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提摩太教会 李提摩太,一个中国应记住的人

火烧 2021-06-30 09:23:04 1090
李提摩太,一个中国应记住的人 李提摩太最初来到中国的时候,和其他的传教士一样,也是四面碰壁,毕竟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至于求神拜佛,基督教似乎也并不比佛教道教更灵验。但是从1876年到1879年这场

李提摩太,一个中国应记住的人  

李提摩太最初来到中国的时候,和其他的传教士一样,也是四面碰壁,毕竟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至于求神拜佛,基督教似乎也并不比佛教道教更灵验。

但是从1876年到1879年这场大饥荒,改变了他的命运,在这段时间里,他主动前往山西和山东,一面传教,一面展开了救济灾民的工作。

和普通的传教士不同,李提摩太一开始就很擅长结交权贵,走上层路线,早在1875年,他在烟台传教的时候,就结识了李鸿章。

当时李鸿章正和英国公使威妥玛,在烟台就马嘉里事件进行谈判,李鸿章为了在谈判中以壮声威,带去了好几营精锐的淮军士兵。

可是没想到当地爆发了疟疾,李鸿章的士兵大部分病倒,当地的中医束手无策,于是无奈之下,李鸿章的部下就只能来找,当时正在烟台传教的李提摩太,请他帮帮忙。

为什么李鸿章的部下会来找李提摩太呢?因为当时的传教士为了吸引中国人信教,大部分都同时兼职行医,所以中国人虽然不喜欢洋鬼子的歪理邪说,可是一旦病入膏肓,中医又没有办法的时候,只能硬着头皮去找传教士。

疟疾对于当时的英国人来说,早已搞清楚了致病机理,所以李提摩太一方面给患病的士兵分发奎宁,一方面组织他们开始进行了灭蚊工作,很快淮军士兵就恢复了战斗力。

李鸿章听说这件事以后,觉的必须当面感谢一下,于是就召见了李提摩太,没想到双方见面以后,李提摩太并不像普通的传教士那样,劝他信教,反而和他聊起了国际时事和治国理念,而且讲的头头是道,一下子让李鸿章对他刮目相看,后来又多次和他相见。

不过这并不是他跻身中国政治舞台的开始,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是他在山东和山西的救灾工作。

和一般传教士不同的是,他敢于在《北华捷报》《申报》以及《万国公报》上刊登广告,报告当地的灾情,公开进行募捐,这在中国是头一回。

而且他更加聪明的是,他请李鸿章派兵,帮他护送这些救灾粮款,安全到达灾区,避免途中被人哄抢,也避免被厘金局盘剥。

而且他非常有心机,主动要求当地的上层官员,和他一同分发这些粮款,让大家荣誉均沾,这不仅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灾民,而且减少了救灾的阻力。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即使以前非常看不惯传教士,对李提摩太充满了防范之心的山西巡抚曾国荃,最后都和他变成了好朋友,由此可见,他不仅仅能力强,而且情商高。

正是由于他这些出类拔萃的工作,仅仅是通过他这个渠道,至少挽救了几十万灾民,今天的很多山东或者山西人,很可能祖上就是靠他救了命。

单单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今天的中国人,真的欠他一份感激之情,竟然从来没有在任何历史教材中,提到过他只言片语。

虽然他名为传教士,但他实际上对传教工作并不是很上心,相反,他到更乐于和中国的各级官员打交道,向他们赠送书籍,给他们搞讲座,放幻灯片,介绍西方的最新思想,引起了这些人对他的极大好感。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后来就变成了他的粉丝,对他言听计从,多次邀请他担任幕僚,虽然被李提摩太婉拒,但是李提摩太还是帮张之洞做了很多规划,包括如何开矿山,修铁路,建工厂等等,这些后来都被张之洞一一落实,著名的汉阳铁厂和兵工厂,就是他的策划。

不仅仅如此,左宗棠和李提摩太也是好朋友,两人之间有很多共鸣,李提摩太对左宗棠在兰州进行的现代化改革,也提出了不少建议,很多都被左宗棠采纳。

提摩太教会 李提摩太,一个中国应记住的人

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李提摩太虽然没有一官半职,可是事实上却成了大清政府的幕后高参,他认为中国没有做好准备,主张中国在开战之前,应该先找一个强大的外援,哪怕为此让出一点利益。

虽然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但是从后来的发展来看,他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

李提摩太关于西方进步思想的介绍,影响了大清当时很多的人,康有为就是他的粉丝,梁启超还做过他的秘书,戊戌变法的时候,光绪皇帝曾邀请他作为外国顾问。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康有为并没有按照李提摩太的想法,开展维新运动,在李提摩太看来,改革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要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

而且他认为,慈禧太后是可以争取的,至少不能把她推向改革的对立面,而且改革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可惜的是,他的这些建议,都被急于求成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当成了耳边风。

李提摩太正式成为中国官场中的人物,是在1901年,应李鸿章的邀请,协助处理山西教案后,被清廷授予头品顶戴,从此以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洋大人”,后来又被授予了二等二级双龙宝星勋章,“三代正一品”。

李提摩太是晚清历史上,对中国政治思想影响最大的一位外国人,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办学和写书,传播西方的新思想。

他把大量的西方学说,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介绍到了中国,同时也把大量的中国文化,介绍到了西方,第一个翻译《西游记》的外国人,正是李提摩太。

李提摩太认为,中国最需要的是教育,是启迪民智,是循序渐进的改革,而不是革命,在这一点上,他和孙中山两人分歧很大,他曾经和孙中山见过两次面,两个人每次都不欢而散。

李提摩太认为,革命除了带来破坏,带来死亡,并不能让中国真正的摆脱落后,甚至有可能让中国陷入长期的分裂和内战,让列强有吞并中国的机会,让中国坠入万劫难复的深渊。

而孙中山则认为,满清政府是一切问题的根源,革命不需要考虑代价,必须要敢于砸破坛坛罐罐,要敢于使用最暴力的手段。

李提摩太认为孙中山过分偏执,言过其词,充满了种族主义思想,不在乎百姓的福祉,所以他最后决定和他分道扬镳。

1916年,李提摩太离开了中国,三年后在英国病逝,他在中国一共呆了45年,为中国摆脱蒙昧,走进现代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整个中国的近代史上,堪称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朋友的,李提摩太当属第一人,他甚至比白求恩,更值得写进我们的历史教材里,但愿会有那么一天。

的是(117)中国(179)传教士(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