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边界划分中方得失 中越边境划分的得与失

中越边境划分的得与失
中越边境划分的得与失, 中越边境完全划定了吗?
中越边界历史 1999年解决陆地边界问题(资料)
越南从中国宋朝独立以来,边界曾经几度变动。
宋朝时期,广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土酋侬智高叛乱,被宋朝平定,安南向中国提出了广源(今越南高平省)、两峒(广西那坡县附近)的领土要求,宋朝皇帝以广源(今越南高平省)偏远难守,将广源州赐予安南。
元末明初,越南乘中国内乱,越过边界二百余里,占领中国的禄州(今越南禄平县)和西平州(今越南谅山),将国界从现越南谅山西南的鬼门关推进到今天的镇南关(友谊关)附近。越南还占领中国广西思明府所属的六县(今越南脱浪县等沿现中越边界各县)。
明朝期间,越南趁中国从越南撤军,还占领中国云南的宁远州(今越南莱州及其莱州以北地区)。
明朝后期,越南发生内乱,内乱的一方安南王将广东的六峒地区(现在广西的北仑河以北一直到广西的江平)还给中国,在云南方向,将蝴蝶、普园(中国云南麻栗坡以北)归还中国。
清朝初期,云南建水县外六猛(今中国的金平县、越南的封土县一直到越南莱州以北的地区)内附,也就是明朝云南的宁远州回到中国。
清朝雍正年间,越南向云南推进边界,从大赌咒河(位于越南黄树皮县和河江以南)推进到小赌咒河(现云南马关城外小赌咒河),雍正皇帝以越南“累世恭顺”,将小赌咒河以外的中国领土赐予越南。
法国侵略越南时期,清朝出兵抵抗法军,在黑旗军的帮助下,占领了越南北方。但是法国也占领中国台湾的澎湖地区,切断了大陆和台湾的联络,并全歼了中国南洋水师。所以李鸿章和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条约规定中越边界在现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因为中越边界在历史上从没有全面勘定过,中国的勘界官员一边准备谈判,一边派出军队占领边界附近的有利地形和越南界内对我国非常重要的地区。
中国的勘界官员根据《中法新约》中规定中越边界在现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原则,首先向法国提出了从谅山到高平一线全部划归中国的方案(这一方案可以收回从宋朝以来丢失的全部中国领土)。法国谈判官员没有同意;后中国的勘界官员又提出了将越南的文渊县等三县(现在越南的同登县等三县)划归中国的方案,法国谈判官员开始同意,但是后来又耍赖,最后条约中还是没有收回。因此中法(越)边界条约中国方面的得失是:
在广东方向(现在已经全部划归广西省)上,越南的飞地江平、黄竹、石角、句冬(现在广西钦州的江平、黄竹)划归中国。清史说:广东西南江平、黄竹一带,从思勒拓展边界到海,南北计四十里,东西共六十里。
在十万大山中,有一块三不管地(即广东不要、广西不要、越南不要),条约规定这块地区划归中国,十万大山分茅岭、峒中(现广西峒中)都划归中国。嘉隆河八庄等各处越民,因恐惧法国人,而华人有同文同族,所以纷纷向中国官员提出不愿意受法人统治,纷纷改换清朝服装,当中法勘界官员现地勘查边界时,越民均指认边界在南,而把自己村庄划在中国。这种情况在边界沿线多次出现,使中国收回许多领土。清史上说:广东钦州界之西境分茅岭、嘉隆、八庄一带,拓展边界到嘉隆河,南北计四十余里,东西计三百余里。
在广西方向镇南关处,都是险要的高山,是边防重地。在清朝谈判官员的努力下,镇南关东西数十公里内,中国边界向越方推进了二十到五十里,使很多险要的地段划归中国。
清史说:镇南关东界原在米强山,现在拓展到派迁山,拓展领土五十里。西界各口拓展二十里。并划出斜线往西北方向和云南边界相接,斜线比历史边界拓展二十到五十里,凡是线内的村庄不管中方还是越方,全部归中国。
广西龙州西侧金龙洞为边防要地,历史上为中国管辖,但是当地土官借给越南高平下琅州抵债,该地位于丹桂山脉中,长60余里,是一个非常险要的隘口,该地包括九十个村庄。在谈判官员的努力下,该地和里板三村全部收归中国。
