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是如何形成的 简述拜占庭帝国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
简述拜占庭帝国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
拜占庭文化繁荣的原因
一、政府注重图书馆的建设
拜占庭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学术研究重要条件的图书馆的建设,建国初期。
政府即拨专款用于收集和整理古代图书。
在各大中城市建立国家图书馆.古希腊时代的许多作品即是在这一时期得到系统整理。
查士丁尼时代推行的思想专制政策摧毁了一些图书馆,其中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和雅典图书馆的藏书破坏最为严重。
但是,民间的藏书仍然十分十富。
教会图书馆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教堂和修道院均设立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后来成为培养大学者的温床,它们至今仍是取之不尽的古代图书的宝藏。
拉丁帝国统治时期是拜占庭教育和学术发展停滞的时期,文化上相对落后的西欧骑上在争夺封建领地的战争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破坏拜占庭学校和图书馆,他们焚烧古书以取暖,其情形类似于4—5世纪时日耳曼人在罗马焚烧刻写罗马法条文的木板取暖。
在民族复兴的政治运动中,拜占庭知识界掀起复兴希腊文化的热糊。
分散在各地的拜占庭文入学者纷纷集中到反对拉丁人统治的政治中心尼西亚帝国,在拉斯卡利斯王朝的支持下,开展抢救古代图书文物的活动,或游访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地区,收集和抄写古代手抄本,或整理和注释古代名著,或建立私塾传授古典知识,组织学术讨论。
这些活动奠定了帕列奥列格王朝统治时期的“文化复兴”的基础。
拜占庭文化大体上经历了产生、发展、繁荣和衰落四个阶段,在其发展的全过程中,拜占庭人均表现出强烈的尚古倾向。
早在君士坦丁一世下令在古城拜占庭兴建“新罗马”,并从希腊和亚平宁半岛收集大量古代艺术杰作装饰首都时,拜占庭人即表现出对古典文化的爱好。
该城无论从整体规划、具体建筑样式,还是内外装修、建筑材料都模仿古代建筑。
古典建筑中流行的大理石屋面、阳台和柱廊使整个城市建筑群显得格外典雅庄重,使人很容易联想起古代名城雅典和罗马。
最豪华的建筑大皇宫是由几个比邻的独立宫院、各种大殿、宫室、花园和柱廊组成的,它几乎就是古罗马城的翻版。
根据史家统计,在城区内集中了大量优美的古典建筑,除了大皇宫外,还有元老院议事大厦、公共学堂、大赛场、剧场、多座豪华公共浴池、百余个私人浴池、数十条沿街柱廊、囤粮谷仓、引水渠道、蓄水池、用于集会和法院公审的大厅以及贵族官邸,无不以古典建筑为蓝本。
可容纳数万人的大赛场也完全仿照罗马竞技场的式样建造,但比罗马的大赛场规模更大。
圆形的君士坦丁广场周围赢立着一大片公共建筑群、是公众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第——大中心。
其中有十余阶大理石台阶的帝国议会和元老院是按古希腊建筑设计的。
广场中心耸立着36.58米高的巨型花岗石圆柱,坐落在6.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基座上,圆柱的直径约3.2米,顶端是从雅典运来的巨大的阿波罗铜像。
向西南伸展的麦西大道是举世间名的大理石柱庞大道,两侧有巍峨的市政厅.森严的将军府和国库.文雅的国家图书馆和优雅的贵族宅区。
在这里,风格各异的罗马贵族庭院也按罗马城式样建筑,以便吸引各地名门显贵。
“一言以蔽之,一切凡能有助于显示一座伟大都城的宏伟、壮丽的东两,—切合助于为它的居民提供便利和娱乐的东西,在君士坦丁这座城市的四墙之内无不应有尽有”。
二、都城崛起
君士坦丁迅速崛起,成为繁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着整个地中游世界的知识分子。
他们携带大量古典文献和古代文物前往首都,这就为推动拜占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物质条件。
发展国家图书馆,建立国家学府,学习古代希腊语和拉丁语,收集注释古典文史作品,研究古典哲学和文学,这些成为早期拜占庭文化发展的主要现象。
除了君士坦丁堡外,亚历山大、安条克、雅典均成为当时研究古典之学的重镇。
所谓“新亚历山大运动”实际上是将古典哲学遗产纳入基督教神学的学术活动。
前述著名拜占庭学者弗条斯在其《书目》中,概括介绍了直到他那个时代以前所有著名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家的主要著作,包括大量古典作家的经典作品。
