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 中美教育差异
中美教育差异
中美教育差异, 中美教育的差异在哪里?
中美教育的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美国教育重视知识非他人传授,学生自我领悟是根本;
第二是美国教育的目标不在高分,而重在引导和启发;
第三是美国教育的内生性驱动力比外部强加的力量大很多。
中国式教育——义务教务
【简称】义务教育又称免费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基本特点。
【目的】民国时期的文盲率,一般认为是80%,比如md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刚刚成立百业待兴,但中央领导一步到位把义务教育年限达到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体现了国家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坚定信念。
【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统一实施的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的学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实施务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支持义务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教育性质】

中国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为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1.公益性
所谓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和免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如修订的义务教育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2.统一性
统一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理念。在新法中,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这些与统一相关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来。
3.强制性
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政府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中美教育的差异
1.中国与美国教育的差异首先在于两国初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同:
中国初等教育将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好处高分看成首要目标;而在美国,初等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2.对待成绩的态度不同
对中国孩子来说,一份不好的成绩单会使他收到来自各方压力.然而在美国,每个学生年终的成绩单都时间私人的物品.家长方面也不会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分数在大人心中比能力要差得远.而中国大部分学生的目的是"那高分".
3. 两国在知识观是存在差异:
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灌输,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和对知识的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
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和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即中国教育的静态与美国之间的动态差异,这一动一静这反映两国知识观的差异.
4.两国在提供该学生的环境上不同:
美国的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就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材料的运动研究方法的能力.
而中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采取的是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才能做学问的相互脱节的两阶段战略.
5.两国课程设置不同
比如关于外国语言的学习.在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只有英语一种(除专业外).这是教育系统为全体学生做的统一选择.
而在美国,学生选择德育的就大得多,包括西班牙语,发育,拉丁语等.还有在美国不用教材的课是存在的,他们通常叫做"家庭生活"课,.
课程内容包括缝纫,烹饪和增强自信心等等.他教给学生的是书本以外生活之中的事情,是作为一个人或者的必需.他教给学生如何生活
6.教育模式和高考制度不同:中国的启发式教育存在着一个弊端,就是其实一直到某一个问题的答案通过诱导学生,使他们找到"唯一的答案".
在美国学校的教学法,除了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教师一致的正确答案外,还给与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去探索教师和学生都没未知但却客观存在着的潜在答案.
在中国,除了少数人才不用看"高考"分数外,其余的均以"高考"成绩为录取人学得最重要的,唯一标准.但在美国学生年年都参加各类考试中的至少一种考试,一次失手,情有可言;两次失手,也可以理解……因此,这些考试成绩就可作为非常重要的录取入学考量标准.
7.学习负担不同:美国几乎每周都回放一天假.但在中国,周末可能被无情占有,就连绚丽多彩的假日也会因繁重的作业的充斥而黯然失色.
8.家庭教育不同:
1)美国教育小时管得严,美国父母会立下许多规矩,而孩子越大管得越松;中国父母恰恰相反,小时候百般溺爱,长大处处限制,甚至连大学专业,恋爱都横加干涉.
2)美国教育注重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这个教育差别使得美国孩子比中国更具自立性.
建议
中国的考试制度改革,教学改革与学生减负,是教育整体改革的三个方面,而考试制度是"牵一发而动身"的关键.只有应试教育改变了,素质教育才能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
美国是在创新有余而基础不足的前提下以抓基础来补不足.我国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我们是基础有余而创新不足,因而我国教育的完善必须抓创新来补不足.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应的是不同的文化内涵,适宜美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方法或教育体制并不一定适应中国现在的社会.总之,我们需要的是本土化和国际化结合的现代化教育.
中国现行在实行的新的教育体制,正逐步的改正教育的缺陷,趋向于多元化,国际化,这正是研究教育的成果所在.也是我们的本意.
中美教育差异英文
是翻译这个题目吗?中美教育差异
The distinction of education beeen China and America.
