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相信命运的安排吗 命运、安排、对手

火烧 2022-09-05 04:12:23 1076
命运、安排、对手 公元306年6月,司马衷回到了洛阳。第二天,起兵的一干首领们就找到了皇帝,司马衷一抬手:“什么也别说了,我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这会儿该怎么办心里清楚”。于是开始命人登基花名册――赏。

命运、安排、对手  

公元306年6月,司马衷回到了洛阳。第二天,起兵的一干首领们就找到了皇帝,司马衷一抬手:“什么也别说了,我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这会儿该怎么办心里清楚”。于是开始命人登基花名册――赏。晋升司马越为司空、太傅、录尚书事,统领政府机要。司马越再命庾、胡母辅之、郭象、阮修、王衍等人分管各项事宜。

司马越是谁――知名人士,知名人士的特点是什么――善清谈,所以他任命的庾等人,也都是当时名士,当然也是善清谈。清谈大家都清楚了――神侃、不干事,于是这帮人凑一块,基本上政府也就不转了。

一阵任命过后,局势基本稳定下来,这时司马越打算召见刘舆,可有人对司马越说:“刘舆这人就是一块油污,如果接近,就会被污染。”于是刘舆虽到了洛阳,但被司马越疏远。

大家一定要记住,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刘舆利用这段闲暇时光,秘密调查政府档案,对全国的户籍、兵马、山川、粮储、武器供应等信息一一默记于心。当时天下极其混乱,而司马越每每与朝中大臣商讨军务,这帮清谈之士多不能回答,只有刘舆一人能对每件事对答如流,出谋划策、分析事理,至为周密。渐渐的,连司马越也开始对刘舆重视起来,经常是促膝长谈,慢慢的将国家大事悉数交给刘舆处理。刘舆也借着和司马越的密切关系,推荐他的弟弟刘琨担任并州刺史(山西省)。于是司马越上书,推荐刘琨为并州刺史,都督并州军事,原并州刺史司马腾(司马越老弟)改为镇守邺城。

并州,洛阳屏障,直接抵挡成汉帝国的进攻。刘琨还没就任,司马腾已经从井陉(太行山八陉之一)东下。当时并州有二灾:一为饥荒,二为兵乱,而当地百姓也分成两股:一股是由田甄、田兰、任祉、祁济、李恽(yun,音同运)、薄盛等人领导的难民,这帮人遂司马腾一道前往冀州,人称“乞活”;另一股就是没走、也没被饿死的居民,但此时竟不及两万户(司马氏政权之下竟如此惨淡)。当时并州又多盗贼,刘琨先到上党召集了五百人马,就这样,一路打到了晋阳,这才算安全上任。

刘琨到后,发现州府房舍竟全部烧毁,田间地头,一片荒芜。于是一面安抚百姓,一面恢复生产,慢慢地,逃亡之人陆续返乡,刘琨也就在并州扎下了根。

司马越任命刘琨统领并州,对西晋后期的走势影响深远。同时,并州难民乞活,也会在今后中原大地上,占有极重的分量。

同年11月17日,入夜,司马衷逝世,年四十八岁。验尸结论:吃饼时中毒身亡。司马衷被人毒死了!

司马衷这辈子是不幸的,先是被权臣玩弄,然后被媳妇玩弄,最后被叔叔弟弟们玩弄,作了一辈子傀儡皇帝。说实话,他这一生已经表现的够驯服的了,但到头来,仍碍了某些人的眼,最终死于非命。

司马衷自登基以来,真正快乐的日子,也许就是贾南风掌权那会儿,至少活得安心,只是这种安心的日子,是用大权旁落、媳妇背叛所换来的,在安心的背后是种无奈。不过司马衷是个弱智,我们不能骂他软弱,而应同情。

司马衷回到洛阳,他此时也许只剩下两个愿望:一是可以善终,他没做到;二是可以死去,他做到了,他解脱了。

司马衷是无辜的,做了十几年皇帝,也做了十几年弱者,他死后更是被人们耻笑,说起那段历史,更是被人们辱骂,辱骂他把大好河山断送,辱骂他给中华大地带来了三百年的灾难。

那段灾难,即使千余年后,我们的心里还是留有着伤痕,没能被抹去。它给我们的痛苦太多太多了,于是我们就找罪魁、找祸首,于是找到了贾南风、找到了司马衷――为什么不好好管管你那帮亲王。

