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历史名人榜 郅姓历史名人
郅姓历史名人
郅姓起源
郅姓人在山东境内的聚居地主要在济南商河、滨州惠民、菏泽牡丹区鄄城曹县、泰安、禹城等地。
全国范围内,北京、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天津、内蒙古安徽等省都有郅姓人分布。其中,河南巩义郅姓人较为集中。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紫云镇下有郅庄,全村多数都是郅姓。1主要来源编辑《潜夫论·志氏姓》记载:“姞姓之别,及汉,河东有郅都,汝南有郅君章姓音与古同,而书其字异。”
因为姞姓是黄帝之二十五子所的十二姓之一,所以此支郅姓当为黄帝后裔。《古今姓氏书辨证·五质》记载:“郅:商时国名。
后世因以为氏。”2历史典故编辑成语:钟鸣鼎食释义: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
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1]出处:《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
马医,浅方,张里击锺。”[2]意思是说:“磨刀本是小手艺,而郅氏靠它富到列鼎而食。
卖羊肚儿本是微不足道的事,而浊氏靠它富至车马成行。给马治病是浅薄的小术,而张里靠它富到击钟佐食。”
3历史名人编辑郅都:(生卒年代待考),西汉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汉景帝时期维护封建秩序的名臣。长沙太守郅浑以及其子、冀州太守、尚书令、京兆尹郅寿,晋有郅辅,唐朝有节度使郅昌,元朝有武安尹郅朗,明朝有滕州判官郅周义,当代有战斗英雄郅顺义等。
[3]4没有郅姓人的郅家庄编辑“我对姓氏比较感兴趣,在咱济南著名的华山西边有个村子叫郅家庄,我曾经去过。据说那里以前有很多郅姓人居住,但是现在已经没有郅姓人了。
郅,是个比较少见的姓氏,贵报是不是可以关注一下?”王克明是一位70多岁高龄的热心读者,在连续关注了本报《人文壹周》关于山东稀有姓氏的专题报道后“按图索骥”,拨通了本报电话。“郅”这个姓氏便随即走进了记者关注的视野。
“据我所知,禹城地区没有其他郅姓人的聚集村镇了,郅辛村郅姓人的规模在省内也算是数得着的。”祖籍山东禹城市辛寨镇郅辛村的郅建勇告诉记者,他的老家郅辛村共有村民700多人,郅姓人占了50%,有300多人。
“我也曾在地图上意外地发现了华山附近的郅家庄,当时兴奋地以为那里一定住着不少我们同姓人,后来听说这里已经‘名不副实’了。”记者刚抛出“华山郅家庄”这个话题,郅建勇便接着说道。
他同时推测泰安一带的郅姓人可能与华山的郅家庄有些渊源,这一推测或可成立,尚需进一步文献资料加以佐证。5禹城的郅姓来自惠民编辑郅九如是郅建勇的叔爷爷,是禹城地区郅姓家谱第二次修订的主要组织者。
“我们禹城地区郅姓人的一世先祖叫郅生美,300多年前为了摆脱家庭贫困携子女离开祖居的惠民来到禹城郅辛庄。当时这里叫刘家庄,一世祖到了以后带领全家辛勤劳作,人丁逐渐兴旺、家业日益壮大,到郅生美孙子一辈已经成了这一带的大户人家,村子后来就改名为郅辛村了。”
郅九如还告诉记者,七世祖晶骉(biāo)、八世祖秀村曾回老家惠民认族联宗,但当时交通不便,又无确切地址,所以未果。“现在交通和信息发达又便利,1999年,我们和惠民、商河两个地方的郅姓族人取得联系,三地以家谱为依据连了宗,还依照约定清明的时候在我们禹城的郅辛庄举行了联宗祭祖典礼。”
在究竟哪里是山东郅姓人的源头这个问题上,惠民和商河两地的郅姓人曾有过争论,但根据禹城地区郅姓人家谱的明确记载,禹城的郅姓人确乎出自惠民,“但惠民现在的郅姓人却很少了,只有30多人;而商河地区前郅家村和后郅家村的阵容比较庞大,加起来有600多人吧,是一个比较大的支派。”郅九如告诉记者。
郅九如还向记者介绍,台湾为数不多的郅姓人分布在台北、台中和高雄三地,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从山东迁过去的。而在全国范围内,位于河南和山东两省交界地的巩义市,河北的大城县、滑县、易县,山西的定襄县、闻喜县、洪洞县等地都是郅姓人相对聚集的地区。
“前两年河南恭义县的郅恒山曾和我们禹城郅姓人联系过,他去过山西洪洞,说是在那里找到了相关资料,证明山西洪洞县是郅姓的发源地。”郅九如这样说。
6历史编辑出自上古八大姓氏之“姞”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因此,上古八大姓,都从“女”旁,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关于上古八大姓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姜、姬、姚、嬴、姒、妘、妊、妫;另一说为:姬、姜、妫、姒、嬴、姞(jí)、妘、姚。
