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没有姓夏侯的 姓夏侯的现代名人,现代的名人谁姓夏侯
姓夏侯的现代名人,现代的名人谁姓夏侯
现代的名人谁姓夏侯
夏侯渊
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其夫人为曹操之妻妹。曹操在家乡受某案件的牵连,夏侯渊代其承担。后曹操又设法营救,才得以免祸。 夏侯渊画像 夏侯渊跟随曹操起兵,作战勇猛,曾任别部司马、骑都尉,后升任陈留、颍川太守。建安五年(200 年),夏侯渊为督军校尉。建安六年,夏侯渊和张辽奉命率军出战,击降昌豨,以功拜典军校尉。建安十六年,从曹操西征韩遂、马超。同年十二月,曹操引军东还,留夏侯渊督朱灵、路招等镇守长安。他击败盘踞终南山的刘雄,收降其众;又攻破鄠县(今陕西户县),斩杀马超余党。以平定关中之功,封博昌亭侯。建安十八年,马超尽兼陇右之众,围凉州治所冀城(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夏侯渊率军救援,冀城已破,于冀城外二百余里处与前来迎击的马超开战,军不利,隃糜、汧氐叛乱,夏侯渊撤军。后马超围祁山,夏侯渊出其不意迅速出援,马超败走,尽收其兵马器械,并收复陇上诸县。接着,夏侯渊进军显亲(今甘肃秦安县),大败韩遂。建安十九年,夏侯渊率军攻克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斩杀宋建。之后,派张郃渡过黄河进入小湟中(今青海东北湟水两岸之地),降服河西诸羌,平定陇右。为此,曹操下令褒奖,称夏侯渊像老虎那样横行关右,所向无敌。 曹操平定张鲁之后,以夏侯渊为征西将军,令其镇守汉中。建安二十三年,刘备进驻阳平关,夏侯渊与刘备相拒逾年。次年春,刘备南渡沔水,结营定军山,居高临下,夏侯渊遭袭,为刘备部将黄忠所斩。编辑本段历史年表随军征讨 中平六年(公元一八九年),十二月,曹操于陈留起兵,夏侯渊以别部司马、骑都尉职从曹操。 三国智原画-夏侯渊 建安初,迁为陈留太守、后又迁颍川太守。 建安五年(公元二〇〇年),八月,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以夏侯渊行督军校尉职。十月,袁绍败,夏侯渊督运兖州、豫州、徐州军粮,当时军中粮乏,夏侯渊及时运输补给,军势遂得以重振。同年,夏侯渊所养当时13、4岁的亡弟之女出城拾柴时为张飞所得,娶为妻。五出平叛 建安六年(公元二〇一年),九月,袁绍派刘备攻掠汝南,昌豨复叛为刘备,夏侯渊与张辽围昌豨于东海,数月后粮尽,遂准备撤军。张辽上谏言昌豨有降意,反击犹豫,可说降,遂出使昌豨,果降,随张辽拜见曹操。 夏侯渊(《三国志11》) 建安十一年(公元二〇六年),八月,昌豨又叛,曹操派遣于禁攻打,不克,遂又派夏侯渊与于禁同攻昌豨,攻落其十余座据点,昌豨因与于禁熟识,遂赴于禁营投降,于禁以“围而后降者不赦”,斩昌豨。夏侯渊回军后拜为典军校尉。当时军中因夏侯渊用兵奇疾常出敌不意,有“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可赴千里”之语流传。 建安十二年(公元二〇七年),十月,乙巳,济南、乐安黄巾军徐和、司马俱等部侵掠城池,斩杀官吏,如济南王赟等即身死,夏侯渊率泰山、齐、平原三郡兵剿之,大破,斩徐和,收复诸县,收其粮谷以补充军粮。 建安十四年(公元二〇九年),曹操以夏侯渊行领军职。十二月,曹操讨伐孙权后回谯,庐江人陈兰、梅成、雷绪等据灊、六叛,曹操命夏侯渊都督诸将剿雷绪,绪破。 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正月,太原商曜等据大陵叛,曹操以夏侯渊行征西护军职,督徐晃击之,攻落其二十余座据点,斩其帅商曜,屠大陵。三月,曹操命司隶校尉钟繇讨伐汉中张鲁,使夏侯渊等率兵出河东,与钟繇会合。八月,夏侯渊从曹操征讨马超、韩遂等部,双方战于渭南。十月,又都督徐晃、朱灵等平隃糜、汧氐,与曹操会于安定,杨秋投降。十二月,曹操自安定回军,留夏侯渊驻守长安。虎步关右 建安十七年(公元二一二年),正月,曹操回邺,以夏侯渊行护军将军职,都督朱灵、路招等驻长安,击破聚众数千据五关道口作乱的南山贼刘雄(又作刘雄鸣),收降其部,刘雄逃奔汉中。七月,韩遂、马超等余部梁兴驻蓝田、鄜、夏阳等地,寇略左冯翊一带。夏侯渊得郑浑领当地兵民相助,督徐晃率兵围而剿之,破斩梁兴于鄜(《徐晃传》和《郑浑传》皆作鄜而非《夏侯渊传》所写的鄠,《通鉴》也写作鄜)、杀夏阳贼靳富等,救出夏阳长、邵陵令及其官吏,将勒富等所略取附近诸县的物资归还,共收降三千余户。以此功被曹操封为博昌亭侯。 建安十八年(公元二一三年),正月,马超尽数兼并陇右之众,张鲁也遣大将杨昂相助马超,共集结万余人,围攻凉州刺史韦康于冀城,韦康坚守八个月,韦康遣别驾阎温向夏侯渊求救,为超所获,阎温拒降,为马超所杀。夏侯渊援军未到,韦康已投降马超且为其所杀。当夏侯渊进兵至距冀城200余里时,马超领兵前来进攻,渊军交战不利。又恰逢汧氐杨千万复叛响应马超,军屯于兴国,夏侯渊遂撤军。九月,杨阜、姜叙、赵衢、尹奉等谋讨马超,尽杀马超妻子,超奔汉中投张鲁(志载此事乃出于建安十九年,以资治通鉴所载更详,故采十八年九月说)。 夏侯渊 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春,马超从张鲁处求兵,北取凉州,还围祁山。姜叙等急向夏侯渊求救,诸将认为应当听从曹操调度,而夏侯渊认为:往来反复四千里,路程遥远,等收到曹操指令,姜叙等必败,故此举不适合救急。商议结束后即刻出兵,先派张郃率步骑兵五千人为先锋,抄近路由陈仓小道进兵,自己则督运粮草随后出发。