其实,我们的要求是不是太多了,其实司马衷只是一个弱智,贾南风只是个皇后。治理国家是皇帝的事,让一个傻子当皇帝,不会有人认为他会把国家治理的很好吧;让一个傻子当皇帝,不会有人认为那帮手握重兵的亲王,各个都会没有非分之想吧;让一个傻子当皇帝,而且那个皇帝还是你老公时,不会有人认为皇后接管大权不是理所当然的吧,虽然她不符合儒家的思想,但也许她更符合人性。

皇后为什么能掌权?那是因为皇帝不行;皇帝为什么不行?那是因为皇帝是弱智;为什么弱智能当上皇帝?那是因为他爹让他当皇帝。司马光对司马炎的评价是:胸襟恢宏,秉性敦厚,聪明豁达有谋略,能直率的听取他的批评和建议,恢复祖宗礼法,为父守孝三年,真不愧为一代明主也。

我看不全对。

司马衷死后,谥号“惠帝”,有点意思。

当时皇后羊献容认为,如果皇太弟司马炽即位,自己这个做嫂子的没法控制朝廷,就想立前太子清河王司马覃,于是前去召唤。可现在毕竟不比当初,司马越说话比皇后说话好使,司马越坚持认为应立皇太弟司马炽,而应诏进宫的司马覃,别看小小年纪,还挺明白事理,进了宫一看不对劲,掉头就往回跑。于是在公元306年11月21日,司马炽在司马越的支持下,登基即位,史称“怀帝”。

司马炽即位后,立刻恢复祖制,与官员们讲经论典,天下大感欣慰。

看着司马炽如此的干劲十足,可不是所有人都高兴,周穆和诸葛玫就建议司马越:“那个皇太弟可是张方立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清河王。”周穆是谁,司马越姑姑的儿子,面对这两个人的提议,司马越的回复是:“拉下去,斩了。”

有人看献媚司马越不好使,那就自己亲自干,北军中侯吕雍等人,决定再次发动政变,用武力拥立司马覃即位。只可惜此事最终也败露了,司马越从此把司马覃扔进金墉城看管。但司马覃只要是还活着,就有可能被人利用,于是在公元308年,司马越斩草除根,杀了司马覃,彻底扑灭了野心之人的非分之想。司马覃死时年仅十四岁。

看见司马越如此深明大义的悉心辅佐皇帝,你可别觉得他是什么大忠臣、国之栋梁,我可以告诉你,他也不是什么好鸟。当司马越看见皇帝司马炽竟亲自处理国家大事、留心政令时,自己心里其实是大为不满,他当时真想带着人冲进皇宫抽司马炽俩嘴巴,好好问问他:“你小子想干嘛?”但最后还是忍住了,司马越是谁?当今名士,是有身份的人。于是他不顾皇帝反对,在307年3月,离开洛阳,镇守许昌。当时的人民对司马越此举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主动向皇帝交出权利。但是话说回来,权利,司马越真的心甘情愿的上交么?

果然,还是出事了,就在公元309年。当时司马越已从许昌迁到了鄄(juan,音同眷)城,后来鄄城城墙无故崩塌,司马越觉得不吉利,就又迁到了濮阳,不久,再次迁到了荥阳。

荥阳,直线距离到洛阳,87.4公里。

公元309年3月,司马越从荥阳突然返回京城。当时中书监王敦就感觉不好,对他的亲信说:“太傅独断专行,权高势重,但任命官员还是请示中央,不过每次都会被尚书省批驳回来,这次太傅进京,怕是要有所行动。”

结果被这个乌鸦嘴说中了。

司马越一进京,就派平东将军王秉率军士三千冲进皇宫,当着司马炽的面,将他的一帮亲信逮捕,共十余人,全部处死。司马炽当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干流眼泪。后来,司马越认为近年每次政变都有禁卫军参与,于是下令:禁卫军中有爵位的,一律免职,保留爵位回家。这道命令一下,其实打击面很广,因为当时禁卫军中,大家人人都有爵位,最终的结果就是,禁卫军没人了,由王秉带领数百司马越的卫兵负责宫廷守卫。