中美教育方式差异
关于考试的差异:
中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淘汰之。
美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善之。
美国学校的考试机制是学什么,考什么。
中国学校的考试机制是考什么,学什么。
学什么,考什么,是考试为教育服务,考什么,学什么,是教育为考试服务;考试异化,导致教育的异化。
求《中美教育差异》英文作文
The Differences of Education beeen China and U.S
Based on checking the extensive literature and summing up the evidence, it is clear that study about differences of higher education beeen China and US has carried out a lot which mainly explaines the differenc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of higher edcation be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uch aspects mainly includes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traditio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reform measures.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differences, advantages and evils of both educational systems have been evaluated respectively, an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also put forwords. By summary, the detailed conclusions are listed as follows:
US is a open society. The society's openness urges the American college to abandon old educational thoughts which European traditional universities stick to, adopt the open policy to absorb all advatanges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establishe a diverse and open education control system which emphasizes on the actual effect. US is the biggest imigrant country which has very strong containing nature in the culture. American economy ephiseizes on the practical value, matter rewards as well as individual value realization with fast development, rich material life, strong material idea and etc[2].
Us’s higher education was considered as the best education in the world. Comparing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beeen American and China, people's universal view will be: China's elementary education aims to build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with more study and less thought; while US's education aims to bulid such an education to raise the creativity with less study and more thought. Now Chinese students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intalents with few intelligence and high scores. What causes for such a view? Because the Chinese students study more, actually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 and cannot study for the purpose of application.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he idea of unifying the study and prctice.
US's educa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raise student's self-confidence,independence,spirit of supporting oneself, but China's education emphases on training the students to be strict,rigorous spiritual.Obviously, Chinese education may fruitfully develop and ultilize the function of cerebrum, but US’s higher education could expand the function of cerebrum by ultilizing and synthesizing the information outside.
Each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as economic system’s reflection serves for the economy; US education aims to adapt for society demand, they explicitly stipulate three big functions including education’s service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The manifest of servic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ty curriculum is to meet the social need, set up special curriculum and specialty which the society needs; In China's universities, during quite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ty curriculum lacks the change and couldnot follow social demand.
In order to adapt the society, the American universities has established many specialties and curriculum of choice for students; The students choose or transformate specialties and schools aording to own interest and hobby. The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s extremely diverse and flexible, which is solo in the world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student may choose the specialty aording to own interest and hobby, but change of specialty in the school is not easy, and transformation of school is more difficult.
When American school inspects the result of student, they emphasize more on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the question but not the ability of memory or description. The American students donot need the mechanical memorizing, but display creative thought as far as possible; This can cultivat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raise the ability of doing it byself and make the study be one kind of creative action.Many teachers still adopted old teaching ways in the Chinese universities, thus take a test which needs mechanical memorizing.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nections be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national politics, economy, science,culture, military relation is day by day closer. The higher education is vigorous and upward, and it not only simply performances for the growth of quantity, but especially has had the huge change in the nature[1]. The advanced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 a thesymbol of national strength.