当张郃兵至渭水时,马超率氐、羌数千前来进攻。但双方未交锋马超不战而退(《资治通鉴》则记载马超战败而走[1]),张郃于后收整马超军遗留器械。当夏侯渊军到时,诸县都已投降平定。 而此时韩遂也正驻于显亲,于是夏侯渊又转击韩遂,韩遂不敌败走,夏侯渊收其军粮后继续追击韩遂直至略阳。此地离韩遂军约二十余里,部将中有的倾向继续进攻韩遂,也有的认为应当转攻兴国氐,而夏侯渊本人则认为,韩遂的部队精锐,兴国的城堡坚固,就算勉强进攻也没法立即攻克,还不如进攻长离的诸多羌部老巢,盖因韩遂军中多长离羌兵,攻其必救,如此一来韩遂如放任羌兵自救则陷入独守之境,往救长离则必须出城与夏侯渊军野战,可一战而擒之。于是夏侯渊留下负责监查的部将守卫辎重,自己亲率精锐步骑突袭焚毁长离羌屯,斩首颇多。听闻消息的韩遂军中羌兵纷纷回援各自的部落,韩遂不得已,果然率军来救,而与夏侯渊对阵。诸部将眼看韩遂军力庞大,非常头痛,准备扎营挖堑做持久战。夏侯渊又鼓励大家说:我军转战千里,如果现在就扎营挖沟,那么士卒们就会士气低落无法坚持作战,敌人虽然军力庞大,但很容易对付。于是击鼓进兵,大破韩遂军,得到了其帅旗等一干物品。 回略阳稍加调整后,又乘胜围攻兴国,氐王杨千万(即五胡时的仇池,其后代中多出猛将如杨驹勇健多计略、杨定果勇善战、北朝第一悍将杨大眼等等)虽然骁勇也不敌夏侯渊猛攻,逃奔马超,其余士卒全部投降。接着又转击高平、屠各,全部大胜,收其军粮牛马物资等。此战后,以战功卓越,夏侯渊获假节。 夏侯渊(真·三国无双5原画) 十月,曹操又命夏侯渊率张郃、张既等讨伐在枹罕称王置官为乱三十余年的陇西人宋建,夏侯渊遂自兴国出兵,迅速进军并围攻枹罕,以弱势兵力仅一月余,就大破拥兵十万人马彪悍数度为朝廷讨伐而未果的宋建,自宋建起如丞相等所置官员一概斩首。此外,夏侯渊又派张郃等人率兵平定河关,渡河深入小湟中,河西诸羌部全部投降,自此,长期为祸的陇右被平定。回军时,以韩遂所聚羌、胡数万兵有威胁,夏侯渊遂命与韩遂不合而投靠曹军的韩遂婿阎行断后。而夏侯渊因此大功,为曹操褒奖称其一举剿灭为乱三十余年不一二年不可定的宋建,虎步关右,所向无前,引用孔子之言“吾与尔不如也”而自叹不如。 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三月,曹操西征张鲁,夏侯渊率驻凉州诸将及羌、胡诸王与曹操会师休亭。而曹操每次会见羌、胡之王,都命夏侯渊陪同出席以威慑诸羌、胡王。七月,张鲁败走,汉中平定。以夏侯渊行都护将军职,都督张郃、徐晃等平定巴郡。十二月,曹操自南郑回,留夏侯渊守备汉中。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二一六年),二月,曹操回邺城,拜夏侯渊为征西将军,镇守汉中。并增封食邑三百户,加之前所封共八百户。之后,夏侯渊回军攻打武都、下辩等地的氐羌部落,收氐部谷梁十余万斛。战死定军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二一八年),刘备进军至阳平关,夏侯渊率张郃、徐晃等将与其相拒,以徐晃破陈式、张郃驻广石,刘备攻而不克,双方相持至第二年。 夏侯渊脸谱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正月,刘备自阳平渡过沔水,驻于定军山,夏侯渊率军相争。刘备率精锐万余人,分十部夜袭张郃,张郃率亲卫奋战反击,刘备不能克,夏侯渊派张郃守备鹿角东部,自率精锐守备鹿角南部,刘备于是全力猛攻张郃,张郃不敌,夏侯渊遂分军一半往救张郃,于是刘备又在走马谷采用烧围角之策,趁夏侯渊前去救火、修补鹿角之时,派讨虏将军黄忠居高临下突袭渊军,夏侯渊遂战死。谥曰愍。 正始四年(公元二四三年),七月,曹芳诏祀夏侯渊等已故旧臣于太祖曹操宗庙[2]。编辑本段史书记载 据《三国志·魏书》记载: 夏侯渊字妙才,惇族弟也。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魏略曰:时兖、豫大乱,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太祖起兵,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从,迁陈留、颍川太守。及与袁绍战 夏侯渊(三国志12)于官渡,行督军校尉。绍破,使督兖、豫、徐州军粮;时军食少,渊传馈相继,军以复振。昌豨反,遣于禁击之,未拔,复遣渊与禁并力,遂击豨,降其十馀屯,豨诣禁降。渊还,拜典军校尉。【魏书曰:渊为将,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故军中为之语曰:“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济南、乐安黄巾徐和、司马俱等攻城,杀长吏,渊将泰山、齐、平原郡兵击,大破之,斩和,平诸县,收其粮谷以给军士。十四年,以渊为行领军。太祖征孙权还,使渊督诸将击庐江叛者雷绪,绪破,又行征西护军,督徐晃击太原贼,攻下二十馀屯,斩贼帅商曜,屠其城。从征韩遂等,战於渭南。又督朱灵平隃糜、汧氐。与太祖会安定,降杨秋。 十七年,太祖乃还邺,以渊行护军将军,督朱灵、路招等屯长安,击破南山贼刘雄,降其众。围遂、超馀党梁兴於鄠,拔之,斩兴,封博昌亭侯。马超围凉州刺史韦康於冀,渊救康,未到,康败。去冀二百馀里,超来逆战,军不利。汧氐反,渊引军还。十九年,赵衢、尹奉等谋讨超,姜叙起兵卤城以应之。衢等谲说超,使出击叙,於后尽杀超妻子。超奔汉中,还围祁山。叙等急求救,诸将议者欲须太祖节度。渊曰:“公在邺,反覆四千里,比报,叙等必败,非攻急也。”遂行,使张郃督步骑五千在前,从陈仓狭道入,渊自督粮在后。郃至渭水上,超将氐羌数千逆郃。