至此,司马炽成了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朝中大权完全由司马越掌控。八王之乱的第八个王爷,开始统领西晋王朝,他将面对的,是发生在全国的叛乱,和北方虎视眈眈的汉赵帝国。

公元306年,公师藩被苟杀死后,其部将汲桑逃回到自己的发家地牧马场。等苟走后,再次集结部众劫掠附近州县,并任命石勒为讨虏将军(这个名字起的),进攻邺城,他们喊出的口号竟是:“继承公师藩遗志,誓为司马颖报仇。”

当时镇守邺城的是司马腾,这位仁兄当初镇守并州时,竟然能把当地搞成那样,看来也是个人才。这会儿来到邺城,继续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当石勒带着一帮流寇攻打邺城时,城里竟仓库空竭,啥都没有了,但与之相反的是,司马腾本人的私财据说相当的可观。不过这个人有一个特点――生性吝啬(如此司马腾,这就是当时与司马越其名、社会上威望极高的名士)。好在当他看到石勒大军压境、汲桑随后赶到时,还是知道将自己的私房钱拿出了一点,赏给了众人,比明末的那个朱常洵强。但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士兵们拿到赏赐后,更加的军心涣散了,我想这个好解释,就好比盖茨是司马腾,当大兵压境时,他拿出了私房钱,每人发了十元,然后让你去玩命……。

公元307年5月,汲桑大破邺城郡长冯嵩的军队,率军杀进邺城。司马腾闻讯逃跑,但被汲桑部将李丰赶上诛杀,司马腾也就光荣的成为继司马歆后,第二个死于乱民之手的亲王。该。

汲桑进城后干了两件事:第一、将司马颖的棺木挖出,放到车上,以后凡是遇到事情,肯定先向棺木请示,然后在执行(这件事有点傻);第二、火烧邺城宫殿,大火十日不熄,屠杀城中百姓一万余人(这事干的很缺德,邺城自袁绍191年建宫殿始,至曹操扩建,已有一百一十七年,至此毁于一旦。并且屠杀无辜百姓,折寿)。特别还想强调一下,汲桑这个姓氏很少见,但确实是个如假包换的汉人。

司马越听说邺城被毁,亲爱的弟弟司马腾被杀,大为恼火,命兖州刺史苟与将军王赞一道,前去征讨。

苟率军赶到后,与石勒在阳平、平原一带对峙,前后大小三十余战,双方互有胜负。7月,司马越在家实在是越想越窝囊,于是亲起大军,进驻官渡,作为苟的后援。8月,苟再接再厉,终于大败汲桑。而后苟棒打落水狗,对汲桑一路追一路打,连续攻克八处营垒,斩杀汲桑手下一万余人,声威震动中原。

汲桑和石勒经此大败,知道已没有能力再在中原发展,于是收集残兵,准备向北投奔汉赵帝国。可当这队残兵走到赤桥时,又被冀州刺史丁绍拦截。此役过后,汲桑军所剩无几,他和石勒也就此失散。

看来汲桑十分眷恋牧马场这个地方,这次兵败,他又先是逃到了这里,后来辗转到了乐陵。但他在邺城杀戮太重,老天此时也算弃他而去,就在此地,他被当初曾和司马腾一起来到冀州的乞活军斩杀。回想他在邺城屠杀一万百姓,一报还一报,但这个结局对他还是太轻。

同年,匈奴酋长(不知道是哪个部落的)张背督、冯莫突等人拥兵数千,驻守上党。此时石勒前去投靠,他对张背督等人分析利害,建议其率众投靠成汉帝国,张背督等人同意。公元307年10月,张背督、石勒等人单枪匹马,投靠成汉帝国,刘渊封石勒为平晋王、辅汉将军,统领张背督等人。

