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故宫历史多少年建成 北京的故宫多少年历史

火烧 2021-05-15 05:59:52 1049
北京的故宫多少年历史 一、【有关北京故宫的历史资料(简短)】 紫禁城”这个名字就和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古代天文学

北京的故宫多少年历史  

一、【有关北京故宫的历史资料(简短)】

紫禁城”这个名字就和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28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也是人间的 “正中”.“禁”则指皇室所居,尊严无比,严禁侵扰. 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开始修建故宫.《明史》上说,修建这座世所罕见的巨大皇宫役使了10万最优秀的工匠和100万普通劳工,历时15年才最后完成.此后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扩建,但整体面貌并无多少改动. 故宫里一共居住过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皇帝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二、北京的故宫有多少年历史

一共有605年历史,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拓展资料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北京故宫。

三、北京故宫有多少年的历史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北京故宫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其它四殿分别是法国的凡尔赛宫、英国的白金汉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和美国的白宫。 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星(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明成祖朱棣就是故宫里的第一位主人。 地理位置:北纬39.9 东经116.4 故宫,即指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前王朝皇帝所居住工作的宫殿建筑群,现多指位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被誉为“东方最大的宫殿”。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房,有人做过形象比喻,说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住,每一天住一间房,不重复,要住到27岁才可以出来。由于古代建筑为以“四柱一间”为标准的。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房间8707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烟雾缭绕。

四、北京故宫多少年历史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建成,是明朝第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科举考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其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朝政场所。建筑庄严、宏伟,特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筑在8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上,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太和殿座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皇帝的威严,不足以震摄天下。

现在我们参观时都为故宫的宏大而叹服,这一点在参观三大殿时感觉最明显,故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按文东武西由两侧门出入

五、北京的故宫历史是多少年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

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

5间房,有人做过形象比喻,说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住,每一天住一间房,不重复,要住到27岁才可以出来。 由于古代建筑是以“四柱一间”为标准的。

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房间8704间。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有4个门,正 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烟雾缭绕。

六、北京的故宫有多少年历史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房间9999.5间,有人做过形象比喻,说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住,每一天住一间房,不重复,要住到27岁才可以出来。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七、故宫有多少年的历史

故宫1420年建成,到现在(2019年)已经599年了。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扩展资料: 故宫的主要建筑: 1、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2、中和殿 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

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

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 明清两代,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即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休息准备。

皇帝在中和殿通常都先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朝拜和奏事,再到太和殿参与庆典。 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阅读写有祭文的祝版,查看亲耕用的农具。

在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的类似活动前,皇帝也会在这里阅读祭文。 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谱。

纂修工作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也要到中和殿阅读拟好的奏折。

有时候皇帝也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 3、保和殿 保和殿(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是明清传统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 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

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至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 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

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八、北京故宫的发展历史

* 1416年(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 1440年(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 1459年(天顺三年),营建西苑。

*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

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至北京。

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

但按照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溥仪。 *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 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侵略。 * 1948年,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部分运往台湾。

* 1949年1月,北平稳定后,故宫得到了修养。 * 五六十年代,陆续有人提出故宫改建计划,后因种种原因搁置。

*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2005年, 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19年的大修。 在我国首都北京,有一座辉煌壮丽的古建筑群,它原是历史上最后两个王朝明代和清代的皇宫,现在叫它“故宫”。

它始建于明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全部宫殿和庭院共占地72万多平方米,合1087市亩。

当时劳动人民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技术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创建了这座集中体现中国建筑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的建筑群。从总的布局来说,分前后两大部分,俗称外朝和内廷。

前部主要宫殿,以太和、中和、保和3大殿为中心,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这部分宫殿是封建皇帝行使专制政权的主要场所。后部以乾清宫、坤宁宫和东西6官组成,是封建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区域,在清代也作皇帝进行日常统治活动的地方。

前后两部宫殿,按中国建筑以4根柱子当中的空间为一间计算,全部宫殿共约九千多间。 宫殿群的外围,用 10米高的紫禁城和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起来。

故宫历史多少年建成 北京的故宫多少年历史

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而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像是一幅千门万户的绘画长卷。紫禁城的正门叫“午门”,在10米高的城墙墩台上,有1组建筑。

正中是9间面宽的大殿,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这组城上的建筑,形势巍峨壮丽,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

在午门以内,有广阔的大庭院,当中有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北面就是外朝宫殿大门——太和门,左右各有朝房廊庑。 金水河上有5座桥梁,装有白色汉白玉栏杆,随河宛转,形似玉带,这种布局,给人以极大的吸引力。

登上太和门,在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庭院中,1座大殿堂——太和殿出现在眼前。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前后排列在一个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

这就是外朝的3大殿。基台3层重叠,每层周围都用汉白玉雕刻的各种构件垒砌,造型优美。

下层基台最大,通过龙墀走道上达中层,再通过中层龙墀到达上层台面。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雕“御路”,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

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个,龙头1138个。 用这样多的汉白玉装饰的三台,造型玲珑秀丽,重叠起伏,像是白玉砌的山峦。

这是我国建筑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而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上,又是25000平方米台面的排水管道。

在栏板地?笫拢逃行《纯冢辉谕律斐龅牧反郊洌部坛鲂《纯凇C康接昙荆?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龙头流出,大雨如白练,小雨如冰柱,千龙喷水,蔚为大观。 这是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

太和殿高35。05米,用72根大木柱支承梁架构成4大坡的屋面。

我国古代建筑屋面呈现坡度,这跟建筑技术有关。这种构架习惯上称抬梁式。

先在基础上立木柱,在柱上架大梁,又在梁上立小矮柱 (瓜柱),然后再架上一层比较短的梁。 自大梁而上可以通过小柱重叠几层梁,逐层加高,而每层的梁却逐层缩短。

在最上层立脊瓜柱,在两组构架之间,横搭檩枋。在檩上铺木椽,椽上铺木板 (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

由于梁架逐层加高,而小梁逐层缩短,就构成具有坡度的屋面。太和殿的四大坡顶就是这样构成的。

太和殿殿座南北纵深37。20米,东西横。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