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战场鬼子骑兵被全歼 没上过一天战场,没杀过一个鬼子,此人竟被誉为国宝级抗战功勋
没上过一天战场,没杀过一个鬼子,此人竟被誉为国宝级抗战功勋
翻开我国近代史,大家就会发现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从鸦片战争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到甲午海战的悲壮场景,中国人民几经沧桑磨难。面对积贫积弱的国家,有一大批较为开明的官员便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最终在洋务运动的作用下,晚清政府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其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的金陵机器制造局,便是当时民族工业先驱,也是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工厂(四大兵工厂之一)。该制造局由江苏巡抚李鸿章升任代理两江总督所建造,后来被称为“中国民族军事工业摇篮”。几十年后,这个兵工厂更是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厂长李承干以其才华和抱负带领这个工厂一同抗日,他虽然没上过一天战场,没杀过一个鬼子,但却被誉为国宝级抗日功勋,对国家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李承干字直卿,1888年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六岁入私塾读书。当时晚清政府腐败无能,维新思潮涌动,一批有识之士怀着“教育救国”的理念,创办新式学堂,少年李承干又入读于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学习。受大环境的影响,年少的李承干就立下了报国志向,后因为成绩优异,被竭力推行洋务运动的张之洞选派为赴日留学生,就读于东京大学电器机械科。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李承干毅然辍学回国,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他虽有才华和抱负,但无施展余地。直到1927年,国内局势稍微稳定,李承干才进入南京金陵机器局,担任局工务科科长之职。得益于晚清洋务派大臣李鸿章地位,金陵机器曾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可生产多种枪炮兴旺一时。但进入民国后,由于局势紧张机器局一度陷入停产边缘。
李承干上任伊始,就革除了诸多晚清旧制,励精图治大力改革,把一个腐败透顶的厂整顿成模范厂。李承干善于发现和团结人才,经他管理下的工厂不断革新技术、降低成本,工厂每年都有大量结余资金用于扩大再生存。当时李承干是出了名为人耿直,对工作认真负责,但他在厂内清除腐败行为也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时常会遭到厂里人的排挤。
甚至后来还有人煽动工人反对李承干,故意诬陷其克扣工人工资和毁坏机器,幸好经过工兵署调查还他清白。由于李承干潜心研究枪械、弹药制造表现极好,遂擢升其为金陵兵工厂厂长!任厂长后,李承干为了降低武器机械的费用,不断的改进国外的工艺,与此同时,他还自主研发武器的生产,所以在当时进口一枚迫击炮弹需要12块的情况下,李承干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后,竟将生产成本控制在了5块左右,而这还得得于技术的不断改进。
然而就在工厂发展得红红火火时,全面抗战爆发了。幸亏李承干未雨绸缪,在兵工厂实行军事化管理。当内迁命令下达时,几乎所有工厂都是手忙脚乱,唯独金陵机器局有序撤往大后方。在奉命内迁中,李承干发表重要讲话,鼓励职工为国忘私,同心同德,奋力捍卫祖国。1938年2月,全厂西迁基本结束,李承干又在最短的时间里恢复生产,仅用三月新厂便在重庆复工,其速度之快,堪称奇迹。
自此,金陵兵工厂也奉命改称兵工第二十一工厂。在此期间,李承干研制的宁造24式马克沁重机枪、82迫击炮等武器性能精良,享誉于兵工界,曾获嘉奖9次之多。1944年,李承干又主持设计了120mm迫击炮。该炮最大射程三公里,既能曲射又能直射,重量却仅有欧洲产品的一半,被战士们成为“攻守利器”。随着抗日战争的持久,兵工企业合并、调整,在日寇投降前,已发展成拥有3000多部机器设备,1.4万多名职工,是大后方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有资料统计,自1938年至1945年,21兵工厂生产各种枪支32万余支(挺),炮弹近400万颗,有力地支援了抗战。李承干主政兵工厂,常常以厂为家,勤奋实干,清廉自律,因其业绩突出。单从产量看约占全国兵工厂武器总产量的60%,光是步枪,每个月的产量就可装备一个作战师。
在抗日战争这些年,李承干虽然没上过一天战场,也没杀过一个鬼子,但他呕心沥血为国家军队源源不断输送各种各样的战备资源,为击败日本军队做了极大的贡献,被誉为国宝级抗战功勋。后来鉴于内战爆发,李承干不愿意看到自己生产的武器用于同胞相残,便主动辞去厂长一职。那时经李承干所制造了中国一半的轻武器,所花的经费达数亿之多,而李承干的却一生清贫,离职时所携只有几个装衣服和书籍的旧肥皂箱。而李承干因忙于工作也未曾嫁娶,常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自勉。
新中国成立后,李承干出任国家计量局局长,期间他也和工人们一起吃住,晚年李承干因患病,常常随身携带一纸遗书:“我年老血压高,当随时有晕倒之虞。我的遗体可送给协和医院或北京医学院学生做实习解剖之用,或者就地火葬,用不着装殓,也不要开吊。”

1958年12月,李承干因病逝世,享年71岁。最后我们要说李承干一生都精力奉献给了伟大的祖国,把“家国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民族气节展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优秀的中华儿女当被后世铭记,被大家所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