未战,超走,郃进军收超军器械。渊到,诸县皆已降。韩遂在显亲,渊欲袭取之,遂走。渊收遂军粮,追至略阳城,去遂二十馀里,诸将欲攻之,或言当攻兴国氐。渊以为遂兵精,兴国城固,攻不可卒拔,不如击长离诸羌。长离诸羌多在遂军,必归救其家。若羌独守则孤,救长离则官兵得与野战,可必虏也。渊乃留督将守辎重,轻兵步骑到长离,攻烧羌屯,斩获甚众。诸羌在遂军者,各还种落。遂果救长离,与渊军对陈。诸将见遂众,恶之,欲结营作堑乃与战。渊曰:“我转斗千里,今复作营堑,则士众罢弊,不可久。贼虽众,易与耳。”乃鼓之,大破遂军,得其旌麾,还略阳,进军围兴国。氐王千万逃奔马超,馀众降。转击高平屠各,皆散走,收其粮谷牛马。乃假渊节。 初,枹罕宋建因凉州乱,自号河首平汉王。太祖使渊帅诸将讨建。渊至,围枹罕,月馀拔之,斩建及所置丞 三国智原画-夏侯渊相已下。渊别遣张郃等平河关,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诸羌尽降,陇右平。太祖下令曰:“宋建造为乱逆三十馀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二十一年,增封三百户,并前八百户。还击武都氐羌下辩,收氐谷十馀万斛。太祖西征张鲁,渊等将凉州诸将侯王已下,与太祖会休亭。太祖每引见羌、胡,以渊畏之。会鲁降,汉中平,以渊行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平巴郡。太祖还邺,留渊守汉中,即拜渊征西将军。二十三年,刘备军阳平关,渊率诸将拒之,相守连年。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谥曰愍侯。 初,渊虽数战胜,太祖常戒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夏侯渊影视形象(16张) 渊妻,太祖内妹。长子衡,尚太祖弟海阳哀侯女,恩宠特隆。衡袭爵,转封安宁亭侯。黄初中,赐中子霸,太和中,赐霸四弟,爵皆关内侯。霸,正始中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素为曹爽所厚。闻爽诛,自疑,亡入蜀。以渊旧勋赦霸子,徙乐浪郡。【魏略曰:霸字仲权。渊为蜀所害,故霸常切齿,欲有报蜀意。黄初中为偏将军。子午之役,霸召为前锋,进至兴势围,安营在曲谷中。蜀人望知其是霸也,指下兵攻之。霸手战鹿角间,赖救至,然后解。后为右将军,屯陇西,其养士和戎,并得其欢心。至正始中,代夏侯儒为征蜀护军,统属征西。时征西将军夏侯玄,於霸为从子,而玄於曹爽为外弟。及司马宣王诛曹爽,遂召玄,玄来东。霸闻曹爽被诛而玄又徵,以为祸必转相及,心既内恐;又霸先与雍州刺史郭淮不和,而淮代玄为征西,霸尤不安,故遂奔蜀。南趋阴平而失道,入穷谷中,粮尽,杀马步行,足破,卧岩石下,使人求道,未知何之。蜀闻之,乃使人迎霸。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故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及霸入蜀,禅与相见,释之曰:“卿父自遇害於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其儿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宠。】霸弟威,官至兖州刺史。【世语曰:威字季权,任侠。贵历荆、兖二州刺史。子骏,并州刺史。次庄,淮南太守。庄子湛,字孝若,以才博文章,至南阳相、散骑常侍。庄,晋景阳皇后姊夫也。由此一门侈盛於时。】威弟惠,乐安太守。【文章叙录曰:惠字稚权,幼以才学见称,善属奏议。历散骑黄门侍郎,与锺毓数有辩驳,事多见从。迁燕相、乐安太守。年三十七卒。】惠弟和,河南尹。【世语曰:和字义权,清辩有才论。历河南尹、太常。渊第三子称,第五子荣。从孙湛为其序曰:“称字叔权。自孺子而好合聚童儿,为之渠帅,戏必为军旅战陈之事,有违者辄严以鞭捶,众莫敢逆。渊阴奇之,使读项羽传及兵书,不肯,曰:‘能则自为耳,安能学人?’年十六,渊与之田,见奔虎,称驱马逐之,禁之不可,一箭而倒。名闻太祖,太祖把其手喜曰:‘我得汝矣!’与文帝为布衣之交,每宴会,气陵一坐,辩士不能屈。世之高名者多从之游。年十八卒。弟荣,字幼权。幼聪惠,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文帝闻而请焉。宾客百馀人,人一奏刺,悉书其乡邑名氏,世所谓爵里刺也,客示之,一寓目,使之遍谈,不谬一人。帝深奇之。汉中之败,荣年十三,左右提之走,不肯,曰:‘君亲在难,焉所逃死!’乃奋剑而战,遂没陈。”】衡薨,子绩嗣,为虎贲中郎将。绩薨,子褒嗣[3]。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军中语:“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曹操:“宋建造为乱逆三十馀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 夏侯渊(真·三国无双4原画)‘吾与尔不如也。’”“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魏书》:“渊为将,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 《三国志·夏侯渊传》:“夏侯为婚姻,故渊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晋书》:皇曾祖愍侯,寅亮魏祖,用康乂厥世,遂启土宇,以大综厥勋于家。