晋帝国这边,叛民既然已被打散,司马越也就算是稍稍出了口恶气,于是率军返回许昌。事后,封苟为抚军将军,都督青兖诸军事,假节;封丁绍都督冀州诸军事,假节。

当初司马越和苟关系甚好,俩儿结拜为异性兄弟,苟一心听从司马越的指使,司马越也毫不吝啬的把兖、青二州的军事交给他,可没过多久,两个人翻脸了。

起因是司马越的军政官潘滔向他进言:“兖州,天下要冲,曹操当年的发家地,就是兖州。苟,有能力,有野心,他不是一个愿意永远做臣属的人。如果让他在兖州呆时间长了,怕会成为您的心腹大患。不如将青州交给他,再升他的官,这样他一定会高兴。而兖州,则由您亲自统领为好。”

司马越照着执行了,升苟为青州刺史,都督青州诸军事。但苟也不傻,知道这其实是司马越玩的猫腻,于是俩儿关系开始恶化。不过我们也不好说司马越这么做究竟是对还是错,在当时那个环境,就如刘弘所说,今天是忠臣,明天就是逆臣,一切皆有可能,现在在地方上的大员,各个手握重兵,你让司马越此时相信谁。再说了,其实苟这个人很复杂的。

你可以说苟公私分明:因为他在做兖州刺史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姑母向他求情,希望封自己的儿子一个官当,苟就不同意,他的姑母就一个劲的求,直到把苟求烦了,只好撂下一句:“行,但你别后悔。”果然,这个姑母的儿子犯了军法。苟就当着这个姑母的面,把她儿子杀了,然后把公服一脱,换上平时的衣服,跪在地上就开始哭:“兖州刺史把你杀了,现在哭你的是你的表哥。”

你也可以说苟凶残无比:苟本来就用法严苛,到青州上任后,为了树立威信,更是天天都要杀人,吓得当地老百姓给苟取了个外号,叫“屠夫”。苟把他这套杀人立威的诀窍教给了他弟弟苟纯,苟出外打仗时,苟纯就代理青州刺史,他的手段竟比苟还残忍,于是大家奔走相告:“看见没,果然小‘狗’比大‘狗’凶。”

但苟这人能力不凡:他精力旺盛,再繁重的公务都能处理的井井有条,特别是打仗,可以说是百战百胜。他到青州后,当地居民叛乱,共聚集了五六万人,苟率大军赶到,三下两下就给灭了。

这就是苟,青州刺史,在西晋末年的舞台上,有他大展拳脚的空间。

而北方的石勒,在投靠汉赵帝国后,在西晋末年的博弈场上,他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正蓄势待发。

还在勤王军讨伐司马的时候,青州(jian,音同间)县县长刘柏根率部众一万余人起兵造反,当时已经造反的王弥带着家人奴仆前去投靠。刘柏根领军,一路杀到高密王司马略所在的临淄,司马略不敌,撤到聊城自保。而后刘柏根转而向北,但被幽州刺史王浚的手下击败、战死。王弥于是退到长广山,继续干强盗。

等到了公元307年,王弥手下人马又渐渐多了起来,于是自己胆儿也壮了,也看不上占山为王的小本生意了,开始起兵攻打州县了。

当时王弥在青州(山东半岛)、徐州(江苏北部)闹得挺大,攻陷了不少城池,司马越派大军前去讨伐,最终竟全军覆灭。

正当王弥飘飘欲仙、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苟来青州了,他派自己的弟弟苟纯领军,对王弥一阵棒打。王弥没办法,发现这个世上剩下的,不光是都像司马越那样的软柿子。于是他擦了擦汗,甩了甩鼻涕,北上――投靠汉赵帝国。

刘渊对王弥也还真不错,封镇东将军,徐州、青州州牧(当然,这会儿徐州、青州还不属于他刘渊呢),都督缘海诸军事。

至此,在这块修罗场上,王弥准备好了。

公元308年,大晋朝凉州(甘肃中西部)刺史张轨在家中风抽搐、不能说话了,于是命自己的儿子张茂代理州刺史一职(刺史是父亲死了儿子继承么,怎么感觉回到了东汉末)。当地的豪门大姓张越听说此事,认为这是夺取凉州的大好机会,就同他的兄长酒泉郡长张镇,和西平郡长曹(qu,音同区)一起密谋,打算推举秦州(甘肃东部)刺史贾龛来接替凉州刺史一职。

