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带雨林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热带雨林在维护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

火烧 2023-02-16 09:06:50 1080
热带雨林在维护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 热带雨林在维护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替,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发展至此,其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

热带雨林在维护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  

热带雨林在维护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

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替,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发展至此,其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即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此时,系统中的有机体将所有有效的空间都填满,环境资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
热带雨林就是一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群落,其垂直分层现象明显,结构复杂,单位面积里的物种多,各自占据着有利的环境条件,彼此协调地生活在一起,其生产力也高。雨林对于地球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能调节全球气候,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尤其在当今面临全球变暖的局势下,热带雨林对缓解变暖的趋势有着重要作用。其次,热带雨林地区分布有众多生物,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然而,热带雨林面临着巨大危机,面积锐减,人类任意的砍伐来获取经济利益~~ 保护热带雨林不仅仅是某个国家的事,而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热带雨林的破坏是全球性问题!

热带雨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热带雨林是一种茂盛的森林类型,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神话世界。在这里抬头不见蓝天,低头满眼苔藓,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这里光线暗淡,虫蛇出没,人们在其间行走,不仅困难重重,而且也很危险。但是,这里却是生物的乐园,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陆地上其他地方所不可比的。
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年降雨量很高,通常高于1800毫米,有些地方达3500毫米。这里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白天温度一般在30摄氏度左右,夜间约20摄氏度。
雨林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从散布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纵横的高原峡谷。多样的地貌造就了形态万千的雨林景观。在森林中,静静的池水、奔腾的小溪、飞泻的瀑布到处都是;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交织成一座座绿色迷宫。
热带雨林中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乔木具有多层结构;上层乔木高过30米,多为典型的热带常绿树和落叶阔叶树,树皮色浅,薄而光滑,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别发达,叶面附生某些苔藓、地衣,林下有木本蕨类和大叶草本。
雨林中的树木多为双子叶植物,具有厚的革质叶和较浅的根系。用以营养的根部通常只有几厘米深。雨林中的雨水因叶面的蒸发而丢失很多。热带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作用强烈,其风化壳可达100米。这类土壤虽富含铝、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和高岭石,但其他一些矿物质却因淋溶和侵蚀作用而流失。另外,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有机物分解很快,能迅速被饥饿的树根和真菌所吸收。所以,这里的土壤其实并不肥沃。
雨林中的次冠层植物由小乔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兰科、凤梨科及蕨类植物组成,部分植物为附生,缠绕在寄生的树干上,其他植物仅以树木作为支撑物。雨林地表面被树枝、和落叶所覆盖。雨林内的地面并不如传说那样不可通行,多数地面除了薄薄的腐殖土层和落叶外多是光裸的。
雨林中,木质藤本植物随处可见,有的粗达20至30厘米,长可达300米,沿着树干、枝丫,从一棵树爬到另外一棵树,从树下爬到树顶,又从树顶倒挂下来,交错缠绕,好像一道道稠密的网。附生植物如藻类、苔藓、地衣、蕨类以及兰科植物,附着在乔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树干和枝桠上,就象披上一厚厚的绿衣,有的还开着各种艳丽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叶片上,形成“树上生树”、“叶上长草”的奇妙景色。
有些种类的树干基部常会长出多姿多态的板状根,从树干的基部2至3米处伸出,呈放射状向下扩展。有些则生长着许多发达的气根,这些气根从树干上悬垂下来,扎进土中后,还继续增粗,形成了许许多多“树干”,大有一木成林的气势,非常壮观。有些种类的树如波罗蜜、可可等,在老树树干或根颈处也能开花结果,成为热带雨林中特有的老茎生花现象。

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有哪些

一是调节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二是促进全球水循环和调节全球水平衡.

热带雨林的毁灭讲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热带雨林是地球之肺,雨林遭到破坏,炭氧平衡受到干扰,二氧化碳增多,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

雨林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

雨林破坏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河流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

地表侵蚀和退化加剧,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热带雨林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热带雨林在维护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

雨林破坏导致生物栖息地遭破坏,物种数量减少

现在人类有无保护生态环境 有没有建设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不是用来建设的,同学……
现在世界上对热带雨林的保护已经开始重视了,但是处于第三世界的大片热带雨林仍然在遭受严重破坏,中国自己的热带雨林如云南地区等已经被保护起来了。

热带雨林有什么全球环境效应?