编辑本段曹氏与夏侯氏 曹氏、夏侯氏都是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的大族。但是曹氏自曹腾以来,门第兴盛,多在朝廷和郡县做大官。由于曹腾深受大将军梁冀汉桓帝信任,养子曹嵩做过太尉;弟弟曹褒官至颍川太守,曹褒儿子曹炽官至侍 夏侯渊(三国杀原画)中、长水校尉;另一个堂侄曹鼎官至尚书令。反观夏侯氏,虽然家大业大,但毕竟祖上没人做过官,只算得一方土著地主,不列宦籍(官员单独列在其他户口册上)。 为了求得势力的发展,夏侯氏逐渐向曹氏靠拢。曹氏虽然是依靠曹腾当宦官发迹,但是在士大夫中口碑不错,在家乡也不骄横。因此夏侯氏开始向曹氏靠拢,夏侯惇和夏侯渊这两个同族兄弟(夏侯渊为夏侯惇族弟,则他们至少不是同一个祖父)都看中了在士大夫口中颇有声誉的曹操。 当时曹操辞职在家,夏侯惇、夏侯渊与曹操相交。曹操曾违法,夏侯渊代替曹操入狱,曹操积极营救,救出了夏侯渊。从此,两家的关系越发亲密了,夏侯渊还娶了曹操的小姨子为妻,二人成了连襟。 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惇、夏侯渊率先来投。曹操当时行(即临时代理)奋武将军,以夏侯惇为司马,夏侯渊为别部司马。而两个堂弟曹仁和曹洪(曹操、曹仁和曹洪互为堂兄弟)也只是别部司马而已。 曹操在汴水战败,又是夏侯惇陪着他一起到扬州募兵。后曹操为兖州牧,立即任命已经升为折冲校尉的夏侯惇兼任自己先前担任的东郡太守,征徐州时又以夏侯惇为负责兖州的留守军事,倚任之重可见一斑。吕布袭击鄄城,因为曹操的家属在鄄城,夏侯惇立即轻军前往救援,击退吕布,以至于吕布乘机袭取了濮阳的夏侯惇辎重。 夏侯惇不擅长军事,刘备被吕布攻击,曹操派他去救援,他不但没有打赢,还被射瞎了一只眼睛。因此曹操在迎汉献帝都许以后,以夏侯惇为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阳乡侯。夏侯惇对于这个工作倒很拿手,兴修水利,率军屯田,度过了大旱和蝗虫肆虐的自然灾害。曹操对此很满意,又让他以建武将军兼任河南尹。曹操平定河北,夏侯惇负责后勤保障。北方平定后,迁夏侯惇为伏波将军,并且授予便宜行事不拘科制的权力。曹操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夏侯惇的次子夏侯茂,这样曹操与夏侯惇成了儿女亲家,地位更有保障了。由于夏侯惇在后勤工作中干得非常出色,曹操不断增加他的封邑户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达二千五百户。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东征孙权。还师,以夏侯惇董督二十六军(即总管随从东征的二十六位将军的部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救援荆州,驻军摩陂,与夏侯惇出则同车,卧则同席,诸将无人可比。曹丕继魏王之位,拜夏侯惇为大将军。由于夏侯茂和大舅子曹丕关系很好,所以夏侯惇一族兴盛了一段时间,才逐渐衰落下去。 夏侯渊(三国群英传7) 相对于族兄夏侯惇而言,夏侯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将领,擅长打运动战,所以当时军中流传着一句话,“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夏侯渊参加过曹操指挥的历次战役,并且经常受委派到各地平定叛乱。最出色的一次战役是攻打韩遂的兴固之战,韩遂的部下多为氐族和羌族,十分精锐。夏侯渊长途奔袭,袭击了韩遂的后方,韩遂来救,又当机立断,以疲劳而且不占质量、数量优势的军队一举击败了韩遂,韩遂从此一败涂地,坐待夷灭。又消灭了割据河西长大三十多年的宋建。凉州各族的族长酋长看到夏侯渊,都心惊胆战。曹操平定汉中以后,又以夏侯渊镇守汉中,在与刘备的汉中争夺战中战死。夏侯渊的长子夏侯衡娶曹操堂侄女为妻,也和曹氏有姻亲关系。综上所述,夏侯惇和夏侯渊之所以受到曹操的重任,不仅仅是因为姻亲关系和同乡关系(在古代,同乡关系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很被人们看重),还在于他们自身有相当的政治或军事才能。编辑本段家庭妻 丁氏,曹操妻室丁夫人之妹。子女 夏侯衡,夏侯渊长子,受曹家恩宠。承袭夏侯渊爵位,再转封安宁亭侯。 夏侯霸,夏侯渊次子,本为护军右将军,受曹爽之恩,后曹爽被杀,向蜀汉投降。 夏侯称,夏侯渊三子,有军事才能,十六岁时射杀过老虎,曹操十分喜欢他,与曹丕也有交情,但十八岁便死去。 夏侯威,夏侯渊四子,历任荆、兖二州刺史。 夏侯荣,夏侯渊五子,少而有才,七岁而能写文、读经书,过目不忘,曹丕也为之惊奇。十三岁时,与父在汉中,当夏侯渊被打败时,奋而拔剑出战,阵亡。 夏侯惠,夏侯渊六子,少而有才,善于奏议,多次与钟毓有辩论,历任散骑黄门侍郎、燕相 、乐安太守,三十七岁卒。 夏侯和,夏侯渊七子,有辩才。历任河南尹、太常。 夏侯氏,夏侯渊之侄女,十三四岁时,出城砍柴,被张飞纳为夫人。孙 夏侯绩,夏侯衡之子,任虎贲中郎将。 夏侯骏,夏侯威长子,任并州刺史。 夏侯庄,夏侯威次子,其妻为晋景阳皇后之妹,夏侯家族盛极一时。任淮南太守。曾孙 夏侯褒,夏侯绩之子。 夏侯湛,夏侯庄之子,博于文章,历任南阳相、散骑常侍。 夏侯光姬,夏侯庄之女,西晋琅琊王司马觐的王妃,晋元帝司马睿生母。 词条图册夏侯姓的历史名人