贾龛动心了,准备前往赴任,幸好在临行前被他的老兄拽住:“张轨是当今名士,声威震动凉州,你有何德何能,敢前去接替他的位置。”贾龛一想不错,于是继续留在了秦州。张镇等人一看贾龛不来,赶紧上书朝廷,要求另派大员。

不知是朝廷的回复太慢,还是这哥仨太性急,朝廷还没来批示,张镇、曹就已经开始通知有关单位,要罢黜张轨,拥立军曹杜耽代理州刺史一职。当然,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事后胁迫杜耽上书朝廷,推荐张越来坐这个位置。

相信命运的安排吗 命运、安排、对手

此时的张轨,除了在床上抖擞外,哪还能再有什么雄心壮志了,当听说张越他们已经开始闹腾上了,赶紧也命人撰写公文,表示我听话、我顺从、我辞职还不行么。可他顺从,别人急了,长史王融、参军孟畅俩儿踹断了贴着张轨文书的告示牌,冲进张轨的卧室,拽起他的脖领子就开始甩:“明公您看看,现在国家大乱,只有您安抚的凉州还保持平安。现在有人作乱,我们应该诛杀他们才对。”甩着甩着王融他们也明白了,现在张轨不能说话了,于是转身出去,下令戒严。

正巧,此时张轨的儿子张从京城回到了凉州,大家就推荐他为统帅,准备出兵先进攻张镇。在大军出发前,大家叫张镇的外甥令狐亚前去拜访张镇,分析利害。张镇痛哭流涕,找到刘,表示认罪。于是大军调转方向,前去攻打曹。曹不敌,后被斩首。张越见大势已去,只身跑到邺城。

内乱平息,应该去朝廷解释了,因为此时,朝廷同意了张镇等人的奏章,决定袁瑜接替凉州刺史。凉州治中杨澹飞马赶到长安,向长安留守司马模求情,然后割了一只耳朵作誓物。司马模终于被感动了,凉州的事也就尘埃落定了。

后来北方大乱,各地对朝廷的进贡全部停止,只有凉州张轨一直坚持不断,并且在洛阳最困难的时候,也只有凉州张轨派出了军队前去支援。

凉州经过此次事件后,正式落入张姓家族之手,前凉政权的根基就此奠定。

当年张昌叛乱,手下部将石冰在陈敏与在民兵首领贺循、周等人的夹攻下败亡。事后,朝廷封陈敏为广陵国宰相,而贺循、周等人,则是解散武装,返回乡里,对剿灭叛军之事只字不提。也还是在司马越起兵勤王那会儿,陈敏眼看天下大乱,又感觉自己剿灭石冰,文治武功天下第一,就生出了割据江东,效法孙权的想法。此时司马越招陈敏为右将军,前军统帅。就在司马越挥师西上的时候,大军走到萧县被刘乔之子刘佑阻拦,不能前进。陈敏借机向司马越进言,派自己返回家中,召集人马,司马越应允。就这样,陈敏到了历阳,占据城池,公开叛变。

正巧,此时吴王府的侍从甘卓(是甘宁的孙子哦)也来到历阳,于是陈敏出面,和甘卓结成了亲家。他叫甘卓谎称奉了皇太弟司马炽的命令,到历阳是来任命陈敏为扬州刺史的,于是大家就稀里糊涂的奉陈敏为主。

此时陈敏命老弟陈恢,和部将钱端等人南下夺取江州,另一个老弟陈斌攻打扬州领内的其他郡县。当时晋帝国扬州刺史刘机、丹阳郡长王旷弃城逃跑,于是陈敏占据秣陵(南京)。

在控制了江东后,陈敏打算尽数招揽当地名士,先后有四十余人被任命郡长、将军。陈敏对这帮人十分敬重,但贺循、周等人却拒绝出仕。渐渐的,陈敏也有些恼怒,打算除掉那些不肯合作之人,顾荣闻讯赶紧劝解:“中国北方战火连连,少数民族也已入侵,现在来看,中原要想复兴,怕是没指望了。而反观江南之地,虽经过石冰的侵袭,但总体来说破坏不大。我常常感叹自己遇不到像孙权、刘备那样的明主出来拯救苍生。现在将军英雄神武,手下精兵猛将如云,如果能亲近贤臣而远离小人,使这帮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那长江上游各州,只用一纸檄文就可以搞定。不然的话,恐怕大业不能实现。”就这样,陈敏放弃了屠杀名士的计划,也为日后东晋王朝的建立保留了一丝火种。

