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台军售再起!40万发穿甲炮弹,作为“战备急需”!美国力助蔡英文连任?
美国对台军售再起!40万发穿甲炮弹,作为“战备急需”!美国力助蔡英文连任?
熊兴 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博士后
5月7日,美国众议院连续通过了《台湾保证法》和《重新确认美国对台湾及对执行台湾关系法之承诺》决议案这两个涉台法案。尤其是在《台湾保证法》中,美方还强调台湾“是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部分”,要求今后美国政府的对台军售应进一步“常态化”,支持台湾以“不对称防卫战略”的名义,增加防务预算,以维持台海两岸之间的所谓军事上的“平衡”。
而仅过了十几天,台湾当局便很快以实际行动进行了主动回应。近日,台湾防务部门已向美方提出价值34亿元新台币、总计超过40万发穿甲炮弹的军购,以作为“战备急需”。在中美关系继起波澜之际,美台军售将对中美关系、两岸关系和亚太安全都带来消极影响。
随着1979年中美建交、台美断交,台湾在美国对华战略中的地位发生变化,即由过去的“反共”前沿转变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砝码。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对台政策呈现出矛盾的两面性,既继续加强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也对“台独”活动进行扼制。
在政策上,美国长期采取所谓“双轨政策”:一方面,为保持中美关系的大局,维持台海局势稳定,美国不断重申“一个中国”政策和对台“三不”政策;另一方面,美国又通过政府和国会的一些行动来对台发出某些信号和暗示,并通过继续对台军售来试图维持两岸之间的某种军事“平衡”,在实质上又支持了台湾执政当局的分离主义倾向,形成了“和而不统”的局面。
在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后不久,美国国会便在4月通过《与台湾关系法》,以美国国内法律的形式肯定了美国与台湾继续保持事实上的半官方关系,重新确立了美国制定对台政策的法律基础,确定了台美关系的基本框架,且还包含了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此次的《台湾保证法》除加强美台关系和美台军事互动与军售外,还增加了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加一些国际组织的内容,是美国开始挑战“一中原则”的危险信号,也突显出美国打所谓“台湾牌”的力度正在不断的加码。
从美国亚太战略角度考虑,不论是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还是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其首要目标都是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实现美国利益的最大化。从美国国家利益考虑,追求自身的国家利益最大化始终是其政策的核心诉求,其长期政策目标是维持两岸之间“不统不独不武”的分离状态,并以此实现最大程度上牵制中国的效果,美方认为这从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上对自己最有利。

尽管蔡当局希望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旗手”,但在美国的亚太战略尤其是在中美关系和对华战略中,台湾一直扮演的都是所谓重要战略“棋子”的角色。当中美关系发展态势良好时,美国倾向于维持两岸之间的稳定关系;而当中美关系发展态势出现波折时,美国有可能会利用台湾作为制衡中国的一个筹码或工具。这在过去的历史中已多次显现。
自特朗普当选以来,美国政府和国会的一系列涉台言行,包括“特蔡通话”,通过《与台湾交往法》《台湾旅行法》《台湾保护法》,在《国防授权法》中增加支持台湾的条款,以及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在不同场合对加大对台湾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所做的一些表态,都直接或间接地加剧了中美冲突与矛盾,同时也给台湾执政者和岛内一些势力提供错误的讯息,使得两岸关系越趋复杂严峻。
在目前岛内的主流民意是拼经济、促民生、“过好日子”的情况下,此时此刻再次出现美台军购,只能将台湾被动地绑在美国“印太战略”的战车上,同时增加台湾的财政负担。台执政当局在临近2020选举前的这些举动,不但难以达到拉抬选情的效果,反而会给人“挟洋自重”的不佳观感,引发民意的进一步反弹。而美台之间若继续各种军事互动,也将对目前已经复杂多变的中美关系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责任编辑: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