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古代叫什么 商丘古代是什么?
商丘古代是什么?
商丘古代是什么?
商丘 传为上古帝王之都,约在公元前24世纪,帝 颛顼 曾建都于商丘。帝喾之子契(此处读xiè,“谢”音)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族人的始祖。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3世孙成汤,灭夏称商,初都南亳(今商丘南)。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周赫王二十九年(前286)齐、楚、魏灭宋而三分宋地,商丘属魏。
有记录的最早玉玺是秦始皇帝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商丘作帝都在秦以前,哪有记载?
商丘是什么朝代的“古都”?
商丘为六朝古都:帝喾高辛之都、夏朝少康中兴之都、商朝开国之都、周朝宋国之都、汉朝梁国之都、南宋开国之都。商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夏、商朝最早建都的城市,有五千年的文明史,4600余年的建城史,是炎黄、燧人氏、神农氏等三皇五帝的建都地。商丘是中国重要的古都,建都时间最早,跨度最长,前后共历1500多年。商丘为上古帝王之都,约在公元前24世纪,颛顼曾建都于商丘。
盏 古代是什么
【掌灯】zhǎngdēng ①手里举着灯 ②上灯;点灯(指油灯):天黑了,该~了。掌灯:官名。 唐置。《新唐书·百官志二》:“司灯、典灯、掌灯各二人,掌门阁灯烛。”
汤在古代是什么?
◎ 汤
汤 tāng
〈名〉
(1) (形声。从水,昜( yáng)声。本义:热水;开水)
(2) 同本义 [boiling water]
汤,热水也。——《说文》
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薪火水汤以济之。——《墨子·备梯》
日中如探汤。——《列子·汤问》
踔出汤中。——晋· 干宝《搜神记》
王头随堕汤中。
分其汤肉葬之。
(3) 又如:汤羊(经过开水处理的整只羊);汤火(滚水与烈火);汤炭(滚水与炭火);汤婆子(充以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的铜制扁圆形容器);汤浴(洗热水澡)
(4) 菜汤 [soup]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唐· 王建《新嫁娘》
(5) 又如:汤脚(剩汤);汤玉(汤饼);汤饭
(6) 把草药放在水里熬得的液态药剂 [liquid decoction of medicinal herbs]。如:汤粥(汤药和稀饭);汤散(汤药和散剂);汤引(药引子)
(7) 饮料 [drink]。如:汤点(茶点);汤神(煮茶技艺高超的人);汤瓶(煮茶水用的瓶);汤茗(茶水)
(8) 汤池,护城河 [moat]
金汤失险,车书共道。——《后汉书》
(9) 商朝的开国之君 [Tan king]。又称成汤、成唐、武汤、武王、天乙等。如:汤武之道(指商汤与周武王讨伐暴君之事);汤鼎(商汤时所铸之鼎);汤刑(商汤制定的刑法);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10) 古州名 [Tang prefecture]
(11) 唐置,辖境在今越南的凉山、朗高、鸿基之间的地区
(12) 唐勃海置,金废。故治在今辽宁省辽中县东北
(13) 山名 [Tang mountain]
(14) 在北京市昌平县东,有大小二汤山。大汤山三峰并峙。小汤山南有温泉

(15) 在南京市东,有温泉,建有浴池,为疗养地
(16) 温泉 [hot spring]。如:汤井(汤泉,温泉);汤殿(温泉浴室);汤池(温泉浴池)
(17) 姓
鼎在古代是什么?
青铜器,是身份得象征
商丘古代文化名人
墨翟
【墨翟】(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后世尊称为墨子.商丘人.出身庶民,从事过手工业,自称"贱人".后赴鲁国师从史角学儒术,因不满儒学烦琐的"礼",另立新说,创立墨家,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宋昭公时,曾为宋大夫.为了实现自己的学说,终生奔走于鲁,宋,楚,卫,齐等国.其人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实践精神,并重视科学技术.他的守城器械制造技术比当时的大匠人公输般还要高明.墨子聚徒讲学,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弟子三百;以艰苦为荣,短衣草鞋,劳作不息,并有服从纪律,勇敢牺牲的殉道精神.现存《墨子》一书,其中或为墨翟亲著,或为其弟子听讲所记,或为后世弟子增补,是墨家学说的经典著作.
