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力量组成部分 晚清为什么不培植八旗,使武装力量掌控在自己手里?
晚清为什么不培植八旗,使武装力量掌控在自己手里?
恐怕是很多人曾经疑惑的问题,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后,清朝的陆军也开启了自己的重建工作。地主团练武装的兴起,湘军淮军甚至一度成为了清朝陆军的核心体系;蒙古骑兵的复出,也使得他们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了抗击英法联军的主力部队。要知道清朝在军事上的巅峰之时,依靠的就是汉军,蒙古军和八旗军,既然前两个都重新得到了一定的恢复,那最应该压轴的八旗军队却为何始终烂到最后呢?
而其中的原因,恐怕连清朝皇帝也颇感无奈,已经烂到了根子上,怎么扶植呢?

这三支军队其实都经历过崩溃,那为什么汉军和蒙古军能够兴起,原因就在于他们与八旗军队还是有着一些细节上的不同。
可以说在清朝的大部分时间里,汉族军队始终是清朝陆军体系中数量最大,却也是不受待见的军队,活干的多仗打得多,最后分好处却经常没他们的份。久而久之破罐破摔,走向崩溃自然也在情理当中,可到了太平天国以后的大敌当前之时,只要能够保住清王朝的统治,清朝皇帝也不在乎利益上的重新分配。所以随着接下来汉族官员在清朝政治体系里的逐渐壮大,汉军又再一次迎来了自己的兴起,或者更直白的说,钱给的多权力给的多,那我接下来干嘛不拼命呢?
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地主团练武装,组建者直接进入了清朝权力体系,不但可以通过烧杀强掠和自筹军饷来获得资金援助,后期甚至可以得到最核心的清朝海关税来维护军队的运营。原本不受待见的汉族武装可以得到充足的粮饷维护,战斗力爆棚,自然也成为了情理当中的事。
而同一时期的蒙古军队,也许在权力分配和粮饷供应上得不到与汉族武装同一水平的维护,但在实际状况下,蒙古军队却具备着其他民族兵种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马匹上的功夫。由于蒙古族独特的特性,马上功夫是这个民族固有的特性,而蒙古军队也以骑兵为主,这也就意味着蒙古牧民只要得到充足的训练,就可以达到一个骑兵的标准,所以蒙古族也是三个民族当中,战斗力组建最快的兵种,即便放到现代,蒙古族也是骑兵部队最容易吸纳的兵员之一。
而对比汉族和蒙古族,满洲八旗的现状就太过于尴尬了。
伴随着顺治时期清朝入关,直到200多年后的清朝灭亡,满洲八旗都享受着一个特殊的待遇,那就是铁杆庄稼的供应,即不管你的战斗力如何、战绩如何,只要是参军的旗人,每年永远享受着充足军饷和充足粮食的供应。这样自然就带来了一个现实的问题,不管八旗军队的状态如何,清朝政府始终都给予充足的粮饷供应,打仗要给予同样配置的军饷,不打仗也要给予同样配置的军饷,那我凭什么还要上战场打仗呢?不管是清朝早年还是清朝晚期,清朝的国力在怎么脆弱,也不愿意减低这些旗人的军饷供应,不管国家什么状态,国内什么局势,这些八旗军队永远享受着同样的供给,那谁还愿意打仗呢?
不是满清王朝,在清朝末期不愿意培养八旗军队,而是清朝初期的现状,注定了这样的恶性循环,让昔日里天下无敌的满清军队,成为了一支烂泥扶不上墙的累赘
清朝(423)蒙古(44)军队(10)相关文章
- 满族八旗 清朝皇帝为什么是满族,清朝皇帝是什么民族,为什么称之为马背上的民
- 满族八旗 八旗制度是哪个皇帝创立的,满族的八旗制度是由谁建立的?
- 满族八旗 八旗僧纲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 满族八旗 满洲八旗兵兵马十分骁勇,为什么没打过明将姜瓖?
- 魏忠贤怎么被除掉的 魏忠贤掌控朝政时,为何八旗军打不进来?原因令人意外
- 八旗制度的影响 清朝满族八旗制度,满族文化的八旗制度
- 现在还有满族人吗 清朝灭亡满族150万人口,为何爆涨近7倍:大批汉族冒充满族
- 满族生活特点 清代皇帝饮食:满族特色 注重安全
- 满洲人和汉人区别 满人和汉人的下体区别,满族人和汉族人在体貌上有什么区别
- 满族八旗 清代满族统治者建立八旗驻防不可告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