亚马孙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可以用“地球之肺”来概括,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全球气候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调节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二是促进全球水循环和调节全球水平衡。

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1)气候变暖会导致极地和高山冰雪融化,导致地球上液态水总量增加,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居民的生活生产。
2)气候变暖会使喜寒的动植物濒临灭绝,造成物种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3)会使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繁殖,出现更多的新的细菌性,病毒性疾病。
4) 气候变暖加速水蒸发,造成有些地区干旱。又会因为另一些的区降水量增加导致洪涝,等等
也有好的方面,比如:加速植物生长繁殖,或者以后如果能利用这种热能的话也算是一种新的获取热能的途径,不过应该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就目前看来应该是弊远大于利
改变动物基因图谱
5)改变动物基因图谱:由于植物今年提早开花,那些按照以前的时间迁徙的动物或许会错过所有的食物。而那些能够调整自己的内部生物钟早早适应变化的动物更有机会生育有更强生存能力的子女,从而传递它们的基因信息,因此最终改变整个种类的基因图谱。
更多森林大火
6)全球变暖除了让冰川融化,飓风肆虐外,还加剧了森林大火。过去几十年中,在美国的西部各州,有更多森林大火发生,影响的区域更广。科学家发现,气温升高、 冰雪提早融化都跟野火肆虐有关系。由于冰雪提早融化,森林地带变得更干燥,而且干燥时间变长,增加了起火的可能性。
--略

巴西热带雨林对环境的影响

巴西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的肺"对地球空气和环境有很重要的影响

热带雨林的地理环境

雨林遍布在世界各地,不仅在热带地区,象加拿大、美国和前苏联等温带地区也可见它的存在。这些森林同热带雨林一样整年都有着充足的雨水,附着的冠层并且都有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但是它缺少热带雨林所拥有的终年的温暖和阳光。尽管这本书重在叙说热带雨林,这儿暂且讨论一下雨林的各种类型吧.
热带雨林变成其它类型的森林这取决于海拔、纬度以及各种土壤、水分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这些森林类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类型,正是这些丰富的植物类型造就了热带地区的多样性.
赤道常绿雨林VS 湿润森林
湿润热带雨林主要有两种类型:赤道常绿雨林和湿润雨林,湿润雨林又包括季雨林和山地/云雾雨林。赤道雨林平均每年都有超过80英寸(2,000mm)的降水,通常被认为是“真正的雨林”。这些森林都有着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和发达的植物 “阶层”; 世界上的热带湿润雨林大约有三分之二被认为属于赤道雨林类型。这些森林位于赤道附近,这里季节变化很小,终年太阳照射时间不变。最广阔的赤道雨林发现位于低洼的亚马逊,刚果盆地,印尼的东南亚群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区.
热带湿润雨林位于离赤道较远的地方,这里降水和日照长度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些森林的年降雨量只有50英寸(1,270mm), 季节干冷,与赤道雨林有着明显差别。在旱季,许多树木掉落甚至掉光了叶子,“阶梯”状冠层季节性减少,从而使更多的阳光照射到地面。这越来越多的阳光促进了在赤道森林低地不曾发现的林下灌木层的生长。这样的湿润森林在南美,加勒比海,西非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也被发现过,尤其东南亚的泰国、缅甸、越南和斯里兰卡发现比较多.
原始森林VS次生森林
无论是从这里,还是其它书以及有关热带雨林的讨论,自始至终都提到了“原始森林”这个词。原始森林指的是以它的原始状态生存着的未受影响的自然林。这种森林相对来说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森林通常有个“丰满”的冠层并且有林下灌木层。通常地面草木清晰可见因为这个硕大的“冠层”起了阻挡的作用,植物生长必须的阳光很少能透进来,偶尔有个大树倒下的时候,冠层透出了孔,短暂的阳光照进来,这样就促进了地面植物和林下灌木层的生长。从生物学角度,原始森林是最高物种多样性的森林类型.
次生林是指天然地或人为地遭受过一定程度上的破坏的一种森林类型。次生林的形成有很多方式,从经过选择性的采伐促使退化林的恢复到恢复刀耕火种农业为林的土地面积等等。通常次生林(取决它的退化水平)有着欠发达的冠层结构,树木较小,而且种类也较少。由于缺少发达的冠层,到达地面的光照较多,地面植被比较茂盛。用“丛林”来形容次生林稠密的地表再合适不过,一些湿热带森林当季节变化时地表植被也很发达,用“丛林”描述也很形象吧.