庄周
【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宗师之一.后世尊称为庄子.商丘人.家贫,居穷街陋巷,以打草鞋为生,常借粟度日.曾做过家乡蒙城的漆园吏.虽常奔走于赵,魏诸侯之间,与楚威王,楚襄王时有来往,却拒绝礼聘,终生不愿为官.他贫而不惫,安常处顺,逍遥自得,敢于嘻笑怒骂,嘲讽世人.继承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主张自然无为.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文采飞扬,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庄周的思想,为人和文风对于后世产生巨大影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文学巨匠都葆有庄周的遗韵.现存《庄子》一书,其中"内篇"为庄周所著.
灌婴
【灌婴】(?~前176)西汉丞相.商丘睢阳区人.出身于贩布的小商人家庭.公元前208年,在刘邦与项梁联合灭秦之始,灌婴投到刘邦麾下,初任中涓,郎中,中谒者,灭秦后助刘邦攻城略地,发展队伍,任中大夫,御史大夫,车骑将军.公元前202年,围项羽于东城(今安徽定远),迫使项羽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西汉建立后,初封车骑将军,文帝时升为太尉.公元前177年,任丞相.当政期间,推行与民生息政策,提倡减免赋税,鼓励农业生产,促成西汉"文景之治".后率大军抗击匈奴,死于任上,被追谥为"懿侯".
江淹
【江淹】(444~505)南朝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通.商丘市民权县江集村人.历南朝宋,齐,梁三朝.少年家境贫寒,常以打柴度日.才思敏捷,聪慧好学,早年著有《别赋》,《恨赋》等诗赋问世,影响较大,被称为"江郎".后举为秀才,踏上仕途.初为主簿,后历任镇军参军兼南东海郡郡丞,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齐朝时官至吏部尚书,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封为醴陵侯.他青少年时才华横溢,诗赋极佳;走上仕途后,终日忙于政务,遂才思衰退,无暇写诗作赋,时人谓之"才尽".成语"江郎才尽"由此而来.任职期间,为官清廉,执法严明,判断果敢,不畏权贵,弹劾了许多贪官污吏,深得梁武帝器重,死后谥为"宪".
宋纟熏
【宋纟熏】(1522~1591)明代官吏.字伯敬,号栗庵.商丘市睢阳区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初为永平府推官,后为山东道监察御史,山西巡按,顺天府丞,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保定巡抚,南京户部右侍郎,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死后追封太子太保荣禄大夫,谥"庄敏公".礼部任上,反对豪华浪费,节俭钱财,区分轻重缓急,救难赈灾,深得民心.任吏部尚书时,奖廉扶贫,惩办贪赃枉法官员100余人.年迈告老归里,著有《四礼》,《商丘旧志》等书.
吕坤
【吕坤】(1536~1618)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字叔简,号新吾.商丘市宁陵县人.万历二年(1574)中进士,授襄垣令.曾任吏部主事,济南道参政,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右佥都御史,刑部右侍郎等职.为官刚正不阿,执法公允,裁抑豪强恶势,兴仁义教化,深得人心.为官清正廉洁,是当时著名的"三大贤"之一.著有《去伪斋文集》,《呻吟语》,《阴符经注》,《四礼疑》,《四礼翼》,《实政录》等书.他认为天地万物皆由一气聚散,形生于"气","气"是物质的存在.
侯恂
【侯恂】(1589~1659)明户部尚书.字大真,号若谷.商丘市睢阳区人.明万历丙辰年(1616)进士,授山西道御史.东林党人.天启年间因与阉党魏忠贤斗争,父子三人曾遭罢官.崇祯元年(1628)再次启用任河南省御史.次年任太仆少卿.崇祯三年(1630)任兵部右侍郎督治昌平.崇祯六年(1633)任户部尚书.崇祯九年(1636)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开封后,以按兵不救之罪遭陷害入狱.166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谢绝任官,归家隐居.任上为官清廉,不附会权奸,屡遭陷害,两次入狱,仕途坎坷.
侯方域
【侯方域】(1618~1654)明末散文家,诗人,四才子之一.字朝宗,别号雪苑.商丘市睢阳区人.明天启户部尚书侯恂之子.15岁应童子试,考中第一名.20岁参加进步爱国书社"复社",并与秦淮八艳之一的歌妓李香君结识相爱.1640年从南京回到商丘,与本地文人贾开宗等人结成"雪苑六子社".著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等书,清顺治十一年(1654)英年早逝.清戏剧家孔尚任依据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写成《桃花扇》一书,在我国戏剧史上影响很大.其故居"壮悔堂"保存完好,现已辟为博物馆,陈列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生平事迹及文物.