但是没过多久,大家发现陈敏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在他的治下,行政司法杂乱无章,而他那几个兄弟,各个凶暴贪婪,有识之士都十分忧虑。当时晋帝国庐江郡长华谭就写信给陈敏手下任职的顾荣:“陈敏统治下的江东,就好像早晨的露水,各位跟着这样的人,难道不觉得羞耻?当初东吴孙坚父子,各个都是豪杰,这样才能继承大业,而看看陈敏和他那七个兄弟,他们竟也效仿孙策的事迹,遵循孙坚的轨迹,能不能成功,我想你心里比我有数。当今皇帝回到洛阳,英雄才俊充斥朝廷,到时候大军杀到,我看你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中原人士。”

顾荣看到来信十分羞愧,于是派密使觐见晋征东大将军刘准,相约起事。过后,周也成功策反了甘卓、钱广等人。

起事当天,钱广首先朱雀桥拉起阵势,陈敏听说钱广造反,赶紧将精锐交给亲家甘卓,命其讨伐钱广,可没过多久,甘卓造反的消息也传来了。陈敏听后是又气又怒,自己亲自率军一万,前去讨伐甘卓。当时双方对峙与淮河两岸,可能是顾荣在当地的名气实在太大,当时甘卓手下士兵隔着河向陈敏的士兵喊话,让大家缴械投降,陈敏士兵迟疑不决,而顾荣此时站在岸边,只拿着羽扇轻轻一挥的说道:“大家都去吧。”于是众人像中了邪似的,一哄而散。陈敏一看大势已去,骑上快马向北逃去,但最终还是被捕,灭三族。

此时,已经由周馥接替刘准任征东大将军。当周馥把陈敏的人头送至洛阳后,司马炽下令,征召顾荣、纪瞻进京任职;而司马越则延聘周、陆玩。

他们满怀憧憬的前去赴任,但当走到徐州时,发现北方的战乱比想象的还要严重,纷纷迟疑不前。司马越听说此事大为不满,下了死命令:“他们如果不来,那就用军礼来请。”顾荣等听说此事十分惶恐,于是调转马头,逃回故乡。

公元307年7月,在陈敏被诛杀的几个月后,朝廷任命琅琊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假节。

琅琊王司马睿在海内素无名望,扬州等地士大夫们内心对他都充满轻视,在他到任之初,竟没人前去拜访。当时司马睿的心腹王导对此事十分忧心,正巧此时司马睿要去河边祭祀鬼神,于是王导给他出主意,让司马睿坐着敞篷的轿子,再配上壮观的军队,王导和从中原来的名人们则骑着马,跟在司马睿轿子后面。这招正好杵在当地这帮士大夫的神经上,看见司马睿如此威严,纷纷拜倒在路旁。而后,王导又建议司马睿主动与当地名人结交,用来凝聚人心。同时,根据北方战乱,流民四起的状况,在为政方面向司马睿提出:政府财政开支要节俭,政令措施要清静无为,对当地居民和从北方投奔过来的流民都要都要设法安抚。

就这样,通过司马睿和王导等人的共同努力,当地的名人们纷纷出仕。在此后的几年间,这帮君臣惨淡经营,终于渐渐的在江南地区站稳了脚。

此时,北方战乱不止,并且不断升级,大量来自北方的士族、百姓渡过长江,来到扬州等地。江南地区虽然先后经历过石冰、陈敏等人的侵扰,但核心人物还在,且总体来说,南方受战争的影响要比北方小得多,社会此时基本安定。这些条件为司马睿后来在江南创建东晋政权创造了条件,也因为这些原因,才使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得以延续,才使汉这个伟大的民族得以延续。

布子阶段告一段落,现在主角们已大致到齐,接下来就该收官了。

(下一回――告诉你司马越执政时,为什么再没发生政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