1、夏侯婴:即汝阴文侯,又称滕公,泗水郡沛县人(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他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跟随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封地在今安徽省阜阳市。1977年出土的西汉汝阴侯墓是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的墓葬,可证其封地所在)。
2、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年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
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
3、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初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
后率军征伐关中与凉州,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族、氐族、屠各等外族势力,虎步关右。张鲁降曹操后,夏侯渊留守汉中,与刘备相拒逾年,在定军山被刘备部将黄忠所袭,战死,谥曰愍侯。
4、夏侯玄:字泰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玄学家、文学家、官员,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右将军夏侯霸之侄、大将军曹爽表弟。
魏文帝时世袭其父爵位,明帝时任散骑黄门侍郎、羽林监。少帝曹芳继位后,拜为散骑常侍、中护军。后外放任征西将军,与曹爽策划骆谷之役,大失人心。高平陵之变后,被剥夺兵权,入朝任大鸿胪、太常等职。
5、夏侯胜:字长公,宁阳侯国人(今山东宁阳)。西汉朝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夏侯胜少孤,勤奋好学。曾从夏侯始昌受《尚书》学专家倪宽的弟子简卿问学。善说礼服。宣帝时立为博士,创今文《尚书》“大夏侯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侯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侯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侯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侯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侯胜

历史上或现代上姓侯的名人,或现在全国姓侯的人的总数
侯姓位列我国百家姓第230位,现在在大陆是第八十二大姓,在台湾是第五十七大姓。
【侯姓得姓始祖——缗侯】 侯姓的渊源可追溯到周文王。第一支侯姓,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在春秋时期,晋国缗侯的后代逃亡去别的国家,就以侯为氏。当时,郑国有侯宜多、侯多羽,鲁国有侯叔下、侯妃,齐国有侯朝,魏国有侯嬴。而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晋缗侯被晋武公所杀,他的子孙后代逃往国外,以爵位“侯”为姓。据考证,这一支侯氏是3000多年前周文王的后裔,属正宗源流。故氏后人奉缗侯为侯姓的得姓始祖。 【侯姓其他历史名人】 侯 芝:江苏上元人,清代著名女文学家,侯学诗之女。她写的许多词流传于世,其中以《再生缘》最为著名。 侯 白:隋代著名幽默家。 侯 谨:东汉敦煌人,少时家贫,为别人当佣人,但他非常好学,在夜间还点燃柴火在读书。朝廷屡次招他去做事,但他每次都以病推辞。后徙居山中,专心论著。曾作《矫世论 》,讽刺当时的丑恶现象。又写了《皇德论》记叙当朝史事。河西人敬称他为“侯君”。 侯 恂:河南商丘人,明代时任兵部侍郎等职,万历进士,后来朝廷中发生政变,下狱。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对于明朝留下的三品以上的官员,只用了他一个人。 侯方域:今河南商丘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曾与方以智、陈贞存慧、冒襄齐名,称为明末“四公子”。入清后入河南应试,中副榜。共诗,古文,字学韩愈、欧阳修。清孔善任的名剧《桃花扇》即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恋爱故事为题材。 侯叔献:抚州宣黄人,北宋时任水监丞。多次治理黄河水有功。 侯友彰:宋潭州衡山人,字梦符。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为临武尉,改桂林丞。廉谨俭约,取与不苟居官十年,布衣蔬食,无异寒士。有同年生访之,舆从绮丽,友彰饭以蔬粝。客去,其子以贫约为羞,友彰以“寇准位兼将相,而宅无楼台”诲之,并作诗有“遗汝不如廉”之句,为人传诵。 侯外庐: 山西平遥人(一作介休)。原名兆麟。历史学家。1922年起,先后就读于北京法政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1927年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大学,翌年,在旅欧支部加入gcdzg。