We should clarify the difference of higher education beeen China and American, at the same time absorb the advantges to profit from the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so as to faster the reform andthe development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中美教育差异英语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手段有三种,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授课;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三是:教师与学生融合在一起的课堂授课。《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作者林大津先生认为:相对说来,英美学校比较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而中国学校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课几乎压倒了任何形式的学生讨论。前者鼓励“一言谈”,后者习惯于“群言谈”。本文目的就是对“群言谈”与“一言谈”先作分别论述,然后比较两种教学方式的各自特点,最后得出两者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结论,提出以教师与学生融合在一起的课堂授课方式。所以本文主要分以下三个部分论述。
一、中国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言谈”
先看这么一个例子:有一个中国英语教师上的一节英语课。他刚走进教室,全班学生起立:“Good morning, teacher!”.老师说:“Sit down, please!”开始上课,教师见学生个个挺胸拔背,全神贯注,认真听讲,教室里异常安静更是欣喜非常,教师很高兴,笑着说:“Ok, today we’ll learn the new lesson.”于是老师就开始了他的上课艺术,学生就开始了他们的一堂课笔记工作,教室里仍然是“Be quiet!”,老师在讲台上,认真板书,学生认真做他们的笔记。临近下课时候,老师忙说:“Today, we learn so many ideas. After class you must remember all. Now the homework is ………”1这便是典型的中国“一言谈”课堂:由教师一人侃侃而谈,学生埋头做笔记,很少提出什么问题。
(一)与“一言谈”有关的课堂气氛
中国英语教师注重“为人师表”, 教师授课内容仅限于课本及考纲要求,对于一些与考纲相距较远的知识,因时间和考试限制,总是爱莫能言,对于知识点总是有条不稳的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按步就搬。老师上课往往着装整洁,神情严肃,一般端立于讲台或跺步于班内。
课堂中,因为课堂教学量的问题,也较少长时间让学生思考一两个问题;对于学生提的问题也只作简短回答;做为英语老师本应让学生多参与课堂的表演,往往不得不化为课后去完成;往往教师上课时会出现一些拖堂,占用课余时间等现象。而且,学生也只是一个劲的抄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如果老师不板书就不知道要干什么。常常老师讲得满头大汉,学生抄得筋疲力尽。
总之,中国教师上课大都属稳重型。他们认认真真备课,逐条逐点解释,课堂不说与课文无关的话(许多学校将这一条写进了“教师守则” ),讲究课堂秩序,打手势等非言语表达方式,只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掌握得比较“有分寸”,极少有什么夸张动作,也就是说,原定的计划要比一时的灵活性发挥重要得多2。没办法中高考的指挥棒牵引着我们。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因为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学习评价和升学依据,报考英语专业的同学,英语成绩要好。学生只能针对考试而学习,上课只能跟着教师围着考纲转,认真听教师讲一些英语语法等内容,仔细做好有关课本知识的笔记。极少花时间去考虑教师讲的是否正确,课本知识是否已经过时等一些与考试无关的问题。
(二)产生“一言谈”的主要原因
首先,英语是时代的产物,我们直到70年代才把它引入国内课堂,才成为我们教学的要求。它在中国产生就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它的发展缓慢。当然不可能一下子成为教学的主流。做为承担这一使命的中国英语教师,生长在中国,毕业与中国学校,他们的思想受中国传统的教育很深,何况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使命自然地把教师摆在了居高临下,无所不知的地位3。再加上中国向来尊崇孔孟之道,“师道尊严”、“子曰诗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等几千年的教义更是确立了教师在教育教学的主导性、权威性地位。这种地位使教师可以掌握课堂的气氛、控制学习的方向。而学生只能带着尊敬的神情去聆听父亲的教诲。这样,师生之间不是平等讨论者的关系,而是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这必然导致中国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言谈”局面。
其次,在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发展史中,不仅教育家,包括国家统治者,在谈及教育问题时,都倾向于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办教育。他们不是不重视教育,而是更多地强调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现代教育界对教育理解仍与教育史上对教育的理解相似。《教育大辞典》中注释教育一词:“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4这一理解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模式,还影响到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其中狭义的教育定义的“教育者施加影响”说法就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谈”的教育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再次,中国教学的“一言谈”不仅有以上的传统因素,也有现实需要。在许多人心目中,英语是一本很重要的科目。升学率历来是衡量学校及个人的尺寸,考试本身又是一个指挥棒,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成为一条习惯老路,非走不可。大学生也要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才能顺利毕业,而考试类型大都要死记硬背一大堆事实材料才能对付过去。听课、记笔记、背笔记,而后才能“过五关,斩六将”,哪有时间搞“群言谈”?5