这份书目中的图书显然是用于他任教的君士坦丁堡学府,是为就学的学生提供的参考资料。
这种尚古之风一直保持到拜占庭历史的末期,只是其热烈的程度有所不同。
11世纪拜占庭历史作家颇塞留斯曾自豪地写道,他在少年时代即可背诵《荷马史诗》。
科穆宁王朝公主安娜撰写的《阿莱克修斯传》带有明显的希罗多德的写作风格,代表当时拜占庭历史写作的倾向。
而拜占庭社会中、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包括国家官吏和法官都要接受系统的教育,特别是希腊语言教育,以便使他们的口音“希腊化”。
直到拜占庭帝国灭亡前夕,许多立志复兴文化以救国的著名学者仍然致力于古典文化的传播,其丰富的古典学问和广博的古希腊哲学和文学知识,使他们在意大利学校中指导的学生深感心悦诚服,大为敬佩。
三、继承古希腊和罗马
从拜占庭人继承古典文化的内容上看,拜占庭学者特别重视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和文学,重视罗马的法律和工程技术。
在拜占庭帝国,《荷马史济》胜友人口.妇幼皆知,能够大段背诵的人不在少数,因此许多作家在引用时不加说明而不至产生误解。
君士坦丁堡修辞学家科米达斯对照以前多种版本对《荷马史诗》进行重校,使之成为以后几个世纪最权威的版本,而该史诗的第一个拉丁文译本也是拜占庭学者完成的。
像希罗多德这样伟大的古希腊史家,更是拜占庭作家学习效仿的核样,弗条斯在其案头必读书中就始终包括希罗多德的作品。

据现代学者研究,拜占庭帝国教俗学术界一直热衷于古典希腊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学者的作品是当时的热门书籍,不断传抄,在众多的哲学流泥中,新柏拉图主义和斯多葛学派受到特别青睐。
四、开明政策
拜占庭人常以正宗继承人的身份继承古罗马文化,他们不仅自称“罗马人”,而且在政治制度、基督教神学、法律和大型工程技术方面,忠实模仿继承,井有所发展创造。
他们清除了古罗马帝国中央集权制度中保留的民主形式和普通公民参与政治的因素,发展出拜占庭帝国君主专制官僚制度,其中皇帝制度成为其政治生活的核心。
基督教是古罗马帝国的文化遗产,拜占庭人对之加以改造,使之在神学中摆脱了古代哲学和犹太宗教的双重影响,并始终将它置于皇帝最高权力的控制下,利用东正教强化皇权统治和扩大拜占庭帝国的影咱,形成了保持至今的东正教世界。
在法律方面,拜占庭人直接继承古罗马传统,其中查士丁尼一世的立法活动县具典型意义,他下令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第一部完整的法律汇编,该法典成为此后致百年拜占庭法律,如《法律汇编》、《六书》、《皇帝法典》等的蓝本,也为近代欧洲法律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他充分认识到建立完整的法律对于巩固皇权的重要性,他在《法理概要》中指出:一个好皇帝“应该不仅以其武力获尊荣,还必须用法律来武装,以便在战时和平时都有法可依,得到正确的指导;他必须是法律的有力捍卫者,也应是征服敌人的胜利者”。
这种法律至高无上的思想来源于古罗马法律。
至于在建筑工程技术方面,拜占庭人继承古罗马遗产就更为多样。
拜占庭建筑样式最突出的风格是在平面十字形建筑物上方建造半球形穹顶,此种风格即是在罗马半圆拱顶墙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拜占庭人在墙体、门面和内外柱廊方面是如何继承罗马建筑艺术的。
此外,君士坦丁堡、塞萨格尼基等拜占庭帝国名城完善的引水果道、地下排污管道、苦水池等都直接借鉴了罗马城建筑成功的经验,而皇宫中半自动升降的皇帝宝座和宫殿中各种机械动物,如金狮和小鸟,都是拜占庭工匠学习继承罗马人实用工程和机械技术的成就。
相关文章
- 拜占庭帝国是如何形成的 古拜占庭帝国历史可分为哪3个时期?
- 拜占庭帝国是如何形成的 蓝与绿:震撼拜占庭帝国
- 查士丁尼二世 拜占庭帝国曼努埃尔二世出生
- 拜占庭帝国灭亡标志着什么 拜占庭帝国是怎么灭亡的 帝国灭亡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 拜占庭帝国是如何形成的 拜占庭帝国封建王朝:伊苏里亚王朝的建立和灭亡
- 拜占庭帝国是如何形成的 解密:拜占庭帝国有着怎么样的社会风俗?
- 拜占庭帝国是如何形成的 伊萨克一世:拜占庭帝国科穆宁王朝的第一位皇帝
- 拜占庭帝国是如何形成的 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巴西尔二世统治马其顿王朝的时期
- 拜占庭帝国是如何形成的 瓦兰吉安卫队:拜占庭帝国的保镖和狂暴者
- 拜占庭帝国是如何形成的 曼努埃尔二世是谁?拜占庭帝国皇帝曼努埃尔二世的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