郅姓即出自第二种说法中的姞姓。姞与姬同源,都起源于黄帝轩辕氏。
据《国语·晋语四》记载:“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巳、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韦昭曾加注说明,黄帝以功德为准绳,给其中十四个儿子赐予了姓氏,其中有两个姓姬、两个姓巳,即十四个儿子分享十二姓。
十四个得姓的儿子中有一个为古代五帝之初“黄帝部族联盟”中“姞姓部族”的首领,黄帝赐其姓为“姞”,姞姓儿子得姓后建立了古老的姞姓氏族。随着姞姓氏族子孙的繁衍发展,从“姞”中逐渐派生出吉、雍、燕、鄂、密须(密、须)、阚、严、光、羊、杨。
郅姓的起源
梅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寻根溯源 梅姓来源有二: 1、出自子姓,为汤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
至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纣王所醢,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 2、出自他族所改。
据《魏书》所载,汉时南蛮有梅姓;据《旧唐书》所载,北狄奚酋长有梅姓;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姓;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有梅姓;今满、土家、彝、蒙古、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梅伯。
商末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他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淫无道,几次冒颜进谏,纣王不纳。
时有臣劝他,忠言逆耳,以免招来杀身之祸,而梅伯却慷慨陈词:“文谏死,如果人人都不敢直言,朝廷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他依然如故,凡遇纣王无道,即当庭指出,纣王忍无可忍,就把梅伯杀了,还残忍地把梅伯的尸体剁成肉酱,梅伯因冒死直言,忠贞不屈而流芳千古。武王灭商后,封梅伯之裔于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封邑为氏,称梅姓。
他们尊梅伯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梅姓发祥于今湖北黄梅一带,后不知什么原因,大批迁衍于河南汝南。
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早期的梅姓,主要是活跃在现在的河南省汝南县一带。先秦之后,才渐有梅姓人散见于史册。
秦有丹阳(治所在今安徽宣城)人梅姑,汉初有益阳(今属湖南)人梅,西汉中叶有南阳(今属河南)人梅免,新莽时有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梅福。这些史实表明,秦汉之际,大多梅姓移居相对富庶的中原一带,其他梅姓则以黄梅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扩散。
魏晋南北朝时,梅姓在汝南郡繁衍地尤为昌盛,并呈族大人众,枝繁叶茂之势,后逐渐发展成为梅姓历史上最重要的郡望——汝南郡。此际见诸史册之梅姓人依然不多,除上述汝南郡出了梅赜、梅陶父子外,还有吴兴(今属浙江)人梅虫儿。
可见在隋唐以前,梅姓已分布于今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等江南广大地区。隋代末年,农民起义军四起,加之杨广穷兵黩武,中原一带十室九空,汝南梅姓也在劫难逃,避居南方势在必行,其中有一支迁居四川。
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加藩镇割据,阉宦专权,又加唐朝所请的援兵回鹘烧杀掳掠,黄巢起义又紧随而来,社会激剧动荡,梅姓在南方分布更广,今广东一带也有了梅姓人定居。宋元之际,梅姓在江南各省繁衍昌盛,尤其以安徽宣城为最,可谓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并且此际梅姓已有人定居于甘肃。
