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评价 佛陀的赞歌
佛陀的赞歌
佛陀的赞歌普广“佛陀”是伟大的教育家,简称——“佛”。人的一生漫长而又短暂,漫长的是永远有学不完的事事物物,短暂的是几十年如一日,世间很多事情还未明白过来就已走过人生的尽头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言不虚。每人一生会遇诸多良师,教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事,但那些事理并不能解决我们生死之大事,因我们不知自己未生之前我是谁,死后我又是谁。而这只有三界导师方能为我们解开生死之谜,那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译云能仁,礼让之义,是种族之名,古印度有四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牟尼,译云寂默,智也。意思是大智慧,能成就诸善法,离诸过恶。此名是已出家求解脱时所得名,实名为乔答摩悉达多。佛是梵语,译云觉者或智者。今依《众圣点记》记载,佛诞生于公元前565年四月初八日,拘利城外兰毗尼园内无忧树下。父是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母摩耶夫人诞生太子七日后就去世了,后由姨母摩诃波波提抚养长大。佛为解决人的生、老、病、死之苦,二十九岁那年,离城剃除须发修行。苦修六年后,一日在伽耶毕钵罗树下而悟宇宙人生之真理,万法皆因缘和合而共依存,缘聚则诸法生,缘散则诸法灭。佛为救度法界众生脱离生死苦海,苦口婆心为有缘众生宣讲种种妙法。我在未接触佛法前,与很多人一样对佛有种种误解,总以为佛高高在上,无所不能,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任何事都求于佛,愿佛以大神通,消灾免难。特别是人死后,后人为怀念已逝亲人而做种种功德,请法师诵经、礼忏,超生西方极乐净土。依此表面之见闻就认为与世俗所供奉诸神无二差别,偶遇佛法,才知自己所知如井底之蛙,所学如大海滴水,表面所见所闻只是佛所宣八万四千法门之一善巧方便,并非佛法之根本。如要真正了解佛之大悲大智,及了脱生死之道,那非得深入经藏不可,方能领略更多的佛法之甘露。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佛非神,而是被后人神化了,也并非凭空想象才得其名,而是由人成佛。在佛悟得涅之大道时,并如是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每一众生皆可成无上佛道。现代社会科技与物质文明的飞跃发展,而人文环境与现代人的道德心性却日趋愈下,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亦接踵而至,工业化的后果为“近视”的人类始料不及。而佛以他的大智,预知现代社会的特质。他曾悬记:“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大乘无量寿经》)此语实乃为社会之写照。故现在我们应以佛为导师,壮严国土,利乐有情,方不负导师孜孜不倦教诲。(作者为岭东佛学院学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