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做混世魔王什么意思 南陈内部最大的蛀虫:混世魔王南康王陈方泰
南陈内部最大的蛀虫:混世魔王南康王陈方泰 在南陈一朝的宗室皇亲中,南康王陈方泰的地位非常特殊。若论亲等,他只能算作武帝陈霸先的从孙。但其祖父陈休先为陈霸先同母弟,两人感情笃深。侯景之乱时陈休先死于
南陈内部最大的蛀虫:混世魔王南康王陈方泰

在南陈一朝的宗室皇亲中,南康王陈方泰的地位非常特殊。若论亲等,他只能算作武帝陈霸先的从孙。但其祖父陈休先为陈霸先同母弟,两人感情笃深。侯景之乱时陈休先死于军旅;其父陈昙朗为成就武帝的「霸位」,在内忧外患之时被派往北齐做人质, 终「舍身饲虎」。所以,对于陈方泰这样一位「先烈遗孤」,陈王朝先后五位皇帝都给予了他诸多特权。而从小在特权中长大的陈方泰,也就毫无悬念地变成了一位超级 。> 陈姓皇族据说出于东汉名士陈寔,毕竟年代久远,尤其渡江南迁后早已沦为寒门末第。无论是后来成为皇帝的陈霸先,还是他的兄弟、陈方泰的爷爷陈休先,都是这个苦寒之家成长起来的杰出少年。《陈书》载:陈休先「少倜傥有大志」,当年梁简文帝尚为太子,陈休先入侍东宫,曾「深被知遇」。侯景降梁引来北方边境战事频生,陈休先被授文德主帅,带所募千余兵众北上,死于军旅。陈霸先对兄弟的英年早逝非常痛惜,对其遗孤陈昙朗关爱有加,「宠逾诸子」。陈昙朗终不负叔父所爱,他「有胆力,善绥御」,在平定侯景之乱及诛杀王僧辩后,为安抚境内局势和抗御北军进犯征战立功,成为陈霸先手下得力干将。但就在这时,王僧辩旧将徐嗣徽、任约「引齐寇攻逼京邑」,正逢「四方州郡并多未宾,京都虚弱」,又因陈霸先诛杀王僧辩后,一度处于舆论劣势,便只好依满朝文武之议,与北齐订立城下之盟,忍痛将自己的爱侄作为人质押赴北齐,换得了双方休战的喘息之机。后来,双方复战,「齐人害昙朗于晋阳,时年二十八」。陈昙朗临行留下两子,其中长子便是陈方泰。> 陈霸先登上帝位后,即追赠兄弟陈休先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司徒,封南康郡王,邑二千户。此时,关于陈昙朗已经遇害的消息朝野尚无人知悉,便「以昙朗袭封南康郡王」,享受「礼秩一同皇子」的待遇。武帝陈霸先驾崩,文帝陈茜继位,又专门下诏,将日渐长大的陈方泰钦定为「南康世子」,以主奠飨。两年后南陈与北齐结好,方闻知陈昙朗早已不在人世。于是文帝又下诏,缅怀先烈,「追远慎终」,赠陈昙朗侍中、安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谥为南康愍王,遣使迎其丧柩还都安葬。同时,诏令陈方泰正式袭爵南康嗣王;旋即,又任命他为仁威将军、丹阳尹,置佐史,开府为官主持政务。> 却说于万千呵护中长大的陈方泰,却是个「根红苗不正」的劣坯。《陈书·陈方泰列传》载:他「少粗犷,与诸恶少年群聚,游逸无度」。作为他的从叔,文帝陈茜因其身世「特宽贳之」,在陈方泰袭爵两年后,又对他特加重用,擢为使持节、都督广、衡、交、越、成、定、明、新、合、罗、德、宜、黄、利、安、建、石、崖十九州诸军事、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翻开历史地图不难看出,建陈以后,由于连年发生的内部叛乱和外部侵夺,南朝版图已缩小至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狭窄地域,而陈方泰督兵镇守的范围,则几乎覆蓋了当时绝大部分国土。但文帝对陈方泰的这次重用,却没有得到他应有的珍惜。不久,陈方泰即以「为政残暴」受到劾奏。鉴于他所任职务事关大半个国家的稳定,责任重大,文帝只好先将他「免官」处理。