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系意思 他是复兴社的理论家,却因不是老蒋嫡系屡遭排挤,最终皈依佛门
他是复兴社的理论家,却因不是老蒋嫡系屡遭排挤,最终皈依佛门
原标题:他是复兴社的理论家,却因不是老蒋嫡系屡遭排挤,最终皈依佛门
复兴社为蒋介石继续自己的独裁统治可谓殚精竭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个大名鼎鼎的组织的活动宗旨和执行方法其实都出自一篇名为《改组国民党的刍议》的万言书,这部万言书的作者就是刘健群。
刘健群出身贫苦,青年时不得不半工半学维持学业,但正是这次打工的机会,给了刘健群一条出路。当时何应钦创办了《少年贵州日报》,他看刘健群朝气蓬勃,天资聪颖又吃苦耐劳,于是便让他做了校对,不久就升为主笔,所以刘健群为报知遇之恩,为何应钦马首是瞻,从此追随左右,形影不离。
随着何应钦因北伐战争的功劳步步高升,刘健群的官职也水涨船高,他渐渐也成了有影响力的人物。刘健群之所以能成为何应钦的心腹,更多的是因为此人确实有思想,总能为国民党“剿匪”提出独到的方法,为“剿匪”工作贡献良多,于是他渐渐得到了蒋介石的重视,开始步入国民党的高层,为自己赢得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正逢蒋介石为保卫自己的独裁统治而苦恼,刘健群苦思冥想,写成《改组国民党的刍议》,其中大力鼓吹效仿法西斯方策改组国民党,组织忠贞的中青年党员等思想深合蒋介石的心意,蒋介石将这篇妙文交给他的心腹学生商议,最后便有了现在广为人知的复兴社,而刘健群也因此成为十三太保之一。

刘健群笔杆子很硬,又擅长煽动人心,蒋介石便让他负责训练干部为己所用,但刘健群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想趁机培植自己的势力系统。但蒋介石用人注重出身,一直对非黄埔系的刘健群有所提防,便设法对其加以控制,让刘健群的小心思就此流产。
不甘心的刘健群趁着北方局势紧张,向蒋介石献计,由自己带人奔赴北平,伺机宣传抗日。蒋介石认为此计有利于诱导地方服从中央,便让其带500人北上。在北平有何应钦做护身符,刘健群如鱼得水,工作开展的颇为顺利。但被触动神经的日本人很快向南京施压,刘健群不得不返回南京,他的政治抱负又一次破灭。
蒋介石看到了刘健群的贡献,反而将其升任。但无奈国民党内部派系问题严重,刘健群因为出身问题,连下属都指挥不动,其政途也就此走上了下坡路。虽然刘健群在之后也经常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却也一直未受到重用。失意的刘健群萌生退意,便以体弱多病为由,只身去往云南鸡足山疗养,开始了吃斋念佛的生活。而后刘健群虽再度出山,却依旧屡受排挤,看破政局的他最终回归淡泊,与佛经为伴了却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