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推翻科学家观点 科学家的品格这一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科学家的品格这一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科学家的品格这一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科学家的品格这一文章的主要观点是:科学家坚持不懈,探求真理,坚持真理、潜心钻研,淡泊人生、热爱祖国、勇于探究、造福人类。他们的成就辉煌灿烂,他们的品格更是光彩照人。
科学家的人格主要观点是什么
科学家迈进一小步,人类迈进一大步。
科学家的品格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市,当时波兰正在俄国统治之下。玛丽的父母都是教师,在她出生(她是他们的第五个孩子)后不久他们就失去了教师职位。为了糊口,他们包下了一些学生的伙食。为此,年轻的玛丽也要协助做饭,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然而她仍获得了中学生的优秀奖章。中学毕业后,她当了家庭教师。1891年她到巴黎进了巴黎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毕业时成绩名列全班第一。1894年她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相识,第二年他们结了婚。
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 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Henry 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CuI7e,1867枣1934)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 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居里夫人对孩子的“智力体操”
居里夫人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注意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善于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居里夫人在女儿们不足1岁时,就让她们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们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们与猫玩,带她们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们到水中拍水,使她们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有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活。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画画做泥塑,让她们自己在庭园栽花、种菜等。居里夫人还抽出时间与孩子们一起散步,在散步时给她们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而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兴趣。她还教孩子骑车、烹调等。这种全方位的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不仅使孩子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性格。
从1896年开始,居里夫妇共同研究起了放射性。在此之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发现了X-射线(他因此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发射出类似的射线。居里夫人发现钍(Th)亦具有放射性,并且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铀和钍的放射性都要强。居里夫妇于是努力寻找,终于在1898年宣布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他们最终从8吨废沥青铀矿中制得1克纯净的氯化镭,还提出了-射线(现在已知它是由电子组成的)是带负电荷的微粒的观点。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X-射线设备装备了救护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国际红十字会任命她为放射学救护部门的领导。在她女儿依伦(Irene Curie)和克莱因(Martha Klein)的协助下,居里夫人在镭研究所为部队医院的医生和护理员开了一门课,教他们如何使用X-射线这项新技术。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性(他们俩因此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他们研究工作的杰出应用之一就是应用放射性治疗癌症。
母亲卓越 女儿超群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冠军——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她的长女——核物理学家伊伦娜,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是音乐家和传记作家,她的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作为普通的母亲,居里夫人又是怎样培养和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呢?
德育教育与品格培养
居里夫人从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因此,她把一生追求事业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响和延伸到自己的子女和学生身上,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居里夫人的品德教育包括四个方面:(1)培养她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在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力量,谋求生活。”(2)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3)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和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女儿们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4)教育她们必须热爱祖国。除了教她们波兰语,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关心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伊伦娜和艾芙。尤其使女儿们念念不忘的是:母亲以祖国波兰来命名首次发现的新元素“钋”所表现出的赤子之情。所以,居里夫人的女儿们都成为杰出的人才,尤其是伊伦娜夫妇,不仅继承了居里夫人的科学事业,也继承了母亲的崇高品德。1940年他们夫妇把建造原子反应堆的专利权捐赠给了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还具有高尚的品格.她还告诫她的子女们俭以养志,不要虚度一生,我们要以居里夫人为榜样,努力学习,争取取得比居里夫人更卓越的成绩。
参考资料::njlixue./artic/artic0.asp?id=641
科学家的观点是根据什么提出的 进化论
根据多了,《物种起源》那么大一部书都是讲这的。
物种起源,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1]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哪个科学家的品格和精神值得敬佩?
牛顿啊,爱因斯坦哪等等,就看你喜欢哪个喽!
