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琵琶行》 满江红(怒发冲冠)

火烧 2023-01-20 22:08:21 1089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者: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二十岁从军,勇敢善战,他统率的岳家军,曾多次打垮强大的敌后,成为抗金的骨干力量。

因力主北伐,不附和议,被秦桧所害。

他的诗词不多,都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有《岳武穆集》。

注解: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

头发直立,把帽子都顶起来。

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己的强烈愤怒。

此典故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抬眼望:抬头远望。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

壮怀:发奋图强和志向。

激烈:激动、壮烈。

“尘与土”:指到处奔走。

八千里路:形容道路遥远。

云和月:指天气阴和晴。

说自己为抗金报国,披星戴月,转战南北。

等闲:轻易。

少年:指青壮年,

悲切:悲伤。

靖康耻:北宋王国的耻辱。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宗、钦宗二帝。

长车:兵山。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之间,是个界山。

这里指宋江金边界。

阙:缺口。

胡虏:这里指对女真族的侵略者表示痛恨的称呼。

匈奴:北方古代的一个民族,这里指是的金兵。

待从头:等我从头知彻底。

旧山河:破碎的山河。

也就是沦陷区。

朝天阙:朝见皇帝。

天阙,皇帝宫殿前的楼。

《琵琶行》 满江红(怒发冲冠)

今译:

面对金人的侵略,真使我怒发冲冠,这口气难噎。

当潇潇的雨声停歇,我倚着高楼的栏杆。

抬头远望那沦陷的田野,真恨得我放声大叫,报国的斗志未酬,情绪何等激烈。

我三十多岁正当壮年,个人功名微不足道,为抗金报国,转战南北,披星戴月。

时间,时间,不可等闲对待,要为国雪耻赶快建功立业。

一转眼少年变成白头翁,如果一事无成,到那时后悔莫及,岂不是白白悲切!

靖康年间亡国亡君的耻辱,这个仇恨还有雪,臣子的心中的怒火,何时才能消灭。

我要驾着战车,踏破金人的边界,怀着灭敌的雄心壮志,满腔愤怒,生吞胡虏肉,喝尽敌人血!等到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就去朝廷,向天子报捷。

讲析:

岳飞在少年时代,家乡就被金兵占领。

他很有民族气节,毅然参军。

他母亲曾在背下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他指挥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敌人最怕他的军队,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绍兴十一年(1141),大败金兀术,直至朱仙镇,距汴京只在四十五里了。

金兵元气大伤,准备逃归,还有不少士卒纷纷来降。

岳飞看到这样大好形式,决心乘胜追击,收复中原,但昏庸的宋高宗赵构,听信奸相秦桧之计,为了和金人议和,以一日十二道金牌令岳飞班师回朝。

岳飞气愤万分,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但王命不可违。

回朝后又被以“莫须有”(也许有)的罪名,把岳飞父子杀死于风波亭上。

岳飞遇害时才三十九岁。

他的一生转战疆场,在战斗余暇,也写些诗词,作品不多,但他的爱国激情,英雄气概,给予作品永不磨灭的光彩。

《满江红》(怒发冲冠)就是一首流传千古,脍灸人口的爱国诗篇。

作品大约写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

岳飞此时约三十岁左右。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震撼人心的爱国壮词。

词中表现了这位英雄勇赴国难,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

上片写作者要为国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第一句“怒发冲冠”,什么事情使作者愤怒到这样的地步?是金人的侵略。

这时他身倚高楼,手扶栏杆,眼前景色是“萧萧雨歇”抬头遥望南方,想到沦陷区人民的灾害,引起了无限的激情,“啸”是人撮口发出高而长的声音,“壮怀”是他奋发力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可是还没能实现呢,所以他仰天长啸,心情何等激动。

以上几句算作一层,点出了天气、地点与人物的动作、心情。

往下再看“三十”两句,这时岳飞约三十岁左右,已立战功,但作者“壮怀激烈”,把个人的“功名”当成尘土一样微不足道,他渴望的是救国的艰巨事业,因此他不辞艰辛,长途跋涉,转战南北,以上是第二层。

他自痛神州未复,感慨很深,所以才大声疾呼“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勉人,也是自勉。

收复中原不易,更须人人及时努力,不要空度大好时光。

这是第三层。

“莫等闲”句,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精神,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鼓舞着人们珍惜时间,奋发向上。

下片承接上片,表现了岳飞对“还我山河”的决心和信心,也写了三层意思。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为第一层。

徽钦二帝被虏,真是历史上的奇耻大辱,但还没有报仇雪恨,所以岳飞才发出了对金贵族侵略者深仇大恨何时能消除的感慨。

第二层紧接着写他要采取行动报仇雪恨,统一祖国“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运用的是夸张的手法,写出他对残暴金人统治者的刻骨仇恨。

“壮志”,表现他的雄心,与得很有气魄。

“笑谈”表现了他乐观精神,对抗金胜利充满信心。

我们看到了这位英雄,勇赴国难,气吞万里的豪情壮志。

最末句,也就是第三层,是作者的预想,可以看出他们忠于朝廷、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

读了这首词,仿佛看到了这位中兴名将,横矛立马,驰骋中原,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

文如其人,作品的爱国主义业精神和岳飞本人的英雄行为,相映成辉。

正因为这样《满江红》(怒发冲冠),一向被人们认为是岳飞的代表作品,是一首充满爱国豪情的战歌,今天对我们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当然词中流露出忠君思想,这是岳飞思想的局限,也是当时爱国诗人的共同局限。

这首词写得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音调高亢,一气呵成,很有感染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