随即,又将他「起为仁威将军,置佐史」,恢复到两年前的职务。> 时光荏苒,从叔陈茜在位七年驾崩,从弟陈伯宗继位两年被废,皇位回到陈方泰的另一位从叔、文帝陈茜同母弟陈顼手中,是为陈宣帝。大约基于和文帝同样的情感,宣帝陈顼也尝试着对陈方泰委以重任,又授予他持节、都督豫章郡诸军事、豫章内史。豫章即今江西南昌一带,也是南陈时期攘外安内的战略要地。也许是吸取了前番因「为政残暴」受到弹劾的教训,陈方泰此次赴任后,仿佛打定主意要做个太平官,于是「在郡不修民事」,走向另一个极端,竟也在逍遥中一晃便混过几年。眼看任期将尽,就在「秩满之际」,陈方泰的本性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先是纵兵为害,「屡放部曲为劫」,又「纵火延烧邑居,因行暴掠」, 终,瞄准辖区内有钱人家,通过制造事端「驱录富人」,以便「征求财贿」,索取黑金。也许觉得回京过侈奢生活的资本还没捞够,陈方泰在豫章任上过于「恋栈」,以至于接任者都已赶赴当地,陈方泰仍「淹留不还」。回京后,基于路途遥远,消息到达较慢,陈方泰所做恶事尚不为京城所知,宣帝见他在地方平安干到秩满,满意之下在朝中给他安排了很体面的位置:「诏以为宗正卿,将军、佐史如故。」谁知,陈方泰新官还没来得及上任,他在豫章做恶的消息就不远千里接踵而来,又恰好传到了以铁面著称的御史中丞宗元饶耳中。陈方泰终被弹劾免官,只得「以王还第」,以南康王身份,回到他位于今江西赣州一带的封地。> 宣帝陈顼在位十四年,是南陈在位 长的一个皇帝,所以有充分的时间,来观察上述处分对陈方泰所产生的「后效」。时间过了五年,宣帝陈顼并未听到这位贤侄招惹出什么新的事非,便以为他已经改过自新了。于是,就在这一年对他重新启用,任命他为宁远将军,入值殿省,统管宿卫,还给他加官散骑常侍,一方面令他常侍身边,以示亲近,另一方面,也便于监管施教。这一招,也的确奏效,陈方泰整日身在宫中,伴在皇帝叔叔左右亦步亦趋,虽百无聊赖,倒也老实了许多。> 时至八月,北周国内局势不稳,无暇南顾,遂使陈宣帝对己方军事实力发生错觉,提出要在京城搞一次「大阅武」:命都督任忠领步骑十万,陈于玄武湖;都督陈景领楼舰五百,出于瓜步江。宣帝陈顼登上玄武门「宴群臣以观之」。如此隆重的场面,身为散骑常侍的陈方泰绝对应当随从,但他却以「母疾」为由,请假获准。> 陈方泰真能安心寂寞,回家事母吗?这当然只是个美妙的谎言。当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阅兵盛典上,陈方泰却「与亡命杨钟期等二十人」,微服私往民间,大撒野性。他们先是「淫人妻」,欺男霸女,被所在州府抓获,又集体闹事,打伤狱卒。当他们的丑闻「为有司所奏」,宣帝顿然大怒,命将陈方泰下狱查问。陈方泰最初「但承行淫」,不承认「拒格禁司」等武力对抗行为。宣帝指示:「不承则上刑」,陈方泰惧刑,于是「投列承引」,对所犯罪行全盘招供。御史中丞徐君敷据此奏请解其所居官职,削其所封爵土。宣帝「可其奏」,陈方泰被削为平民。但不久,又为他「复本官爵」,陈方泰又一次成功「复出」。> 公元582年,宣帝陈顼因病驾崩,后主陈叔宝继位,南朝覆灭进入倒计时。国之将亡,陈方泰的好运却仍在继续,并以位迁侍中而愈加权重。《陈书》载:「三年(公元589年),隋师济江」,南陈虾兵蟹将逃的逃,降的降。从前线跑回来的陈方泰最终「与后主俱入关」,并且,还在二十年后的「隋大业(605——618年)中」当上了掖县令。> 后人读史读到这里不禁发问:假如陈方泰的寿命有足够的长久,那么,千年以后呢?时至今日,官员落马又复出的新闻仍时有耳闻,其中是否存在某种历史渊源呢?
很赞哦!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