1930年回国,失掉党组织关系(1951年重新入党)。任教。在京逝世。1927年开始翻译《资本论》(后与王思华合译)。著有《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中国古典社会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世界想学说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近代哲学史》等,与杜国庠等合写有《中国思想通史》,主编有《中国哲学简史》等。 侯喜瑞:字霭如(1892,一作1896-1983),北京人,回族,京剧演员。从名净李连仲习架子花脸。15岁出科,19岁又拜黄润甫为师。先后与杨小楼、梅兰芳、马连良等人合作演出。擅演《丁甲山》、《阳平关》、《闹江州》、《法门寺》等。40岁后与郝寿臣、金少山鼎足相峙。解放后在北京市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任教。 【中国人民解放军侯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侯正果少将 侯正果(1911-2002),四川省达县人。1933年参加赤卫队,接着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4年加入gcdzg。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作战勇敢,任了新兵连连长,1934年在红4军31团2营6连任排长,同年到红4军教导队学习,后在红11师师部通讯队工作。1935年到红四方面军政治连学习,后到红军大学政治队任区队长。1936年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总部警通营政治委员,年底任中央军委警卫团政治委员。1937年5月,ze和张云逸由延安到西安,途经劳山遭土匪伏击,侯正果和团长率领全团前往救援。抗日战争前夕调任红32军282团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中央军委警卫团改编为前方指挥部特务团3营,任营政治委员,以后这支部队改为359旅718团3营。1938年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任队长、副大队长。1940年任晋察冀军区特务团副团长,1943年任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36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校长、北岳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1948年12月率领部队进驻门头沟煤矿。在战争年代参加大小战斗170多次,5次负伤,最重的是第5次,1945年与日军作战时,被子弹打穿右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唐山军分区司令员、华北军政干校校长,后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毕业后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副军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副军长,第65军副军长,石家庄高级步校副校长。1960年石家庄高级步校改编为国防部第10研究院,任副院长,第10研究院有14个研究所,8000多名科研人员,上10000名职工,他负责后勤工作,1965年随第10研究院全体将士集体转业,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第10研究院顾问组组长。1982年离休。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2年1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侯世奎少将 侯世奎(1911-1976),甘肃省皋兰县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gcdzg。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13师38团排长,第39团连长、代营长,第34师100团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山东军区警备2旅6团营长,滨海军区6团副团长,独立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5旅旅长,辽东纵队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4纵10师副师长、师长,安东军区参谋长。