科学家的观点的故事
第一名:莱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
最著名的发明:计算器
提到达·芬奇和他的发明时,你最好问这样的问题:“什么东西不是他发明的?”因为他发明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达·芬奇的工作日志里绘有许多东西的设计图,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计算器的设计。试想如果缺少简单的复杂的数学运算,那科学将会是什么样子。
达·芬奇堪称文艺复兴开山鼻祖,他能画(比如杰作《蒙娜丽莎》),能雕塑,也能发明。他那至今令全世界着迷的日记,描绘勾勒了从人体到直升机和坦克的很多事物。

最酷的事实:达·芬奇日记长达13000多页,至今仍在影响科学研究。2005年,一名英国外科医生还利用达·芬奇设计的方法做心脏修复手术,这件事情本身就让人吃惊,你若知道达·芬奇当时连人体循环系统工作机理的一点概念都没有时,那简直就是惊诧了。
第二名:尼古拉·特斯拉(美国)
最著名的发明:无线电
虽然尼古拉·特斯拉生前没有因此得到认可,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最终还是肯定了他的专利申请,确认是他而不是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
特斯拉也许就是为标新立异而生的。虽然他发明的一种称做“交流电”的输电方法应用至今,其实他研究的焦点集中于电的理论应用(遗憾的是许多研究成果仍停留在绘图板上)。就是这个总是自己制作实验设备(比如用来聚集电能的著名的特斯拉线圈)的特斯拉,提出了范围涉及从X射线到地震仪的一系列观点。
最酷的事实:特斯拉直到生命快要结束时还在研究一种致命射线。他的观点听起来有点象科幻故事,美国联邦调查局确实也看不出什么有趣的东西,结果胡佛总统只好下令将特斯拉的科研资料收走并宣布为“绝密”。
第三名:亚历山德罗·伏特(意大利)
最著名的发明:电池
伏特虽然没有发现电,但是他却想出了一个可将电携带的好点子。要知道“伏特电池”可是现代电池的先驱。
伏特一生职业都在搞电的东西。早期他发明了起电盘(即一次充电单板电容),一年之后致力于封闭室燃气点火发电实验,在此过程中他发现了沼气(甲烷),即今天家庭普遍使用的一种气体。然而真正使其出名的却是“伏特电池”,其实就是一堆锌片和铜片交互排列,再加上两种金属片之间为增强导电性而浸了盐水的布料而已。但就是这种粗陋的电池向世界展示了如何利用金属-化学组合生电的奥秘。
最酷的事实:1810年,拿破仑授予伏特伯爵称号,以表彰这位伟大的意大利发明家。但荣誉并未就此打住,1881年,以其名字作为电压的单位“伏特”。
以"科学家的品格"为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
以下是介绍英国伟大的科学家和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
NO BOUNDARIES
imagine this:you are enty-one years old and a promising graduate student at one of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One day,your doctor tells you that you have an incurable disease and may not have more than elve months to live.How would you feel?What would you do?Most of us would probably feel very sad and give up our dreams and hopesfor the future.Here is what Sphen Hawking thought:
(There did not seem)much point in working on my PhD--I did not expect to survive that long>Yet towyears had gone by and I was ont that much worse.Infact things were going rather well for me and I had got engaged to a very nice girl, Jane Wilde.But in order to get married, I needed a job,and in order to get a job,I needed a PhD.
Instead of gining up. Hawking went on with his research,got his PhD and married Jane Nor did he let the disease s him from living the kind of life he had always dreamt of. He continued his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 and travelled around the world to give lectures.In 2002,Hawking visiter China and spoke to university students on Hangzhou and Beijing.As his disease has disabled him,Hawking has to sit in his now-famous whellchair and speak through a puter.He told the students about histheories and thoughts on some of the greatest questions:What is time,how did the universe begin,and what exactly sreblack holes?
Hawking became famous in the early 1970s, when he and American Roger Penrose made new discoveries about the Big Bang and blacd goles.Since then ,Hawking has continude to seek answers to ques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In 1988,he wrote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which quickly became a best-seller. Readers were pleased and surprised to find that a scientist could write about his word in a way that ordinary people could understand.
In the bood ,Hawking explains both what it means to be a scientist and how science words .He tells readers how discoveries are made and how they change the world.Science,aording to Hawking is often misunderstood:people lften think that science is about "true"facts that never change. Scientists,on the other hand, hawking writes, know that their job is never finished and that even the best theory can turn out to be wrong .
A scientific theory is the result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Scientists look at the world and try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what they see .First. they carefully observe w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o explain what they gave seen,they build a theory about the way in which things gappen and the causes and effects.Finally, the scientists test the theory to see if it matches what they gave seen and if it can predict future enents. If what they are observing can be tested in a practical way ,scientist will use experiments.But if, lide Hawking, they are studying something that is too large or too diffcult to observe directly, they will use a model to test the theory.