在云南方向上,中国收回了第二段的漫冲、董纽两寨(这两寨已经被安南侵夺四十余年,纵横三十里);第三段定界于绿水河东,拓展边界四十余里;第四段,将田蓬、沙人寨等六个村庄划归中国,拓展边界三十多里。以上共拓展边界一百多里,中国没有丢失土地。
中国收回了麻栗坡的都龙、猛峒、南温河,从南丹山以北、西至越南狗头寨(位于小赌咒河)、东至越南清水河(现在老山下)一带地方,均归中国管辖。这段边界位于大小赌咒河之间,原来中国的南狼,孟康等地还是没有收回,收回面积约为600平方公里,没有收回的地区为400平方公里。(明朝大小赌咒河之间1000平方公里原属于中国,清初雍正皇帝赐予越南)
云南建水县外六猛(今中国的金平县、越南的封土县一直到越南莱州以北的地区)自乾隆年间内附以来,一直接受中国管辖。但是中国为了换取麻栗坡南面的都龙、猛峒、南温河地区,这段地区作出妥协,将六猛中的三猛(猛赖(越南莱州),猛梭(越南封土县)等)划归法国。清政府认为,麻栗坡南这块领土较为肥沃,不仅收回了领土,而且可收地利。而三猛土地,全为山地,不便于管辖,而且当时三猛的土酋在1840年时又向越南外附,并接收了越南的官职,同时也接收中国的官职,属于两国共管地。总之,三猛的丢失使中国损失土地面积总共1600平方公里。
所以,总的来看,云南方向上不包括中国寮国边界共损失1000平方公里。针对广东广西方向来说,这次划界是对中国有利的。
因此,清法越南划界对中国来说,得失的土地面积大体相当,但是中国得到的均为靠近海岸和盆地的肥沃土地,而越南得到的是不易管辖的山地(当地傣人既对汉人又对越人反感)。而且,在划界时,由于边界沿线越人恐惧法国人的统治,纷纷易服,要求接受中国的管辖,所以沿原界许多越南村庄都在划界时划归中国。从中国的史书上看,清政府对这次划界是比较满意的,认为不包括勘界时法国作出的让步(实地勘查时,由于清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形且当地越民不愿意接受法国人统治,勘界时中国已经赚得部分土地),清朝收回的土地何止数百里。法国人的史书上说:我们在划界时给予了中国以广泛的领土优惠。实际是,得失土地大体相当,但中国得到的土地较优。
建国以后,越南认为这次划界对越南不公平,越南吃亏了。对中国提出了广泛的领土要求。而1979年,中国认为有争议的领土只有五平方公里。
经过1979年-1989年的中越战争,中国占领了大部分的边界骑线点,如广西与越南交界的庭毫山、法卡山;云南和越南交界的扣林山、罗家坪大山、老山、者阴山、这些制高点均为我军控制,边界上存在的争议地区,如与越南黄树皮交界的楠木坪等,总计新增争议地区200多平方公里,这些领土均是中国军人流血牺牲换来,且全部为我控制。
1999年的《中越陆地边界条约》彻底解决了中越陆地边界问题。
总的来说还是我国有利。
中越边界问题: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中越边境国界是如何划分的,中国是亏了么?
两国之间的国界是由一块界碑,一块界碑“串连”而成的,至于每一块界碑的确定都要经过仔细的勘察、分析、双方协商、寻找历史依据等等。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所以说这个问题只能暂时搁置。
另外,说到中国在中越陆地边界的划分过程中是否吃亏,可以说没有。但吃不吃亏是一回事,划清了陆地边界对于中国算不算是一件好事,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就在于:中国与越南两国陆上、海洋边界划分之所以复杂难解,就在于两国在陆上、海洋边界划分上各有得失,各有顾忌,各有筹码,也互受牵制。
在陆地上中国占据优势,海上则是越南坐居上风。双方在博弈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交换、让步、妥协等来实现各自的利益的最大化。一位我军的有识之士曾提出过:“只要越南一天不归我南沙群岛,我们就需要一直在陆地边境保持着对越南强大的军事压力!海上问题不解决,陆上边界就不跟他们解决。越南可以将我们的南沙划作他们的领土,我们也可以将国境线划到河内郊外!”