参加了辽沈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甘肃省军区参谋长,西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校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1月24日因病逝世,终年65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侯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侯书军中将 侯书军(1927-——),山东省文登县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gcdzg。1949年毕业于东北航空学校。 历任空军飞行中队中队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副团长、代团长。先后击落敌机两架。回国后任空军团长。1959年毕业于苏联红旗空军学院。回国后,历任空军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军区空军司令员,1987年9月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1991年9月退役。是gcdzg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附录:侯书军首创夜间空战歼敌之先河 1953年初,美军战略上不断失利,便又想故伎重演,像战争之初仁川登陆那样,准备在朝鲜半岛蜂腰部位再施两栖登陆作战伎俩。为加强西海岸防御。当时任副团长的侯书军所在的空4师(空1师前身)夜航大队于3月21日进驻大东沟机场,担负夜间防空作战。 5月29日,指挥所通报,夜间有敌机活动。夜航大队便在安州、定州、价川、云山等地区彻夜巡逻。5月30日零时,前方指挥所再次通报:敌机出动。侯书军和宋亚民迅速驾机滑过跑道,突破漆黑的夜幕,向远空飞去。夜战,对这支刚刚组建的人民空军来说,是片空白,没有机载雷达,夜间作战只靠飞行员的眼睛和地面探照灯的引导。而美军全天候喷气式战斗机F-94装备有先进雷达,且是双人驾驶,一个专门负责驾驶,一个专门负责搜寻目标。 “价川上空有敌机两架,你们立即进入。”“明白。”侯书军和宋亚民加大油门,赶赴战区。刚到战区价川上空,侯书军发现一点火光从自己的右下方一闪而过。“敌机”,职业的敏感让他马上警觉起来,立即掉转机头猛追过去,但一转眼火光不见了。 座舱外一片漆黑,一片寂静,只有星星一动不动地闪着光。黑夜给了侯书军一个提醒:我在寻找敌机,敌机也在寻找我。但敌机有雷达,我只能靠眼睛;实际我在明处,敌机在暗处。因此要格外小心哟!为此,他将战机拉到一定高度。 突然左前方一片夜空里,隐约透着一点火光,火光很小,但移动很快。侯书军改变了一下飞机飞行状态,火光也在变化,如果是星光的话,一般不会有太大改变,“一定是敌视发动机喷口发出的火光!”侯书军死死咬住火光,一推油门,火光逼近。机会来了!他迅速地将光点套进瞄准具里。“咚!咚!咚!”炮弹拖着耀眼的白光直扑敌机,紧接着听到“轰”的一声爆炸,敌机由火光迅速变成一个巨大的火球…… 第二天,志愿军地面部队在价川地区找到这架飞机残骸,碎片上有美国空军机徽,还有两具烧焦的美军飞行员尸体。 侯书军首创夜间空战胜利,更加激发了志愿军空军打击美国佬的信心。 1953年7月27日,美国重新走到谈判桌前签订了停战协议。 侯树栋中将 侯树栋(1934.12-——),河北省武强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哲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 历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会长,1985年11任**副教育长,1990年4月-1997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校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和组织领导工作,重点研究md哲学思想和dp理论。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撰写和主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领导与哲学》、《生活与哲学》、《思想政治工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md哲学思想民族性探源》、《一代巨人m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dp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科学体系研究》、《dp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研究丛书》等著作。夏侯这个姓氏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夏侯(Xià hóu)姓源流单纯,源出有:
