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狗的俗语 俗语中为什么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
俗语中为什么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
“替罪羊”一词是舶来品。对应英文有scapegoat、whippingboy。世界各地都习惯于用“替罪羊”一词,比喻代人受过的人。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羊除了用作献祭上帝的牺牲,还承担了一项任务,就是给人类“替罪”。
替罪羊
用羊替罪来自古犹太教。古犹太人把每年的七月十日(即:犹太新年过后第十天)定为“赎罪日”,并在这一天举行赎罪祭。仪式是这样的:通过拈阄决定两只公羊的命运,一只杀了作祭典,另一只由大祭司将双手按在羊头上宣称,犹太民族在一年中所犯下的罪过,已经转嫁到这头羊身上了。接着,便把这头替罪羊放逐到旷野上去,即将人的罪过带入无人之境。最后,再把那赎罪的羊烧死。“替罪羊”一说由此传开。

为什么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
这源自一个宗教典故。传说圣经《旧约》:在挪亚之后,有个信心之父叫亚伯拉罕,他99岁得一子。有一天,耶和华突然降临,要他杀子以撒献祭。儿子以撒并不知自己是祭品,跟随父亲上山。
亚伯拉罕准备好一切,正将儿子放上祭坛欲动刀时,天使急忙拉住其手,不准他杀子。告诉他这只是耶和华的考验,并改用羊来做为祭品。这便是替罪羊的来历。
原文:《圣经》创世纪22
神要试验亚伯拉罕,就呼叫他说:“亚伯拉罕!”
他说:“我在这里。”
神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只是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fán)祭。”
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两个仆人和儿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到了第三日,亚伯拉罕举目远远地看见那地方。亚伯拉罕对他的仆人说:“你们和驴在此等候,我和童子往那里去拜一拜,就回到你们这里来。”
亚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儿子以撒身上,自己手里拿着火与刀,于是二人同行。以撒对他父亲亚伯拉罕说:“父亲哪!”
亚伯拉罕说:“我儿,我在这里。”
以撒说:“请看,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
亚伯拉罕说:“我儿,神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
他们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亚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杀他的儿子。耶和华的使者从天上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亚伯拉罕!”
他说:“我在这里。”
天使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这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要给我。”
亚伯拉罕举目观看,不了,有一只公羊,两脚扣在稠密的小树中,亚伯拉罕就取了那只公羊来,献为燔祭,代替他的儿子。亚伯拉罕给那地方起名叫耶和华以勒(意思就是”耶和华必预备”),直到今日人还说:“在耶和华的山上必有预备。”
我国类似记载
《孟子·梁惠王上》中载:“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注: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仪式)。’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棘,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欤?’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齐宣王不忍心看见牛恐惧战栗的样子,而命以羊替换牛来祭钟。从此以后,“替罪羊”作为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词汇就流传开来。
♦ “女大十八变”究竟是哪十八变?
♦ 古代女诗人自抬身价有哪些高招?
♦ 不同的饺子馅分别代表什么?包啥馅儿发啥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