People who listen to Hawking 's lectures sometimes find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him ,because his thoughts and ideas often seem as large as the universe he is trying to describe.The speech puter is not the problem.In fact, piople who hear it often say it sounds just likea guman voice.Hawking is happy with it ,too."The only trouble ,"says Hawking, who is British,"is that it gives me an American aent."
PS:打得有点急,可能有的词会打错,有不通顺的地方要仔细思考,这是高二年的课文,难度适中,生词不明白要勤查词典,衷心希望你能学好英语!
牛顿
Isaac Newton was born on December 25, 1642 (by the Julian calendar then in use; or January 4, 1643 by the current Gregorian calendar) in Woolsthorpe, near Grantham in Lincolnshire, England. He was born the same year Galileo died. Newton is clearly the most influential scientist who ever lived. His acplishments in mathematics, optics, and physics laid the foundations for modern science and revolutionized the world.
Newton was educated at 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 where he lived from 1661 to 1696. During this period he produced the bulk of his work on mathematics. In 1696 he was appointed Master of the Royal Mint, and moved to London, where he resided until his death.
As mathematician, Newton invented integral calculus, and jointly with Leibnitz, differential calculus. He also calculated a formula for finding the velocity of sound in a gas which was later corrected by Laplace.
Newton made a huge impact on theoretical astronomy. He defined the laws of motion and universal gravitation which he used to predict precisely the motions of stars, and the plas around the sun. Using his discoveries in optics Newton constructed the first reflecting telescope.
Newton found science a hodgepodge of isolated facts and laws, capable of describing some phenomena, and predicting only a few. He left it with a unified system of laws, that could be applied to an enormous range of physical phenomena, and used to make exact predications. Newton published his works in o books, namely "Opticks" and "Principia."
Newton died in London on March 20, 1727 and was buried in Westminster Abbey, the first scientist to be aorded this honor. A review of an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will reveal at least o to three times more references to Newton than any other individual scientist. A 18th century poem written about Sir Isaac Newton states it best: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科学家的贡献,精神,品格
