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时代精神的人物例子 弘扬中国精神的历史人物故事
弘扬中国精神的历史人物故事

弘扬中国精神的历史任务故事有:
1、郑成功收复台湾。
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
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
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2、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5年,南宋朝廷再无可用之兵。
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
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
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
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是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的座右铭。
是他光辉一生的写照。
徐悲鸿在洋人面前没有丝毫奴颜媚骨。
他20岁成名,被法国犹太富翁看中,专邀他到“哈同花园”画像,在优厚的待遇面前,他断然拒绝,保持了“江南布衣”的本色;在赴法留学专攻美术期间,他遭到了洋学生的歧视,被诬为“生就的当亡国奴的材料”,徐悲鸿面对挑衅,义正词严地予以回击,并以虚心好学换来了一个个优异成绩,折服了对手,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回国后,徐悲鸿不为高官厚禄所诱惑,也不被政治上的高压所屈服,坚决拒绝为蒋介石画像。
他坚持走自己的路,用自己高超的技艺为祖国服务,为中华民族争光.傲骨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一种人格,一种素养,一种知识和道德综合后的存在,是人格中很高档次的境界。
4、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
5、md:粪土当年万户候。
从湖南到井冈山.再从井冈山到延安.从延安到北京.南征北战创建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百多年来.第一个喊出了,中国人们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不再受人奴役了!md把毕生精力奉贤给了自己的祖国和他所热爱的人民;md一心想着“为人民服务”;md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md远比彼得大帝和华盛顿更伟大。
md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英雄!md是光照千秋万代的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