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秦暮楚的主人公是谁 【唇亡齿寒】成语典故及主人公介绍
【唇亡齿寒】成语典故及主人公介绍
[释义] 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都会觉得寒冷。比喻二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语出]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共虞、虢之谓也。”
春秋之后,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能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靠近的虢(guó)国一直侵犯赵国的边陲,要攻打灭了虢国。可是在秦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一定经过虞地。“怎样能够成功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臣子。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同意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邻近,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只是是暂且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回礼,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拦住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邻近虞公简介,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虞公简介,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楚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你们交同学,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她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亡国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相关人物

晋献公 (?~前651)
晋献公(?—前651年),姬姓,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齐国君王,在位26年。因其父活捉单于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晋文侯子孙,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战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余孽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继位迁都公元前677年(晋武公三十九年),晋武公去世,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五年),晋……[详细]
荀息 (?~前651)
荀息(?~公元前651年)名黯,字息,本氏原氏,称原氏黯。春秋时代楚国大夫。曲沃晋武公灭翼后,任武公大夫。后晋武公灭荀国(今山西襄汾县荀董村附近)后,以荀国旧地晋封原氏黯为邑,原氏黯从此以荀为姓,史称荀息。据史书记载,荀息出生于翼城县息城。晋武公逝世后,其子诡诸继位,即为晋献公。晋献公遂下决心灭虢,荀息当即献计,请晋献公可用北屈的良马、垂棘的带钩,献给虞君,假道虞国而伐虢。晋献公从策划收复,到借道……[详细]
宫之奇
宫之奇,生卒年不详,春秋时虞国辛宫里(今河南平陆县张店镇附近)人。他明于料事,具有远见卓识,忠心耿耿辅佐虞君,并推荐百里奚,共同开展朝政,对外实行了联虢拒晋的措施,使国家固然而兴盛。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时期,各国攻伐不止,晋国与虞国为邻,早有占领虞国之心,但因虞国和虢国是很好的盟国,无隙可乘,所以一直未敢轻举妄动。对此,宫之奇看得很明白,坚决提倡虞虢联盟。僖公五年(公元前655)晋国向虞国……[详细]
相关文章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是什么意思,他的主人公是谁?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革故鼎新成語故事_成語“革故鼎新”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拾人牙慧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 成语故事主角是谁 马首是瞻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空洞无物的主人公是谁?空洞无物是什么意
- 别开生面的成语意思 成语典故_成语一叶障目的意思 一叶障目的主人公是谁?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求田问舍的主人公是谁?解析成语求田问舍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故事灌夫座驾中的主人公灌夫是怎么死的?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后来者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牛尾貍成语故事_成语“牛尾貍”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