(三)中国“一言谈”的教学效果
中国“一言谈”英语课堂教学不仅具有知识容量大,对学生要求高等特点,而且在教学的严谨性、严肃性方面都是无懈可击的。这样,在知识上给学生打下了系统扎实的基础,也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词汇,语法,阅读,以及外语听、说、读、写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我们也常常听说,华人在各种各样的英语比赛中都数一数二。这些都说明:“一言谈”教育出来的中国学生具有基础知识扎实,学习刻苦,学习目标明确等优势。正是这些优势,使中国人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但因为“一言谈”的教学方式,中国英语教师习惯“满堂灌”,使学生养成了只知道被动地记,不爱提问的习惯。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习惯于过多地依赖教师和课本,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有这么一个笑话,话说一个大专生在一次旅游中,想叫一位“foreigner”照相,不懂得说,尽然用手势比画半天,才让他明白。还有很多类似的话题,有的学生学到中学毕业,最基本的口语都不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英语同行的思考6。
而且“一言谈”还带来了课堂不活跃,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活动得少的弊端,学生背的功夫好,演讲、表达和动手能力较差。同时也造成学生阅读面不广,查找资料,做课题困难等问题7。最明显的事实,中国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就不好。
二、美国课堂教学的“群言谈”
也先看下面一个例子:美国中学的一节英语课中,美国教师一进教室,即向全班学生开宗明义“ Today, we’ll learn a story about Mark Twin. Now you may ask each other. Answer my questions. 1.Who is Mark Twin? What did he do? 2.What about the story? 3…”每四个同学一组。学生纷纷聚成小组,有上网查资料的,有七嘴八舌议论的,还有两个小组干脆举行辩论赛,老师也参与讨论,课堂气氛异常热烈。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还在议论Mark Twin的话题,听课的人们觉得纳闷,问老师:“这节课你并没有告诉学生结论啊?”老师答:“我也不知道如何告诉学生?让他们各说其是吧。” 这便是美国课堂教学的“群言谈”。伴随“群言谈”有以下一些课堂氛围:
浅谈中美英语课堂教学的差异 来自: 书签论文网shu1000.
(二)与“群言谈”有关的课堂氛围
英美教师,尤其是美国教师,上课的风格颇具戏剧性。课堂总体气氛比较随便,学生上课可以吃东西,翘二朗腿,有的教师讲课时嘴里还嚼着口香糖。8有一些美国教师,如前面所举的一个美国教师,讲课到兴致处,竟坐到讲台上去,讲得有声有色,全无中国人所看重的课堂仪表。外国教师讲课缺乏系统性,一个问题尚未解释清楚,又跌到另一个问题,有时爱讲与课文内容无关的事。9
美国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对于学生提问多多益善。提问内容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他们认为学生问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好的、有意义的。他们一贯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不完善的答案”。由此美国学生很好问,有位北京教师到美国去上课,一节课学生一直问着有关中国的问题,他就整节课回答着问题,备好的教案一点也没用10。美国学生除了好问,他们还积极参与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美国学者认为:学生参与发言越多,说明教师上的课就越成功。所以那位北京教师的课虽然简单,但在他们眼里却是成功的。当美国教师遇到无法回答的问题时,总是诚挚地说:“Sorry,I don’t know. Let’s discuss it .”不施瞒天过海之计,必定使学生的思想穿越时空,联想无限11。
总之,英美学校强调学生应多思考,多提问题,鼓励学生难倒教师,乃至超过教师12。
(二)产生“群言谈”的主要原因
第一、这是由美国教育家对教育的理解决定的。翻开教育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教育一词,英语为Education,原语由拉丁这Educare而来,意为引出。言引导儿童之固有性能,使之完全发展也。这是西方教育对教育的最早理解,这种理解使得他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更注意教育的引导作用。在西方教育史上,许多教育家在论及教育问题时,都提倡要适应人的自然发展。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20世纪的杜威,教育的引导功能被他们发挥到了极致13。
第二,“群言谈”是美国特殊历史的产物。美国于18世纪独立,它是个多种族、多民族、多文化的移民国家,工业起步早,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是个“没有婴幼儿时代,只有青年时代”的国家,因此文化的背景致使其社会多元化14。反映在学校教育中,必然形成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自然就为师生间的平等的课堂讨论奠定了基础。
第三,美国的国情培育了“群言谈”。美国人口少,学校多,只要交得起学费,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大学,况且他们不存在统招统配问题,学生完全按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来选择专业。中途辍学,然后又返回这学校,念完规定的课程,修满规定的学分,这也是司空见惯的。文科考试题型,具有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造的论文测试。所以教师上课重启发、重讨论、重形象、重生动,一句话,重“表演” 15。
