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磨盘山之战——南明军事天才李定国反清斗争的最后绝唱
磨盘山之战——南明军事天才李定国反清斗争的最后绝唱 发生于1659年2月21日的磨盘山之战,是明末民族英雄李定国在大西南抗清斗争中的最后绝唱,同时,也是南明永历朝廷对满清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遗憾

磨盘山之战——南明军事天才李定国反清斗争的最后绝唱
发生于1659年2月21日的磨盘山之战,是明末民族英雄李定国在大西南抗清斗争中的最后绝唱,同时,也是南明永历朝廷对满清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遗憾的是:由于汉奸出卖了作战机密,此次战役未能达到全歼清军的目的,反而功败垂成,损失了大批百战精锐。 1659年2月,清军大举进攻,李定国派兵护送永历皇帝撤离永昌。 铁杆汉奸吴三桂为了抢夺头功,紧紧追击,毫不放松。他不顾环境恶劣,瘴气弥漫,强度潞江天堑,穷追不舍。终于在距离潞江大约20里地的磨盘山与李定国的军队接触上了。 磨盘山就是现在的高黎贡山,山势陡峭,道路蜿蜒崎岖。李定国在此作出了正确的决策:他认为清军这次进军,屡屡获胜,骄兵轻进;对明军穷追不舍,势必不作防范。而磨盘山山高路险,道路狭隘,适宜伏击作战。 于是,李定国决定在磨盘山沿羊肠小道两旁草木丛中设下埋伏。共设三道埋伏:一伏是名将窦名望;二伏是将领高文贵;三伏是总兵王玺;各伏均设伏兵两千人。这六千精兵是李定国部下仅存的百战精锐,说明在明军屡败之下,李定国为了扭转战局,此战是下了血本的。 穷凶极恶的吴三桂带领清兵自永昌一路追击几百里,没有遇到一点儿抵抗,就以为李定国也跟随永历皇帝逃往缅甸去了。因此,清军丝毫不作戒备,再加上清军在吴三桂的死命催促之下,连日行军,早已精疲力竭,精神不振了。 清军在上山时,队伍散乱不整,好似游山玩水般地进入了明军的伏击区,眼看着清军前锋部队就要进入第二道伏击圈,一场全歼清军的胜仗就要打响了。 突然,意外发生了。由于永历皇帝远逃而去,永历朝廷的文臣们都丧失了信心,纷纷寻找门路投降清军,谋求荣华富贵。此时身在李定国军中的南明大理寺少卿卢桂生也不例外。卢桂生获悉了李定国的作战计划,就决意投降清军,以此来换取高官厚禄。 乘大家精力都放在伏击作战之上的时机,卢桂生偷偷地溜出队伍,跑到吴三桂那里,把李定国的伏击计划全盘告诉了吴三桂。 吴三桂大惊失色,急忙下令停止进军,前锋部队立即撤回;所有骑兵都下马步行,搜捕南明伏兵,并且立即加起大炮,向道路两旁的草丛猛烈轰击。 明军没有得到号令,尽管遭此大变,也不敢擅自违令出战,所以伤亡很大。一伏守将窦名望见形势危急,被迫提前鸣炮出战,于是二伏、三伏的将士们也冲出来,与清军展开肉搏战。 李定国的原定计划完全被打乱了,在一片混乱之中,明军基本上丧失了战场的主动权。只能凭借勇气与清军进行短兵相接的近身肉搏,双方在满是悬崖峭壁的山峦中殊死血战。但是,清军赵布泰、多尼所部随后赶到磨盘山增援,使得清军在兵力上处于明显的优势。 但是,这六千明军伏兵都是原来大西农民军的百战精锐,战斗意志极强。他们给清军以巨大的打击,清军都统以下的将领十几人战死,数千满汉精锐被打死。而明军将领窦名望死战不退,大喊道:「 ”我姓窦,此地是磨盘山,哪有豆子进了磨,还能出去的道理!” 最后,窦名望身负多处重伤,犹自奋勇力战,直到最终战死于山下。明军显示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三伏将领王玺也在战斗中力战而死。但是,明军一直都在浴血搏杀,誓死不退。 李定国坐镇山峰之上,听见号炮次序不对,知道情况有变化,就派后军增援,终于击退了吴三桂等部清军。因为兵将损失严重,李定国率部向西撤退了。 磨盘山血战,双方自清晨时分,一直鏖战到中午,双方伤亡都很惨重。从战略上来看,南明军队的最后一次反击失败了。 是役,吴三桂虽然损伤惨重,可是他击溃了李定国所部明军的精锐力量,攻占了大西南最后一块抗清基地。 而经此一役,李定国部下精锐损失惨重,以后再也没有对清军发动过大规模的反击作战。 顺带交代一下:卢桂生的叛变告密,使李定国部署的磨盘山战役未能全歼吴三桂所部清军,反而损伤惨重。卢桂生因为在此关键时刻立有「 ”大功”,被满清政府给予奖赏,并且任命他担任云南临元兵备道的官职。这个汉奸为一己私利,出卖国家机密,一手摧毁了南明抗清斗争的最后一次转机。 很赞哦!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