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一夜西风木樨花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原文_翻译及赏析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原文_翻译及赏析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清代·宋琬《江上阻风》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原文_翻译及赏析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清代·宋琬《江上阻风》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长江,仕途思乡
鉴赏
清康熙十一年(1672),宋琬“投牒自讼,冤始尽白”,冤情得以昭雪,年近花甲的宋琬再次被清廷起用,授与四川按察使。本诗即写于赴任途中。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前两句直抒胸臆,“无聊”直接点明此时的心情,“倚舵楼”是他此时精神无所寄托的真实写照。舟行瞿塘峡,风大浪猛,水流湍急,诗人被阻停留于此,百无聊赖的以昏睡来消磨时光,睡醒之后更加无聊,于是倚靠在舵楼上眺望:瞿塘峡山势险要,壁立如削;波涛汹涌,奔腾呼啸,令人惊心动魄;遥遥西望,漫漫长路,不知何处是尽头!诗人一语双关表面写瞿塘峡的险要景观,实际是指自己的仕宦之路的险恶漫长:自己无故被人诬告下狱,而今再次踏上仕途,诗人不禁一阵惊惧惶恐。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三句以巨浪比喻征人泪,同时妙用夸张;第四句以浪花比喻白发,把长江拟人化,手法新奇!
诗人远离家乡,想到家中的妻儿,不禁潸然泪下,泪水滴落江中,化作滚滚的滔天巨浪咆哮著、怒吼著似乎发泄着心中的怨愤。一夜西风,流更急,浪更大,仿佛长江也被风浪所阻。江水翻腾,浪花雪白;诗人伫立风中,白发飘飘,触景伤情,心有戚戚:故园之思,羁旅之愁,仕途之苦......,种种复杂的情感“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诗人的身心与长江融为一体,我即江水,江水即我,诗人的愁苦也融入了江中,朵朵浪花不正是满江的白发吗!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宋琬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频宽三寸。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很赞哦! (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