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桥横铁索寒所的意思 大渡桥横铁锁寒是哪里的诗句
大渡桥横铁锁寒是哪里的诗句
大渡桥横铁锁寒是哪里的诗句
md 《长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
满意请采纳
md诗词《大渡桥寒铁锁琏》是哪首?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大渡桥横铁索寒的铁锁是哪个省的什么桥?
大渡桥就是泸定桥啦,小学课本里有.泸定铁索桥坐落在四川省泸定县城西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渡桥横铁锁寒写一篇200字的文章
“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歌词写的是大渡河和泸定铁索桥。现在,我们便可以慢慢的欣赏这河与桥了。
来到泸定桥前的桥台里,看看那桥下的大渡河,河水汹涌澎湃,不时有大浪冲天而起,俯冲而下,溅起阵阵水花。气势不差于黄河。在抬起头来,看看这条孤零零的铁索桥,摇摇晃晃,桥宽两米多,大概三米,桥中间有九根绳索,上面铺有三条木板,每条木板容得下一支脚。桥两旁分别有两条很粗很长的铁索当作扶手、栏杆。桥下是奔腾的河水,爷爷牵着我走,我们一步一步地走,桥摇摇晃晃,走在上面就像荡秋千开着下面和红色的大渡河的河水撞击在岩石上,溅起几米高的浪花。弄的我心惊胆寒。我们跟着队列走,涛声震耳欲聋。妈妈走在我后面,“不要看下面。”妈妈提醒我。我马上抬起头。前面有个叔叔走过来,我们要让道了,我的手紧紧地抓着爷爷,脚慢慢的移动,我心里很紧张,最终还是走过了这段险路。
抬头一望,快到了,我加快了脚步,走到了终点的楼台。回头望望这一百多米的铁索桥,想起了红军飞夺泸定桥以及这首诗——《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这句诗写( )的情景
写红军渡金沙江、泸定桥时的情景。
金沙江的浪涛拍击着陡峭的两岸,给人以暖热的感觉;红军在阴冷的天气中夺桥泸定桥的铁索横悬在急流的河面,给人以寒冷的感觉。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诗中“暖”,“寒”是什么意思
“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表现了红军的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为什么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在炎热的天气中渡江,金沙江的浪涛拍击着陡峭的两岸,给人以暖热的感觉;红军在阴冷的天气中夺桥泸定桥的铁索横悬在急流的河面,给人以寒冷的感觉。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金拍水沙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挢横铁索寒。是md诗词、长征(七律)中的其中一句,描写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呵飞夺卢定挢`抢渡金沙江的战斗场面。

大渡桥横铁索寒故事的便概
大渡桥横铁索寒 指的是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
1935年5月25日,红军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
为阻止红军过桥,狡猾的敌人拆掉河了桥上的木板,只留下13根铁索。
但是,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沿着铁索匍匐前进,一举夺下桥头,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大渡桥横铁索寒。“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对飞夺泸定桥这场恶战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金沙水拍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诗句中大渡指的是什么
大渡河 大渡河(藏语:rgyal rong rgyal mo rngul chu),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中西部,大渡河是中国岷江最大支流,是长江的二级支流。[1]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巴颜喀拉山南麓,向南入四川省分别流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市,长1155千米。
大渡河主源大金川发源于青海、四川边境的果洛山,在四川丹巴县与小金川汇合后称大渡河,至乐山市入岷江,长909千米,流域面积82700平方千米,其中在金口河段的金口大峡谷最为著名。[2]
大渡河流域为中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212处,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大渡河水力理论蕴藏量丰富,可开发装机2336.8万千瓦。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经强渡石棉县安顺场渡口和夺取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