热带雨林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和影响

热带雨林是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生存活动所不可缺少重要条件,如果它不复存在,地球的环境气候都将产生重大的变化而那样的变化将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现在,全世界都在为保护热带雨林而努力,我们国家雨林的面积虽不大,但我们同样可以为保护雨林而有所作为,比如,我们为保护雨林而大声疾呼,比如,我们拒绝购买和使用以热带雨林中资源制造的产品。相信有大家的努力,我们地球上的这条美丽的绿色颈链会永远光彩四射。
雨林里茂密的树木,在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就像在地球上的一个大型“空气清净机”所以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美名。
除此之外,热带雨林水汽丰沛,蒸发后凝结成云,再降雨,成为地球水循环的重要部份; 不仅有助于土壤肥沃与生物生长,也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1、净化空气——空气的净化物。随着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领,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植物叶面积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种大的多。据测定,森林种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动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2、具有自然防疫作用。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有人曾对不同环境,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另外,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例如,一公顷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3、天然制氧厂。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人体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一个健康的人三两天不吃不喝不会致命,而短暂的几分钟缺氧就会死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照理论计算,森林每生长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850公斤。若是树木生长旺季,一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一吨二氧化碳,制造生产出750公斤氧气。资料介绍,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诚然,林木在夜间也有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但因白天吸进二氧化碳量很大,差不多是夜晚的20倍,相比之下夜间的副作用就很小了。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同时吸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有极大的提高空气质量的能力;并能减少温室气体,减少热效应。
4、天然的消声器。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公元、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城镇尤为突出。据研究结果,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就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出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森林作为天然的消声器有着很好的防噪声效果。实验测得,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分贝;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米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20分贝,比空旷地的自然衰减效果多4-8分贝。城市街道上种树,也可消减噪声7-10分贝。要使消声有好的效果,在城里,最少要有宽6米(林冠)、高10米半的林带,林带不应离声源太远,一般以6-15米间为宜。
5、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森林浓密的树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阳辐射能,减少地面增温。冬季森林叶子虽大都凋零,但密集的枝干仍能削减吹过地面的风速,使空气流量减少,起到保温保湿作用。据测定,夏季森林里气温比城市空阔地低2-4℃,相对湿度则高15-25%,比柏油混凝土的水泥路面气温要低10-20℃。由于林木根系深入地下,源源不断的吸取深层土壤里的水分供树木蒸腾,使林正常形成雾气,增加了降水。通过分析对比,林区比无林区年降水量多10-30%。国外报导,要使森林发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其绿化覆盖率要占总面积的25%以上。
6、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出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风速会明显减弱。据资料介绍,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最多可减少50%。风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风速变化不大;过林之后,大约要经过500-1000米才能恢复过林前的速度。人类便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
森林地表枯枝落叶腐烂层不断增多,形成较厚的腐质层,就像一块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延缓径流、削弱洪峰的功能。另外,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据计算,林冠能阻载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发到大气中,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森林植被的根系能紧紧固定土壤,能使土地免受雨水冲刷,制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
7、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用。工业发展、排放的烟灰、粉尘、废气严重污染着空气,威胁人类健康。高大树木叶片上的褶皱、茸毛及从气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浆能粘截到大量微尘,有明显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据资料记载,每平方米的云杉,每天可吸滞粉尘8.14克,松林为9.86克,榆树林为3.39克。一般说,林区大气中飘尘浓度比非森林地区低10-25%。另外,森林对污水净化能力也极强,据国外研究介绍,污水穿过40米左右的林地,水中细菌含量大致可减少一半,而后随着流经林地距离的增大,污水中的细菌数量最多时可减至90%以上。
8、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为活跃的区域。所以森林保护着生物多样性资源;而且无论是在都市周边还是在远郊,森林都是价值极高的自然景观资源。
9、此外,热带雨林还具有物质用途 为生产生活提供木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