明初,梅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江苏等地。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川,始有大批四川梅姓避居云南。
清代以后,梅姓在全国分布更广,并有渡海赴台,侨居海外者。如今,梅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多此姓,上述六省之梅姓约占全国汉族梅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
郡望堂号 梅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郡望有:汝南郡——汉置郡。治所在平舆,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
辖境相当今安徽颍河、淮河之间。 堂号: “汝南”、“华萼”、“绩学”、“宛陵”等。
宗族特征 1、梅姓历史源远流长。从梅伯到如今,至少也有三千年的历史。
2、宋、明之际,在历史上扬名立万的梅姓人士很多,尤其表现在文坛上,他们大放光芒,备受后世推崇。3、梅姓人济济多才,从地域上讲,尤以安徽宣城人为最。
如《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收录了梅姓人四十七名,其中二十名为安徽宣城人,占到了全体的百分之四十二点五。 名人精粹 梅行思:江夏(今湖北武汉之武昌)人,五代时南唐官吏、画家。
曾为翰林待诏,善画人物、牛马。最工写鸡,以此知名,世号梅家鸡,写斗鸡最精。
梅尧臣: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北宋文学家。
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员外郎,世称梅都官。其诗平淡朴素,含蓄深刻,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矫宋初空洞靡丽之诗风。
因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有《宛陵先生文集》。
梅询:宣城人,宋代官吏。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官至许州知州。
梅鼎祚: 安徽宣城人,明代著名曲作家。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称其诗文为当时之冠。
拒绝仕途,著述颇丰。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历代文纪》、《古乐苑》、《宛雅》等。
梅清:安徽宣城人,清代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
笔法挺秀,墨色苍浑,画松别饶风致。其子蔚,山水得家传,兼工人物。
梅庚:梅清从孙,清代画家、诗人。康熙年间举人,官泰顺知县。
书善八分,画善山水、花卉,脱略风格,不宗一家,旷逸有雅韵。与梅清、石涛均为黄山派名画家。
工诗,有《天逸阁集》。梅朗中:梅鼎祚孙,清代诗书画家,善书画、兼善诗文,世称三绝。
有《书带园集》。梅文鼎:宣城人,清朝天文数学家。
他曾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法,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八十余种,富于科学价值。
有《梅。
郅姓 的起源
据《诗经》、《左传》、《史记》、《潜夫论》、《风俗通》等典籍记载,随着姞姓氏族的发展壮大与子孙繁衍,其后裔在先秦时又得到一些以姞为姓的方国,从而分出若干新氏族。
以姞为姓的古老方国有南燕国(今河南延津西北)、密须国(今甘肃省灵台一带)、雍国(今陕西凤翔西北)、鄂国(今河南南阳北)、光国(今河南东部后迁光山)、阚国(今山东嘉祥北)、杞国(今河南杞县)、偪国等,从古老的姞姓氏族中分离出的新氏族则有吉氏、燕氏、密须氏、雍氏、鄂氏、光氏、阚氏、尹氏、蔡氏、鲁氏、断氏、孔氏、郅氏等。

谁知道“郅”姓的来历?就是“郅顺义”的“郅”,“王治郅”的“郅”
一、郅姓的来历: 1、据《诗经》、《左传》、《史记》、《潜夫论》、《风俗通》等典籍记载,随着姞姓氏族的发展壮大与子孙繁衍,其后裔在先秦时又得到一些以姞为姓的方国,从而分出若干新氏族。
以姞为姓的古老方国有南燕国(今河南延津西北)、密须国(今甘肃省灵台一带)、雍国(今陕西凤翔西北)、鄂国(今河南南阳北)、光国(今河南东部后迁光山)、阚国(今山东嘉祥北)、杞国(今河南杞县)、逼国等,从古老的姞姓氏族中分离出的新氏族则有吉氏、燕氏、密须氏、雍氏、鄂氏、光氏、阚氏、尹氏、蔡氏、鲁氏、断氏、孔氏、郅氏等。 2、《潜夫论•志氏姓》记载:“姞姓之别,及汉,河东有郅都,汝南有郅君章姓音与古同,而书其字异。”