源于姒姓,夏侯为中国复姓,周武王克商之后,封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今河南杞县)。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国,杞国国君杞简公的弟弟姒佗逃往鲁国,鲁国国君鲁悼公(前468年—前431年在位)因为他是禹的后裔,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意为夏禹后裔的侯爵,以后便成为了姓氏,因为夏侯得姓始祖为姒佗,后人称姒佗为夏侯佗。 历史名人 夏侯婴:西汉沛县人,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从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 夏侯惇:三国魏人,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东郡、陈留、济阴太守、河南尹等职;在曹操出兵征讨之时,夏侯惇总是负责防守后方,曾亲自搬运泥土修太寿陂,鼓励将士种田,发展农业,多有功劳。濡须口之战后,夏侯惇留守居巢,统领26支军队,为魏国东线主帅。曹操对夏侯惇格外亲近,经常邀请他一起乘车外出,并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其他将领都得不到这种待遇。曹丕继位后,夏侯惇被封为大将军,不久病逝。 夏侯惇 夏侯渊:三国魏人,夏侯惇族弟。是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陈留、颍川太守。官渡之战后,夏侯渊负责粮草补给,保证了曹操平定北方。而后夏侯渊又率兵四处征讨叛乱,破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战功卓著,又随曹操平马超,灭张鲁,又破杨秋、刘雄、梁兴、韩遂、宋建等,再立奇功。而后夏侯渊督张郃、徐晃等留守汉中,与前来取汉中的刘备大军交战,在定军山为蜀将黄忠所袭,不幸战死。 夏侯玄:三国魏人,夏侯惇、夏侯渊之侄,夏侯尚之子。弱冠为散骑黄门侍郎。曹爽辅政,玄为爽姑子,任魏征西将军,掌管雍凉州军事。司马懿杀爽,玄亦被废黜。后与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谋杀司马师,事泄被杀,夷三族。玄规格局度,负一时重望,临斩东市,颜色不变,举动自若。 夏侯霸:夏侯渊之子,在魏官至右将军、征蜀护军,屯住陇西,多次参见对蜀战争。后因司马懿政变,曹爽被杀,夏侯玄被调离,夏侯霸心不自安,投奔蜀国,被封为车骑将军,曾随姜维伐魏,后病逝于蜀国,得到追谥的荣誉。 夏侯淳:字孝冲,谯国(今安徽亳州)人。夏侯渊曾孙,夏侯威之孙,夏侯庄之子,夏侯湛之弟。西晋文学家。夏侯淳曾为弋阳太守,颇有文藻,其作品多数已散失,今存《怀思赋》、《笙赋》、《弹赋》等,多为咏物小品,主要内容是抒写他克己修身、不求闻达的素志。 夏侯湛:晋代散骑常侍。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容颜俊美,曾与潘岳同车接茵,京都谓之连璧。 夏侯胜:西汉时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少随夏侯始昌学今文《尚书》,称“大夏侯”,常以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宣帝立,大将军霍光令他用《尚书》授太后。后因与黄霸同时下狱,在狱中授黄霸《尚书》。遇赦出狱后,任太子太傅。受诏撰《尚书说》、《论语说》。他曾以《尚书》授其侄夏侯建,故《尚书》有大、小夏侯之学。 夏侯建:西汉今文尚书学“小夏侯学”的开创者。字长卿。东平(今属山东省)人。从夏侯胜和欧阳高学习今文《尚书》。称“小夏侯”。宣帝时,立为博士。官至太子少傅。著作已佚。清陈乔枞辑有《尚书欧阳夏侯遗说考》,收入《皇清经解续编》。 夏侯郎:隋代学者。开皇时,曾绘《三礼图》。 夏侯审:唐代御史,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夏侯始昌:汉代鸿儒,甚为武帝器重,官至太傅。 夏侯嘉正:宋代词赋家。江陵人,太平兴国中进士,著作佐郎,使于巴陵,为《洞庭赋》。 夏侯氏,蜀车骑将军张飞之妻、后主敬哀皇后之母、魏夏侯渊之弟女。父早亡,时兖、豫大乱,伯父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之。建安五年,时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百家姓里有人姓夏侯吗
夏侯姓源流单纯, 出自姒姓,以爵号为氏。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后者在春秋时建立杞国。
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后代,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代子孙因以夏侯为氏,称夏侯氏。明朝洪武元年农历二月,朱元璋诏令天下复姓改为单姓,大部分夏侯氏于是改为夏氏。夏侯氏今人口2万余人,分布于山东曲阜、泗水、江西吉安、赣州、分宜等地。 望采纳,谢谢夏侯姓人口数量。
夏侯[夏侯,读音作xià hóu],汉族复姓之一。
夏侯(Xià hóu)姓源流单纯, 出自姒姓,以爵号为氏。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后者在春秋时建立杞国。
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代子孙因以夏侯为氏,称夏侯氏。夏侯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60位,人口1.1万人。分布于山东曲阜、泗水一带。
全国约有多少万人姓 夏侯 这个姓的
夏侯,第六次人口普查前三百名都没有这个姓啊!没法查。
名人(11)夏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