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康熙四妃 康熙派大臣治理臺灣,大臣帶着“蔥薑蒜”赴任,康熙拍案叫絕

火烧 2021-08-06 03:02:45 1055
康熙派大臣治理臺灣,大臣帶着“蔥薑蒜”赴任,康熙拍案叫絕 明朝天啓年間,世界大航海興起,荷蘭殖民者趁明朝國事衰微,侵佔臺灣。到了清朝順治十八年,明朝遺臣鄭成功佔據東南,依靠金門和廈門持續對抗清軍。而此

康熙派大臣治理臺灣,大臣帶着“蔥薑蒜”赴任,康熙拍案叫絕  

明朝天啓年間,世界大航海興起,荷蘭殖民者趁明朝國事衰微,侵佔臺灣。到了清朝順治十八年,明朝遺臣鄭成功佔據東南,依靠金門和廈門持續對抗清軍。而此時臺灣已經被荷蘭人殖民了38年之久。爲了民族大義,同時也爲了自己的戰略退守,鄭成功留兒子鄭經守在廈門,自己親自率領一百多艘戰船、兩萬五千名勇士攻打臺灣,最終打敗荷蘭人,臺灣重回國人懷抱。但由於清朝和臺灣鄭氏政權有着“國仇家恨”,導致兩岸又分離22年。康熙二十二年,康熙派施琅收復臺灣,實現祖國統一。

鄭成功父子管理臺灣期間,興辦學堂,重視農桑,臺灣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康熙收復臺灣之後,在臺灣設立一府三縣,大部分延續了鄭氏父子的政策,臺灣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但到了康熙四十二年,臺灣發生了民變,讓清朝憂心忡忡。

臺灣之所以會發生民變,實際上是“天災”引起,因爲臺灣連續幾年遭遇“海妖”侵襲(海妖是一種生物,下文會解釋),導致農田被大量毀壞。百姓衣食無着,只能下海爲盜,最後形成惡性循環,當地居民認爲“海妖”是上天懲罰清朝,所以紛紛反叛。福建巡撫張伯行(當時臺灣歸福建省管轄)一邊鎮壓叛亂,一邊急奏康熙,並且向康熙推薦了一位叫陳璸的人到臺灣,任臺廈道道臺。

據《清史稿》記載,陳璸,字文煥,廣東雷州人。此人爲官清廉,和海瑞、丘浚合稱爲“嶺南三大清官”。康熙召來陳璸,陳璸說:“臺灣民風淳樸,百姓之所以會發生叛變,定是因爲‘海妖’讓他們衣食無着。只要消滅海妖,叛亂自平。”康熙問:“若要消滅海妖,有和良策?”陳璸答:“我已託福建巡撫幫我畫具海妖樣圖,以我之見,我只需要帶上‘蔥薑蒜’3樣材料即可!”

海妖是什麼?名爲鱟(hòu),是一種甲殼動物(下圖),也是一種海鮮,在廣東較爲常見。但當時的臺灣卻鮮有人知。陳璸來自廣東雷州,看到海妖的樣圖之後,就立即判斷這就是鱟,所以帶着大量的蔥薑蒜奔赴臺灣。

到達臺灣之後,瞭解才知道,原來當地百姓也曾把海妖煮了吃掉,但因爲內臟沒有清理乾淨,最後紛紛中毒,甚至毒發身亡,所以百姓更相信這是一種“妖”,不敢觸碰,導致海妖大量繁殖,繼續侵害田地,以至於顆粒無收。

​爲了安定民心,陳璸親自抓了許多鱟,在戶外夾起大鍋,當着百姓的面將鱟宰殺除去內臟,然後用蔥薑蒜烹飪。因爲臺灣盛產紅糖,烹飪後的鱟蘸上紅糖,十分美味。百姓們剛開始不敢食用,陳璸帶頭,並且讓衙門的衙役都試吃一遍,百姓們這才知道,原來“海妖”不僅能吃,而且還如此美味。

經過陳璸的宣傳和推廣,百姓們紛紛下地捉“妖”,不到一個月,海妖幾乎消失,原先反叛的百姓,也都悄悄回到家中,補種莊稼。臺灣的騷亂,得以平定。福建巡撫張伯行立即奏報康熙,康熙聽聞陳璸的平定叛亂的方法後,先是暗暗稱讚,後來看到“臺一府三縣皆聞蔥姜之味,百姓安居”這句話,不禁拍案叫絕,大讚陳璸之能。陳璸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臺灣爲政,爲官清廉,一心爲民,對臺灣的政治、經濟、社會影響很大。康熙五十三年,陳璸被升任爲四川學政,臺灣百姓夾道相送,皆呼之爲“青天”。

康熙四妃 康熙派大臣治理臺灣,大臣帶着“蔥薑蒜”赴任,康熙拍案叫絕

陳璸於康熙五十七年累死於閩浙總督任上,康熙十分痛心,昭告天下,追贈他爲吏部尚書,並且賜以“國葬”,諡號“清端”。筆者總結:世上有妖,然清官到任,妖即除。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