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武庙十哲之首 战无不胜的白起,为何从“武庙十哲”中被除名?因为赵匡胤的这句话

火烧 2021-08-10 12:33:21 1058
战无不胜的白起,为何从“武庙十哲”中被除名?因为赵匡胤的这句话 乱世出英雄,在战乱不休的战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名将,被称为战神、杀神的白起,更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并

战无不胜的白起,为何从“武庙十哲”中被除名?因为赵匡胤的这句话  

乱世出英雄,在战乱不休的战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名将,被称为战神、杀神的白起,更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并非出身显贵,没有强硬的背景,从最初不起眼的小卒,一步步成为秦军统帅,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除了自身努力之外,最应该感激秦昭王和商鞅。

作为古代杰出的改革家,商鞅根据当时天下局势,为秦国量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变法,主张军功爵制,无论出身高低贵贱,只要能在战场上立功,就可以得到升迁和荣耀。自从商鞅改革实施以后,秦军士气倍增,战斗力迅速提升,仿佛不再畏惧死亡,作战时争着抢人头。正因为秦国推行军功爵制,平民出身的白起,才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

雄心勃勃的秦昭王,继续推行商鞅兵法,并发现白起是难得的奇才,对他愈加器重。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白起勇不可当,攻城略地身先士卒,率领将士披荆斩棘,一生几乎战无不胜,先后攻克七十多座城池,令敌军闻风丧胆、瑟瑟发抖。

武庙十哲之首 战无不胜的白起,为何从“武庙十哲”中被除名?因为赵匡胤的这句话

白起最辉煌的战役,当属举世皆知的长平之战,抓住赵军的软肋,制定出巧妙战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并俘获四十万敌军,司马迁如此称赞道:“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白起把歼灭战的战术发挥到极致,在这方面,几乎无人能出其右,项羽、韩信也要稍逊一筹。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推崇强者,唐肃宗在位时期,下旨建立武成王庙,确立了姜太公的“武圣”地位,并在祭祀武成王的庙设置“武庙十哲”的牌位,左右各五人,白起排在左列第一位。从武庙十哲的排名不难发现,唐代对白起的军事才能和战功给予充分肯定,武安君不是浪得虚名。

此后两百余年,白起在武庙十哲中的地位稳如泰山,没有人可以撼动。但是,从北宋初年开始,武庙十哲再也看不到白起的名字,因为他被宋太祖赵匡胤除名了。赵匡胤乃武将出身,按常理来说,他应该对战神白起的才能非常钦佩,毕竟强者为尊,许多人都有疑问,为何白起会从“武庙十哲”中被除名呢?史书对此有明确记载。

赵匡胤称帝不久,在文臣武将的陪同下来到武成王庙,当他看到白起的画像后,顿时皱起眉头,指着画像说道:“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意思是说,白起杀掉赵军四十万已经投降的士兵,其行为令人不屑,不符合名将的做法,他的画像也不配放在武成王庙里供人祭拜。

正是由于赵匡胤的这句话,把白起一票否决,随行大臣领会到皇帝的心思,直接将白起移除“武成王庙”。战场之上,各为其主,白起“杀已降”的做法虽然有些过分,但从秦国的角度考虑,他并没有什么错。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但凡历史上战功显著的将领,哪个不是踏着敌人的尸体赢得胜利,赵匡胤自己也是如此。

对于赵匡胤把白起从武庙十哲中除名之事,你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