因为姞姓是黄帝之二十五子所的十二姓之一,所以此支郅姓当为黄帝后裔。 《古今姓氏书辨证•五质》记载:“郅:商时国名。
后世因以为氏。” 二、郅姓历史名人: 汉朝有济南太守郅都、长沙太守郅浑以及其子、冀州太守、尚书令、京兆尹郅寿,晋有郅辅,唐朝有节度使郅昌,元朝有武安尹郅朗,明朝有滕州判官郅周义等。
【郅顺义】1918年4月生,河北怀柔人。1947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到董存瑞班,成为董存瑞的战友。
1948年2月入党,多次立功受奖,并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出席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大会。 1948年5月,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班长董存瑞担任爆破组长,郅顺义担任突击组长。
在全连誓师大会上,他们共同向党支部发出誓言:“为了打倒蒋介石,建设新中国,在战斗中负伤不下火线,牺牲了当个掩体也要掩护同志们把隆化拿下来!”在战斗中,他们互相配合,互相掩护。在进攻敌人据点隆化中学中,遭到敌人据点外围桥型碉堡里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
董存瑞进攻到桥下,因找不到放炸药的地方,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着了导火索,为解放隆化,解放全中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董存瑞炸毁敌人碉堡的同时,郅顺义趁势冲到隆化中学墙下,炸开了围墙,冲进了敌人据点。
在这次战斗中,郅顺义荣立了一次大功,并提前三个月转为正式党员。 从此以后,郅顺义自觉地处处以董存瑞为榜样,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战斗中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在解放昌黎的战斗中,在锦西阻击战、参加平津战役中勇敢杀敌,先后立八次小功、三次三等功、两次二等功、四次大功,荣获全国战斗英雄称号。
在和平年代里,也处处以md“两个务必”为尺子,坚持做到职务变了,普通一兵的本色不变;年纪大了,旺盛的革命干劲不变。多次被沈阳军区评为“艰苦朴素标兵”和模范共产党员。
郅顺义1981同志年6月离休,离休前为沈阳军区某师副政委。 【郅昆山】高级教师。
男,1959年4月出生,青海人。中共党员。
毕业于西藏大学地理专业。现任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教育体育委员会教研室。
拉萨市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西藏教育学会理事,西藏地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特约通讯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主要业绩:工作一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勇于开拓创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政治上,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大是大非的政治斗争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站在党中央一边,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业务上,著有《地理教学改革之我见》、《学生的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原因浅析》、《谈谈思想政治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影响》、《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与开展素质教育的思考》、《地理教学中的启发式》、《转变地理教育观念,展望地理教育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两处错误》等数十篇论文。1982年至1999年曾先后获得过多次“先进教师”、“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学会工作者”、《园丁赞》“优秀教研员”等荣誉称号。
