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 逸名网名人大全:孙连仲简介,孙连仲的照片资料
逸名网名人大全:孙连仲简介,孙连仲的照片资料
孙连仲(台湾)军事将领
性别:
政党:
中国国民党
籍贯:
河北省雄县
出生:
1893年2月2日
逝世:
1990年8月14日
学历
经历
孙连仲(1893年2月3日-1990年8月14日),字仿鲁,中国河北雄县人。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著名抗日战争将领。
孙连仲出身小商贾家庭,父早亡。年幼读私塾,后入保定读书。1912年入伍,由最低级之学兵起从军。编入冯玉祥部后,颇得倚重。1926年冯玉祥之西北军在五原誓师,改称国民联军并参加南方国民革命时,孙已因功累升至师长。1927年国民联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孙为第九方面军指挥孙连仲简介,在北伐中与张作霖奉军作战,屡有胜果。1928年初调往平定甘肃、青海一带,年底被任为青海省主席,后改任甘肃省主席。

北伐成功之后,国民党内各派系旋即出现冲突。1930年爆发中原大战,孙率部离开甘肃赴河南,西北军及阎锡山与蒋介石开战后不利,在张学良宣布支持蒋介石后更是大势已去。孙连仲与部份西北军残部接受中央收编,改为第二十六路军,以孙为总指挥,同时兼任第二十六师师长。1931年,第二十六路军被派往江西,参与第二次及第三次围剿共军,孙被任为江西清乡督办。12月,孙部下赵博生、董振堂等人在孙连仲告假离开时举行宁都暴动,宣告投共。1932年初,孙部被缩编为第二十七师,但次年成功击退红军攻势,再获扩为第四十二军。1934年初参予对江西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年底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1937年抗战爆发后,孙部开赴华北,孙被任为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一军团司令,属第一战区,负责守保定。8月中与日军接战孙连仲简介,因侧翼被包围后撤,保定失守。9月底,原第二集团军司令刘峙被免职,由孙连仲任。之后孙部于10月参加娘子关战役。太原失守后孙部退河南整编。
1938年3月,日军以精锐沿津浦线南下徐州,第二集团军调往第五战区增援。在李宗仁指挥下,孙连仲部负责防守台儿庄。3月底,日军以机械化部队正面进攻台儿庄,孙连仲及部下并死抵抗。经过接近一星期战斗后,孙部接近伤亡殆尽,而终阻敌于台儿庄,使能完成对日军合围,国军亦获得对日作战的首场战役胜利。
台儿庄会战后,孙部实力大减,调往湖北休整,然最终未能恢复战力。至1942年,孙被调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长官则为陈诚。1943年数次于湖北击败日军攻势,并于年底升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1945年7月,日军败象已露,国民党增设第十一战区,负责北平、天津及华北,孙连仲被任为司令,同时兼任河北省主席。日本投降后,孙连仲在北平故宫太和殿接受日军投降。战后孙连仲虽名为河北之军政长官,但却始终无法有效控制各式人马。其辖区内之国军与共军作战,亦接连失利。最后在1947年辞去各职,改任首都卫戍司令。1948年改任总统府参军长。1949年3月赴台湾,任总统府战顾问,后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1990年在台北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