居里夫人有执着忘我的工作精神这种品格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三、两人的一次对话上——“一天,疲劳之极,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 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表现了居里夫人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
赞美科学家的文章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莱考大学,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后来在费拉拉大学获宗教法博士学位。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名为“神医”。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哥白尼在1506~1515年间已经写成“太阳中心学说”的提纲——《试论天体运行的假设》,可是《运行》一书却直到1543年他临终时才出版。他在《运行》一书的“序言”里提到这种情况时说:“在漫长的岁月里,我曾经迟疑不决。”
哥白尼对于这本著作的出版,为什么要“迟疑不决”呢?原因就在于他害怕教会对这一新兴科学理论的迫害。
早在哥白尼旅居意大利的时候,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就重新颂布“圣谕”,禁止印行未经教会审查的书籍,可疑的书籍一律焚毁。
1506年哥白尼从意大利归国时,就亲眼看到宗教裁判官对胡斯分子的血腥镇压,许多密谋聚会的人都被抓起来活活烧死。在哥白尼的一生里,波兰国境内至少进行过300次以上的宗教裁判活动。哥白尼也经常受到威胁和迫害,在他担任弗隆堡大教堂修士的瓦尔米亚教区,他舅父务卡施大主教死后,几个继任的大主教都三令五申地“查禁邪教”并对修士们严加监视。他们认为哥白尼是个“叛教者”,直到他临终时,身边还有上司所布置的密探和奸细。
主使迫害哥白尼的,是波兹南宗教裁判官堆霍兹乌施,他是一个焚书的狂徒,后来升任波兰大主教。他连哥白尼的亲戚朋友都看成眼中钉,恣意迫害,其中包括修士亚历山大·斯古尔捷特和女管家安娜。
斯古尔捷特虽是个修士,却信奉无神论,自己不做圣功,别人做圣功他还嘲笑。他对哥白尼十分钦佩,两人很快就成为知己。这就引起霍兹乌施和新任主教扬·丹提谢克的猜忌。丹提谢克是个很阴险的家伙,他看出如果《运行》出版,他所维护的神学殿堂就会土崩瓦解。于是,丹提谢克开始向哥白尼步步进逼。他首先要哥白尼和斯古尔捷特断绝往来遭到哥白尼的严词拒绝。斯古尔捷特后来遭到罗马教廷拘捕。
不久,丹提谢克又根据弗隆堡教长的告密,强迫哥白尼和安娜脱离关系。哥白尼和安娜同居已近十年,感情很深。哥白尼向丹提谢克这个无理的要求提出抗议,但丹提谢克胡说安娜已使哥白尼“失魂落魄”,为了他的“灵魂得救”,他勒令安娜立即迁出弗隆堡。哥白尼在悲愤之下,几次要扯下身上的僧袍,扬言要还俗。为了使哥白尼的写作工作能继续下去,安娜忍痛离开了箭楼。不久,她又被驱逐出境。
这一期间,罗马教廷对哥白尼的学说也很感惊慌。1533年,教皇克雷蒙七世曾叫人阐述“太阳中心学说”的基本原理。哥白尼学说的革命内容使教皇大为震惊,他决定想办法把哥白尼的手稿控制起来。1536年,一个红衣主教写信向哥白尼索取手稿,哥白尼拒绝了。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 (1564~1642年)曾经说过:“我一想起我们的教师哥白尼的命运,就感到心惊胆颤。”但是,教会的迫害并不能阻止《运行》的出版,哥白尼的斗争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1539年春天,一个青年学者带着许多珍贵的书籍,千里迢迢地来到弗隆堡,拜哥白尼为师。他就是德国威滕堡大学的数学教授列提克,后来成为哥白尼唯一的门生。在列提克的鼓励和支持下,哥白尼很快就振奋起来了。他们一起修订《运行》的原槁,积极准备出版。这时,丹提谢克听说哥白尼收留了一个“邪教徒”,就命令搜查修士们的住宅,看看“是否藏有充满路德教派毒素的书籍”。
积极支持哥白尼出版 《运行》的,还有他的朋友铁德曼·吉哲,铁德曼当初是弗隆堡的修士,早就了解哥白尼并一直支持他的科学研究工作。后来,铁德曼升为柳瓦巴教区的主教。他看到哥白尼的困境,就邀请哥白尼和列提克到柳瓦巴教廷作客,以便他们集中精力完成定稿工作。丹提谢克立即对铁德曼进行恫吓,宗教裁判官霍兹乌施还说在铁德曼的著作里发现了什么“荷兰邪教”,企图加罪于他。
