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若清风还是穆如清风 佚名《穆穆清风至》原文及翻译
佚名《穆穆清风至》原文及翻译

穆穆清风至原文:
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朝登津梁山,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穆穆清风至赏析
春色触发人们的怀远之情,这在闺情诗中有无数的表现,例如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其情绪的发动与此相似,虽然后两句出以怨责口吻,实在还是表示她的春心是由春风撩拨的。所以把女子的怀人之情称为「春思」、「春心」,真是合适不过了。这首古诗一开始就写出了人们的共感,叫人觉著清新可喜。如果将它放在闺情诗的序列里,它又是较早这样表现的,读者读著李白等人的作品,自然就想起了它。这里写这个女子的联想又是十分具体、细腻。春风吹动了她的罗衣裾,使她想起了对方的青袍,这是由此及彼的联想;青袍的颜色是青的,眼前的春草也是青的,眼前的春草在春风中舒展着,心上人的青袍也一定是在春风中飘拂著,这是由抽像到具体的联想。通过这些联想,对方的形貌就宛然在目,她得到了一种幻想的满足了。当然,这些联想的逻辑顺序在诗句间并未清楚展示,由「罗衣裾」到「青袍」、由「长条」再到「青袍」,其间的联结,是由读者补缀起来的。这就是诗的可味之处。这里以「春草」象喻「青袍」,也是很新鲜的,五代牛希济有一首小词《生查子》,其结尾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大概是由此脱化而来的。
上面四句都是写这个女子的感情活动,可以叫「想」,下面四句写她的行动,也就是「望」。「朝登津梁上,褰裳望所思。」津梁,就是桥梁,也许当初她所怀念的人就是由此出发的。这两句说:今日一早她就登上此地,提起衣裳久久瞩望,对远人她是多么思念啊,其心情又是多么焦灼啊。自然,她是望不到「所思」的。《诗经·卫风·氓》写女主人公望「所思」方位:「乘彼诡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这里没有写她的「泣涕涟涟」,而是写她的继续期待和追求,显得含蓄而温厚。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古代有一个男子叫尾生,和一个女子相约在桥下相会,到时女子未来,河水暴涨,尾生不肯离开,抱着桥柱淹死了。这是宁死不负信约的典型。「皎日以为期」是句成语,古人往往指日为誓,以示信守。这两句是说:「怎能像尾生那样坚守信约、如期而归呢!」这两句有的解释为:「这是深怨『所思』不可靠的意思。」恐怕未必。与其说是怨,不如说是热烈的期待,她是以尾生这样的钟情来期待她的爱人的。另外,「抱柱信」故事的引入也很自然,此地即为津梁,与故事的情境是一致的。
此诗可能为文人加工的民间作品。它即景起兴,即事发想,自然浅切,情态宛然,大概原本是「男女相从而歌」那种环境中的产物。
诗词作品:穆穆清风至诗词作者:【两汉】佚名诗词归类:【写景】、【女子】、【爱情】、【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