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火轮高吐 吸舟二十余艘,口吐火、目如炬,明朝正德年间频现“龙”之异像?
吸舟二十余艘,口吐火、目如炬,明朝正德年间频现“龙”之异像? 季我努学社 gt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贺清令。 gt 龙在中华文化圈一直处于比较独特的地位,

吸舟二十余艘,口吐火、目如炬,明朝正德年间频现“龙”之异像?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贺清令。 >龙在中华文化圈一直处于比较独特的地位,中国的龙文化也是极具特色,中国的龙崇拜在世界上最为久远,而且经久不衰。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龙文化构成了中国的文化本源,龙通常在民间以正义的形象出现,几乎活跃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正因如此,上至天子下达百姓对龙有一种特殊的情况。 朱厚照 >根据史书记载,“龙”在明朝正德年间频频出现,而且多以异像出现。诸如正德七年六月、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都曾出现异龙现象,“或口吐火,目如炬……吸舟二十余艘,并舟人空中坠地”,或“有物如猪头,其色正绿,堕于上前”等等,几乎都是以一种不祥之兆出现。现在我们知道,“龙”只是以一种图腾象征存在于社会文化中,现实世界里并不存在“龙”这种生物,那么“龙”频频出现在正德年间反映了什么呢? 石雕龙柱 >正德皇帝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据《明史》记载,明朝自正统年间以来,国势逐渐衰落,而皇帝又只顾嬉戏游乐,不顾政事,以至于朝纲紊乱。虽然至王朝危亡,但是无论是朝中还是民间的抱怨之声此起彼伏。自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天象,而正德年间天象频频出现异像,或许就是朝中官员以及民间百姓故意编纂,由此对皇帝起到警戒作用。 龙 >参考文献: >1.张廷玉、万斯同等著:《明史》,中华书局,2005年。 >2.(明)沈德符著:《万历野获编·下》,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赵培文 王雪慧 很赞哦!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