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邢侗纪念馆 一滴水纪念馆

火烧 2022-05-20 06:45:45 1067
一滴水纪念馆 本馆取名一滴水,一为纪念原起造者水上觉治之子水上勉先生一生承袭自日本「滴水」禅师的禅宗思想,崇尚珍惜万物资源,就算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也当物尽其用;另一则是为感念移筑过程中所有的苦力群

一滴水纪念馆  

本馆取名一滴水,一为纪念原起造者水上觉治之子水上勉先生一生承袭自日本「滴水」禅师的禅宗思想,崇尚珍惜万物资源,就算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也当物尽其用;另一则是为感念移筑过程中所有的苦力群志工,他们透过实质的行动传递了无私奉献的思想,纵使小如一滴水,终能汇聚能量完成此一跨国移筑艰难工程水上勉简介,故取名为「一滴水纪念馆」。

热忱无私的跨国移筑历程

淡水一滴水纪念馆系移筑自日本福井县大饭町一栋建於1915年间的日本古民家木造建筑,缘起於日本阪神及台湾921二个地震所连结的台日人民情谊,透过蔡区长叶伟与邱明民及日本友人田中保三、宫定章等人的努力,从2004年7月拆解、至2009年12月完成重建,历经了五年、多次辗转迁移,跨越了3,000公里的旅途,远从日本来到台湾,这漫长的移筑历程背後,蕴含着许多台日朋友的热忱与付出,而她的屹立重现,也诉说着两国间的友谊无限。

一滴水脉中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来自苦力群的社造精神

这场艰钜的跨国移筑,有着来自日本国宝级栋梁师傅、御藏社区的朋友以及台湾的苦力群志工,超过1300人水上勉简介,在炎热的仲夏或午後的骤雨中,用肩头扛着沉重的梁柱奔波,用赤足让烂泥中的稻梗发酵、用双手为土墙编竹架、涂沙泥,这些「苦力群」不计绵薄、无怨无悔的付出,成就了古民家建筑社造的精神,也赋予了一滴水新的内涵与价值。

接一滴水,让梦想无限延伸

一滴水纪念馆移筑除延续成为台日交流的平台外,更是跨国人民间社区营造的精神堡垒,馆内同时设置了「水上勉文库」及「陈舜臣文库」,以促进近代台日文学交流鸣放;而百年建筑技法的研究价值更不在话下,未来的一滴水纪念馆将在「国际交流」、「社区营造」、「文学」及「建筑」多面向文化中逐梦发想。

木榫技术的完美呈现

这栋由日本文豪水上勉之父水上觉治亲手建造的古民家建筑,六百多根梁柱没有使用一根钉子,榫头衔接方式超过20余种,展现出登峰造极的木造建筑文化,重建的过程遵循着百年前的传统工法,包含梁柱排列、榫接方式、竹心土墙及屋瓦铺设等,都让古民家建筑工艺完美呈现。

细嚐百年古民家建筑语汇

邢侗纪念馆 一滴水纪念馆

日本古民家的建筑语汇极为丰富,多样的屋瓦图腾、多变的门窗格式,蕴含生活美学;而屋中大黑柱,即由门外算进第三根,最长也是衔接最多横梁的直柱,在日本文化中代表着一家之主的父亲角色,柱顶的「栋札」更是古民家的身分证明,它以红布包裹的木牌记载着兴建的年份与建筑的「栋梁」(即师傅)姓名,而红布外并缠绕着一双上梁时剪断夹脚草鞋,它意味着落地生根不再迁移之意,实着有趣又引人遐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