这在当时中国海军相对弱小的情况下,不能不说是中国非常强悍有力的谈判筹码。但中越陆上边界的确定,却是在南海争议问题丝毫没有见到解决曙光的情况下,就提前“出色”的完成了。须知,“先解决陆上边界划分、再无限期搁置海上争端、最终实现南沙群岛越南化”,这正是狡猾的越南人想要的结果,以及他们长期以来一直正在努力进行的!而两国间重签署的行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是获国际社会承认的,绝非儿戏!试想,陆上边界协议签订后,今后中越谈判南海问题时,我们还怎么可能对越南“打陆上牌、谈海上事”呢?我们手上还有什么筹码、还有什么本钱与越南进行南海海洋权益博弈呢?如果越南坚持不归还南沙诸岛,中国又能徒奈它何?!陆上的事以后免谈了,因为中国政府已经确认双方边界划定了。“陆上,我的是我的;海上,你的还是我的!”这正是越南人贪婪的嘴脸。
至此,我相信大家应该逐渐明白了越南外交部副部长胡春山为什么在(中越陆上边界划定)协议签订后,表现得如此得意忘形、喜形于色了。因为,在他笑逐颜开的后面,是中国人的无限失落与惆怅。
中越边境贸易
很多,什么都经营,日常用品和橡胶药材等等
中越边境在哪里
中国同越南的边界,西起十层大山,东至北仑河口,全长1300公里。——常识地理篇。
中越边境军事调动?
虽然是宣告正常军事演习,也存在采取进一步行动的考虑。让部队进行丛林作战演习,给有关国家施加压力,警示他们我们不是吃干饭的。一切皆有可能。
中越边境是哪里
西南的云南省和广西省,都有中越陆地的边界。
而对越自卫反击战,也发生在这里。
- -中越边境有地雷吗
而这样的局面在二十多年前是难以想象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至少有二十五个以上埋雷单位先后在友谊关地区方圆三公里的范围内埋设了各式地雷一万枚。友谊关关口附近的草丛林间,过去都是地雷的密集区域。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边防部队奉中国中央军委、国务院的命令,于一九九一年十一月首次在友谊关地区实施排雷及之后又进行的两次边境大排雷。排除了友谊关铁路接轨点中方一侧铁路两旁雷障、友谊关零公里中方一侧两旁雷障及友谊关口岸、主要通道和民众生活区附近雷障,排除地雷六千八百余枚,面积约十三万平方米。由于受边境环境制约,友谊关边界前沿尚存雷障。 二00二年,中越陆地边界实施勘界后,中方及时组织边防部队实施分段排雷,并于近期彻底排除了该地区共约十点五万平方米的雷障,排除地雷二千三百余枚,爆炸物十余吨,开辟勘界立碑通道八条长六千四百米,立碑工作区十个,确保了勘界立碑工作的顺利进行。 地雷被一个接一个清除,双方沟通合作的障碍也变得越来越少。中越的双边贸易亦在飞速发展。二00四年五月,中越两国总理达成了两国贸易在上年四十八亿美元的基础上,二0一0年实现一百亿美元的目标。二00六年,两国贸易额已经突破了一百亿美元。这个预计用近六年来实现的目标,竟不到三年就达到。 过去,经友谊关出关只有一条狭窄的公路,路的两边全是雷障,中越边贸经济红火时,等待出关的各类货车有时要排成十几里的长龙。二00三年,中国边防部队陆续在该地实施清障排雷。为此,友谊关开通了高速路,建起了物流中心和大型停车场。雷障的彻底排除,为中越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排除了障碍。
求采纳
中越边境扫雷启动 中越边境地雷是谁埋的为什么要扫雷
中越战争.双方互相打起来.在边境设雷是为了防止敌人穿插.打了10年双方都互相埋了不少雷.不少雷边境居民经常被炸断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