这时,哥白尼的学说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不少的非难。新教徒 (路德派)比旧教徒更为敌视哥白尼的学说。马丁·路德曾挖苦说:“这个傻瓜想要推翻整个天文学!”《宗教宣言》的执笔人菲利普·梅兰赫东也指责哥白尼“不顾眼前的事实而想入非非。”
在埃尔布郎格城里还上演了一幕闹剧。它讽刺一个装腔作势的天文学家把自己的著作锁在柜子里,满嘴胡言乱语,最后被魔鬼套上大车送进了地狱。这个剧本当然是影射哥白尼的。原来,哥白尼那篇阐明当时连续出现彗星完全是大自然的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毫不相干的论文的发表,得罪了教会,教会就采取这种卑鄙的伎俩对哥白尼进行公开的侮辱。
尽管环境很险恶,哥白尼并没有妥协。1541年,他最后下决心将他的著作付印。
哥白尼将他几十年来心血的结晶——《运行》的手稿,交给他的朋友柳瓦巴教区的主教铁德曼,铁德曼又转交列提克。列提克因被来比锡大学请去教书,便将这本书的出版工作交给他的朋友、纽伦堡的一个出版商奥塞安德尔。奥塞安德尔曾学过天文学,他在领袖梅兰赫东的授意下,窜改了原稿,删减了哥白尼学说的一些内容,力求使科学迁就当时社会的旧有认识。
1543年5月24日,当这部巨著印好并送到弗隆堡时,久病的哥白尼已危在旦夕。御医梭尔法把书放到被子上,并把哥白尼的手放到书上,哥白尼用他的无力的手痉挛地抓住书本。哥白尼已到弥留的时刻,一小时以后他就与世长辞了。
《运行》带着遍体鳞伤,在人世间流传了300多年。
直到19世纪中叶,《运行》的原稿才在布拉格一家私人图书馆里被发现。1873年,出版了增补哥白尼原序的《天体运行》,但有关原子说的章节仍未补入。1953年,《天体运行》出第四版时,才全部补足原有的章节。这时哥白尼已经逝世了410年。
[编辑本段]【最终的胜利】
在《运行》将要出版的时候,罗马教廷正在考虑对策。1541年,红衣主教施福治向教皇休罗献策:“我建议不要理睬这种渎神的言论,因为既然恶魔已点了火,你再去给它煽风,火就会烧得更大。最好是不闻不问。”罗马教廷很赏识这个建议。同时,由于哥白尼的著作是用拉丁文写的,而且只有懂数学的人才能看懂,在市民阶层中影响不大,因此,罗马教廷在70多年间没有对哥白尼的著作明令取缔。
早在1605年,就曾有人指出了奥塞安德尔宣扬不可知论的伪撰序言的卑劣手段,这个人就是伟大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开普勒本来在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刺赫手下研究天文学。布刺赫当初很崇拜哥白尼,他曾经打发人访问弗隆堡,并取回一幅哥白尼的自画像和他生前用过的一架“捕星器”。布刺赫看到这个仪器时大为惊诧,哥白尼竟是用这么简陋的仪器来考察“天体的奥妙”。他毕恭毕敬地把哥白尼的遗像供在上位,还在遗像下题词:
“力大无比的巨人能够搬过一座山来加到另一座山上,可是雷的劈击却能把巨人制服——比起所有这些巨人,哥白尼一个人不知要坚强多少,伟大多少,幸福多少。他把整个地球连同所有的山岳举起来迎向群星,雷的劈击却不能把他制服。”但是这个丹麦人到头来并没有接受哥白尼的学说,只是崇拜而已。跟这个丹麦人相反,他的年轻的助手开普勒,却衷心信奉哥白尼的学说。他利用自己发明的望远镜,把有关宇宙结构的科学向前推进了一步。他着重说明行星以椭圆形的轨迹运转,而太阳就处于这个椭圆形的两个焦点之一的地位。这样一来,他就把哥白尼学说中所残留的托勒密理论的痕迹一举肃清了,从而发展了哥白尼的理论。
跟这个开普勒一样,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布鲁诺(1548~1600年),也是哥白尼学说的信奉者和宣扬者,他也曾发现奥塞安德尔的序言是一篇伪作。他愤慨地指出:“这是一个其蠢如驴、不学无术、狂妄自大的脚色,给哥白尼的著作附加一张废纸。”布鲁诺曾先后到过欧洲十几座著名的城市,宣传哥白尼的理论,借以打击神学的世界观。他去讲学的地方有信奉新教的国家,也有天主教的国家,即使被人驱逐,他也毫不在乎。但是,当布鲁诺发表著作介绍哥白尼学说的时候,教廷就采用了严厉镇压的手段。这是因为,布鲁诺写的是明白晓畅、人人都懂的意大利文,文笔优美而犀利,讽刺了那些拚命维护“地球中心学说”的神学家,并揭示了哥白尼学说的全部唯物主义的意义。布鲁诺推崇哥白尼为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他在《哥白尼的光辉》一诗中写道:
你的思想没有被黑暗世纪的卑怯所玷染,
你的呼声没有被愚妄之徒的叫嚣所淹没,
伟大的哥白尼啊,你的丰碑似的著作
在青春初显的年代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他在《大斋节晚餐》一文中写道:
“我们对哥白尼感激不尽,因为他把我们从居于统治地位的庸俗哲学中解放出来,……只有那种坚定不移地站在反宗教的潮流中的人,才能充分评价并颂扬他的精神。……他给自己找到坚实的立场,并毫不含糊地宣称:承认地球对于宇宙的运动,终究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因为这比认定无数天体(其中许多都比地球更为光辉而庞大)把地球当作中心的说法,要合情合理得多。”