李子金
【李子金】(1622~1701)清初数学家.字子金,名之铉,号隐山.商丘市柘城县人.自幼聪明好学,天资过人,终生不仕.初从事道学,天文学,数学,律吕以及声韵学研究.晚年致力于数学研究,著有《算法通义》,《几何易简集》,《无弧象限表》,《历范》,《狂夫之言》等书12种30余万言,总名《隐山鄙事》.《几何易简集》在清初数学发展史上产生一定影响.
汤斌
【汤斌】(1627~1689)清代理学名儒.字孔伯,号潜淹.商丘市睢县人.康熙十七年(1678)被荐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侍讲,后任江宁巡抚.康熙二十五年(1686),授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不久改任工部尚书.一生追求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格物致知"之说.在任期间重视兴修水利,兴办学校,减税赈灾,杜绝请托,禁止侈糜,提倡节俭.除任《明史》总裁官纂修《明史》外,著《洛学篇》,《潜庵遗稿》行世.
李天馥
【李天馥】(1634~1699)清初官吏.字湘北,号容斋.商丘永城市人.幼年勤奋好学,7岁时能吟诗作对,名扬乡里,被称为"神童".清顺治十四年(1657)中举,次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康熙十一年(1672)升国子监司业,掌儒学训导之政.不久改任为皇帝讲解经传史鉴的经筵讲官.康熙十六年(1677)任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3年后改任户部左侍郎.康熙二十七年(1688)任工部尚书,同年改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三十二年(1693)为武英殿大学士,辅佐朝廷.卒于任上,谥"文定公".李天馥一生酷爱文学,擅长诗词文章,著有《容斋集》.
宋荦
【宋荦】(1634~1713)清初官员,收藏家,文学家.字牧仲,号漫堂,别号绵津山人,西陂放鸭翁等.商丘市睢阳区人.内阁大学士宋权之子.清顺治四年(1647)诏大臣各送一子任宫廷侍卫,因之入宫,任御侍卫.康熙三年(1664)任湖广黄州通判,后历任理藩院院判,刑部郎中,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江西和江宁巡抚,吏部尚书.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少师,列"康熙十大才子"之一.参加编纂《四库全书》,著有《西陂类稿》,《绵津山人诗集》,《漫堂说诗》,《江左十五子诗选》,《纬萧草堂诗》等书.收藏金,石,玉,铜,瓷,陶,骨和各代名人字画.76岁告老还乡,卒于乡里.
杨酻
【杨酻】(1706~1796)清代医学家.字玉衡,号栗山.商丘市夏邑县杨楼村人.出身书香世家,幼年聪敏,因屡试不中,在家半耕半读,被聘为塾师.教授之暇,习学医书,渐成大名.乾隆四十九年(1784),中原地区瘟疫大流行,死者无数.他纠正以往将瘟病当伤寒病的治方,集几十年临床经验,撰成《伤寒瘟疫条辨》一书,共6卷92则,名声大震,各省刊印,对清代温病证施治的完善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救世宝书."
苏天福
【苏天福】(?~1863)捻军将领.商丘永城市人.回族.曾以贩羊,推细粉,开油坊,运私盐谋生.清咸丰三年(1853)元月,太平天国北伐军入河南永城,苏天福聚众数千举旗响应.咸丰五年(1855)被推为黑旗总旗主,称顺天王.咸丰七年(1857),与太平军会师霍丘,接受太平天国封号,改换太平天国旗帜,洪秀全封苏天福为立天侯.此后苏天福和太平军在淮南联合作战,长达5年之久.同治二年(1863)僧格林沁大军与苏天福等所率捻军20万在捻军首都尹家沟激战,因被叛徒出卖,被杀于义门集小曾营门口,太平天国赠谥"忠烈".
贝古代是什么字
贝这个字是个象形字。 甲骨文象海贝形状 。在上古时代贝壳曾被用作货币。《盐铁论··错币》“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
水在古代是什么汤
古代热水就叫“汤”,就和我们现在叫热水一样,只是一种名称
寒在古代是什么声
穷困;唇亡齿~,有时用作谦辞,与“暑”相对。 3;~舍;~喧:~冬;~色,在清明前一天;~酸;~衣。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门;~来暑往;~冽;~带:~心;~战;~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噤。 2;~食(节名,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伧1、害怕、冷;~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