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范文程皇太极 范文程属于中等贵族,他给子孙留下多少祖业?账算起来有点吓人

火烧 2021-12-24 18:37:18 1060
范文程属于中等贵族,他给子孙留下多少祖业?账算起来有点吓人 清代的宗室贵族拥有铁杆庄稼,只要大清朝不亡,他们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亲王、郡王、贝勒这一级别暂且不说,就是一些中等的贵族也是如此。再退一步
范文程皇太极 范文程属于中等贵族,他给子孙留下多少祖业?账算起来有点吓人

范文程属于中等贵族,他给子孙留下多少祖业?账算起来有点吓人  

清代的宗室贵族拥有铁杆庄稼,只要大清朝不亡,他们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亲王、郡王、贝勒这一级别暂且不说,就是一些中等的贵族也是如此。再退一步,即便不是满洲亲贵,只要有了世职,子孙后代同样也是衣食无忧,我们以范文程家族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范文程从天命三年降金,到康熙五年去世,四十多年中,随军征战,参与机密,确定典章制度,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重大的功勋。清帝因其「 ”任事多年,忠诚练达”,特加优赏,晋封一等子世职,授议政大臣,晋太傅兼太子太师。 有了范文程打下的这个基础,他的子孙后代自然是享用不尽。范文程的第二子范承谟,于顺治九年中进士,康熙七年任浙江巡抚,九年擢福建总督,十五年死于三藩之乱,康熙帝追赠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范文程的第三子范承勋,因是「 ”盛京旧人”,「 ”父兄累朝效力”,「 ”兄又为国尽节”,蒙受康熙帝厚遇,历任御史、内阁学士、广西巡抚、都察院左都御史、江南及江西总督和兵部尚书。其子范时铎由佐领迁总兵,署两江总督,兼任都统、户部尚书等职。 范文程之子时捷、时绶、时纪,曾孙建中、宜恒、宜清等,皆分任总兵、提督、都统、将军、布政使、巡抚、侍郎、尚书、都御史等职。 ​以上所说还只是他们在官场上享有的特权,从经济角度来看,受到的利益更大。因范文程封授子爵,为清帝信任,所以领有大量人丁、土地,建立众多庄园,分布关内关外。在《关东地亩人丁册》和道光九年编写的《范宅老地账》中详细记载了范府庄园、人丁及租赋的情况。 从记载的情况来看,范府有人丁一百三十七户,家奴(壮丁)大约为六七百人之多,这些人都是为他们家种地和经营庄园的。而且这还只是关东种地的包衣,如果加上关内耕种庄园的壮丁和京城侍奉范府老爷、夫人的包衣,总数又会增加许多。 范府《关东地亩人丁册》中记载,范家十余处共有土地二万八千一百八十五亩半,这个数字是很庞大的。但是根据道光九年造写的《范家老地账》推测,还要远远高于上面的数字。其中分布在沈阳、辽阳、牛庄、海城等州县,就多出了三千六百九十七亩半,又有开河马厂地一千零三十三亩八分,如果全部加上则范府的地亩多达四万七千三百零九亩四分。 ​众所周知,范文程虽曾从军征战,但他任职主要还是文官,参与机密,运筹帷幄,不是统兵征战的武将。其子范承谟、范承勋等,也主要是担任巡抚、总督、侍郎、尚书等职,孙子辈才有任提督、总兵的。这样一个文官世家,居然有如此众多的土地,这是无法想象的。 《范府老地账》还载明,范府设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机制,辖有壮丁的头目包衣达、领催,以及专门负责「 ”承办地下事”的人员共二十五人,以及十六名承领庄地的庄头。 两分册薄表明,范府的收入是十分可观的,计算起来数字惊人。仅就关外庄园的收入来看,承领四万七千余亩庄地的十六名庄头,每年交地租银二千零三十四钱二分,盛京城内所有铺面房间八十五间,共收租银五百四十二两五钱。庄丁二百十四名及坟丁,应交差银三百七十五两六钱,本西湖地面交银二十两,四项合计共收银二千九百七十二两三钱一分。 ​范府每年的这些固定收入,比范文程大学士所领的俸禄多出十余倍。另外,庄头还要交杂差鸡、鸭、鹅、猪等差折银,相当于正额租的三分之一,数字也是不小的。 范家的收入情况,有力地说明了八旗贵族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只要清王朝继续存在,只要他们没有被淹没在政治斗争的狂风巨浪之中,没有问罪处斩,抄家籍没,他们就能世袭爵位,保有大量的庄园,过着一呼百应的达官贵人的豪华富贵生活。即使官职有所降低,家业有所亏损,也是根深蒂固,经久不倒。 ​范文程不过是一个中等贵族,他们占有相当多的田地,征收大量的租银粮谷,就可以锦衣玉食,安居享乐,遇有急事,典当一点庄地,就能获银成千上万两。只要不是败家子孙,有了这样的祖产,便可永世无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