布鲁诺联系古代唯物主义者学说,到处宣传哥白尼的革命理论,而且在宇宙的无限性和运动的永恒性方面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在重述地球只是许多行星中的一颗这个论点时,进一步指出,被地球和其他行星绕行的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它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没有中心的,是无限的。后来,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诱捕下狱,惨遭酷刑,监禁达8年之久。1600年2月17日,在罗马的百花场上,布鲁诺被教会活活烧死。
另外一个伟大的意大利学者伽利略(1564~1642年),也是哥白尼学说的热烈信奉者。他利用自制的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观测到许多足以说明哥白尼学说的现象,如金星绕太阳转动、月亮上的山和“海”,看到了繁星密聚的银河、木星的四个卫星以及太阳表面变动不定的黑子。他的许多新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伽利略曾经写信给开普勒,信上说:
“我信服哥白尼的观点已经有很多年了,我根据他的观点,发现了自然界很多现象的原因。我写过许多驳斥对立论点的文章……”
为了让教会当局也相信这种学说,伽利略献上他的望远镜,叫他们亲自去观测天空的秘密。可是教会当局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的借口是,望远镜会产生种种幻象,看到的东西都不实在。其实他们担心的是,哥白尼学说的传播会对教会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教皇乌尔本三世曾忧虑重重地说:“哥白尼的学说可能产生比路德教派更可恶的后果。”
1616年2月,宗教裁判所宣布伽利略的著作为异端邪说。3月5日,图书审查协会又宣布哥白尼的《天体运行》为禁书,禁止印行。
从此之后,教徒们不准阅读这部禁书,更不准信从哥白尼的学说。就在这种险恶的情势下,伽利略不顾禁令,在十多年间仍然坚持研究哥白尼的理论,并且用意大利文写成《对话》一书。《对话》以浅显生动的文笔,通俗地介绍哥白尼的学说。这样,哥白尼的学说就在广大市民阶层中推广开来,信从哥白尼学说的人日益增加了。就在《对话》出版以后,罗马的宗教裁判所传讯伽利略。70岁高龄的伽利略当时正在生病,他请求延期审讯,但是别人警告他,如果拒不听命就要加上镣铐,押解送审。有人奉教皇之命对他进行威胁,就要像烧死布鲁诺那样对付他。他受到了监禁,在地牢里关了4个月。这时他染上重病,精神颓丧,就向宗教裁判官递了一份供状,上面写道:
“我以严重的邪教嫌疑罪被捕,这种邪教就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在动……”
相传当他念到最后几个字的时候,曾经在地上跺着脚,自言自语地说:
“可是地球的确是在动啊!”后为他被判处终身监禁。
在这以后106年的漫长岁月里哥白尼的著作一直被列为禁书。直到1822年罗马教廷才颁布教令,宣布“那些讨论地球运转和太阳静止不动的著作,根据目前天文学家们一致的意见,准予印行”。
17世纪中叶后,自然科学日益进展,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日渐巩固,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物理学家牛顿(1642~1727年)。他写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用万有引力的原理解释了行星的运行,给地球的绕日公转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明。此外,科学家们还做过很多实验,证明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人类对宇宙的现代观念逐渐形成。在这同时,欧洲很多高等学校都公开讲授哥白尼的学说。例如在哥白尼的母校克拉科夫大学,18世纪末(1782年)担任天文学教授并讲授哥白尼学说的,就是当时波兰启蒙运动的倡导人之一扬·希涅德茨基。
1830年,正当欧洲的革命风暴震撼着华沙的时候,华沙斯塔锡茨广场前竖立起哥白尼的纪念像。在揭幕典礼上,波兰著名诗人尤里安·乌尔辛·涅姆柴维基致词说:“这个喜庆的日子终于来临了!哥白尼曾以半个世纪的工夫凝眸注视太阳,今天太阳终于把它仁慈的光芒倾注在他的身上……。”
这时候,从广场的回廊上响起民族剧院艺术家们的歌声:“欢迎啊,欢迎啊,大地的儿子!……”
1939年,这尊塑像曾被入侵的德国法西斯捣毁,但战后又重建起来。
在1953年2月19日哥白尼诞生480周年的时候,人们曾经广泛而隆重地展开过各种纪念活动。哥白尼的不朽之作《运行》的手稿,在他的母校克拉科夫大学展出。内容完整的《天体运行》第一卷,也在这时候出版了。哥白尼受到全体进步人类的爱戴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