(三) 美国“群言谈”的教学效果
美国教师上课时,常常把很多时间留给学生来发表意见,并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各种设想,最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来总结。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印象很深刻,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美国学生学习灵活,业余爱好多,课外活动多,思想活跃,走上社会后,不断“跳槽”(job-hopping),社会适应性强16。
课堂中,美国教师给学生充分时间去思考问题,给他们足够空间去展开想象,给他们足够机会去提出质疑,也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故学生自学能力,及他们查阅资料以完成作业,运用资料以进行课题研究,进行社会实践,自己动手的能力都相对较强。
美国的“群言谈”的教学方式采用一对一或随时质疑的对话和讨论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和探究本性,使学生在对话与讨论中学会协作,学会聆听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块沃土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以滋长。尤其可贵的是,教师时常为学生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而不求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从中不仅深化理解了问题并掌握了大量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17。
当然,因为“群言谈”课堂教学的不严谨性及其缺乏系统性,再加上课堂教学内容简单、要求较低,所以美国学生会有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有些学生结业后仍不具备起码的阅读和计算能力。再者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给了学生较多的自由,一些学生也易养成缺乏纪律、自由泛散等不良习惯。在各种英语比赛中,中国学生一再走在外国学生的前面。
三、中国的“一言谈”和美国的“群言谈”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通过对比,我们了解了“一言谈”和“群言谈”各自的长处和不足。两种不同教育观念和方式培养出不同特质的人。如果能把中国人的含蓄和美国人的开放,中国人的刻苦钻研和美国人的创造精神,中国人的脚踏实地和美国人的浪漫、富有想象力结合起来就好了。也就是说,如果中美的课堂教学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中国课堂授课能在其传授给学生大容量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课堂活跃程度,多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善于发问,勇于发言,勤于动手,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批判性和发散性思维,;而美国的课堂讨论能在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个人潜力的同时,也能严格要求学生,让其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那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就会完善了。这就是我要主张的教师和学生融合在一起的授课方式。
总之,创新教育,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迫切任务对于中美课堂教学的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在21世纪的中国,教师只传授课本知识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所以,中国需要教育改革,中国需要素质教育。
中美教育的差异及优劣势
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想请你有时间看一部电影《高考1977》,这个电影是我们中国为数不多的有点意思的电影之一。当然这是题外话。
中国的教育模式就是考试型的(其实国外也是这样,后面再说),考试本身并没什么错误,但是我们今天的教育体制有问题。最为令大家激动地自然要数高考了,这种为高校选拔人才的方法是有问题的,十多年的时间,一场考试就决定了一切,这很明显是很武断的,不能保证被选拔出来的人真的是优秀的人。另外就是中国的授课方式,以及学校的文化都是非常不好的,导致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校越是逼着学生学习,学生越是讨厌。因此,我们多少都会对学校有一定的 “仇视” 心理。我个人觉的中国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制度的问题,如果能制定出来好的制度,并得到实施,那中国的教育应该会走向好的方向。
国外的教育他们也是要考试的,只不过他们的最终成绩都是有好几部分组成,像平时成绩,作业成绩,考试成绩,等。这样最后的成绩更能反映出来这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另外国外的同学选择的空间非常的大,也就是说他们的体制很宽容,这样最后才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效果,不会像我们都是一个样子。
你想想,仅仅靠那几张试卷就决定一个人的何去何从,显然是很武断的结果。中国的教育界也在寻求新的教育方式,这是值得高兴的地方,但是要知道这种问题解决起来不是三两天的事,所以很慢,效果不会立竿见影。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美教育在哪些方面有差异
中美教育的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美国教育重视知识非他人传授,学生自我领悟是根本;
第二是美国教育的目标不在高分,而重在引导和启发;
第三是美国教育的内生性驱动力比外部强加的力量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