为迁往湖北江陵县。

学校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

定址武汉

1975年,整体迁至湖北省省会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

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

1997年12月6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社会[1997]246l号文《关于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同意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正式立项,确定了其建设方案。

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学校进入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序列。

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同年,学校申报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得到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中国地质大学正式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一部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