参与《西藏自治区志·自然地理志》的副主编工作,1999年被中国地理学会授予“学会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百家姓中有“郅”这个姓吗
“我查过《汉书》《名人起源》等各种书籍,才知道郅这个姓源自于商周时代的诸侯国郅国。郅氏的名人还很多呢,如西汉的郅都。对,为了这个罕见的姓,我自己还专门编写了一部《中华郅姓宗谱》。”郅恒山说,他是1991年开始着手编写的,“我们村里,郅姓排名第二,是个大姓,而我本人对姓氏文化又特别爱好,所以想为我们这个郅姓作点自己的贡献。”
“我们郅姓从洪武元年(1368年)迁至现在的巩义,中间相差600多年,其中度过了26辈人了,而且没有断代。我就是从洪武元年开始记载的。在我们全县只要是姓郅的,我一户不隔,把世系全部记录下来。因为自己想统计中国所有的郅姓家族,所以我不停地奔走全国,目前已走过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全国8个省、自治区。我的目标目前只有一个,就是要完成书的出版。”
哪村有姓郅的人
郅姓人在山东境内的聚居地主要在济南商河、滨州惠民、菏泽曹县、泰安、禹城等地。
全国范围内,北京、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天津、内蒙古等省都有郅姓人分布。没有郅姓人的郅家庄 “我对姓氏比较感兴趣,在咱济南著名的华山西边有个村子叫郅家庄,我曾经去过。
据说那里以前有很多郅姓人居住,但是现在已经没有郅姓人了。郅,是个比较少见的姓氏,贵报是不是可以关注一下?”王克明是一位70多岁高龄的热心读者,在连续关注了本报《人文壹周》关于山东稀有姓氏的专题报道后“按图索骥”,拨通了本报电话。
“郅”这个姓氏便随即走进了记者关注的视野。 “据我所知,禹城地区没有其他郅姓人的聚集村镇了,郅辛村郅姓人的规模在省内也算是数得着的。”
祖籍山东禹城市辛寨镇郅辛村的郅建勇告诉记者,他的老家郅辛村共有村民700多人,郅姓人占了50%,有300多人。“我也曾在地图上意外地发现了华山附近的郅家庄,当时兴奋地以为那里一定住着不少我们同姓人,后来听说这里已经‘名不副实’了。”
记者刚抛出“华山郅家庄”这个话题,郅建勇便接着说道。他同时推测泰安一带的郅姓人可能与华山的郅家庄有些渊源,这一推测或可成立,尚需进一步文献资料加以佐证。
禹城的郅姓来自惠民 郅九如是郅建勇的叔爷爷,是禹城地区郅姓家谱第二次修订的主要组织者。“我们禹城地区郅姓人的一世先祖叫郅生美,300多年前为了摆脱家庭贫困携子女离开祖居的惠民来到禹城郅辛庄。
当时这里叫刘家庄,一世祖到了以后带领全家辛勤劳作,人丁逐渐兴旺、家业日益壮大,到郅生美孙子一辈已经成了这一带的大户人家,村子后来就改名为郅辛村了。” 郅九如还告诉记者,七世祖晶骉(biāo)、八世祖秀村曾回老家惠民认族联宗,但当时交通不便,又无确切地址,所以未果。
“现在交通和信息发达又便利,1999年,我们和惠民、商河两个地方的郅姓族人取得联系,三地以家谱为依据连了宗,还依照约定清明的时候在我们禹城的郅辛庄举行了联宗祭祖典礼。” 在究竟哪里是山东郅姓人的源头这个问题上,惠民和商河两地的郅姓人曾有过争论,但根据禹城地区郅姓人家谱的明确记载,禹城的郅姓人确乎出自惠民,“但惠民现在的郅姓人却很少了,只有30多人;而商河地区前郅家村和后郅家村的阵容比较庞大,加起来有600多人吧,是一个比较大的支派。”
郅九如告诉记者。 郅九如还向记者介绍,台湾为数不多的郅姓人分布在台北、台中和高雄三地,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从山东迁过去的。
而在全国范围内,位于河南和山东两省交界地的恭义县,河北的大城县、滑县、易县,山西的定襄县、闻喜县、洪洞县等地都是郅姓人相对聚集的地区。 “前两年河南恭义县的郅恒山曾和我们禹城郅姓人联系过,他去过山西洪洞,说是在那里找到了相关资料,证明山西洪洞县是郅姓的发源地。”
郅九如这样说。齐鲁社区,望采纳。
卞姓的历史名人
卞之琳、卞玉京、卞夫人、夏王朝名士卞随、卞师、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
晋代尚书卞敦、
卞 粹.晋代中书令
卞 壸.晋明帝侍中、尚书令,以功封建兴县公。
卞 彬.
卞 敏.
清代女画家,秦淮人。为画家卞赛之妹,善鼓琴,精于兰竹。
卞 瑛
地方巨富。
卞大亨.宋代学者。精医卜之书,著有《松隐集》等。
卞仲子.元代画家,其子卞珏,颇善画,绰有父风。
卞思义,元代诗人。1338年前后光州志伊书院主讲,工于诗,以《铁笛诗》名世。
卞 荣.明代文学家。
卞思敏、
卞文瑜、
卞立言
清代棋师,名交恒,江都人。祖孙三代均以奕名。有《奕萃》传世。
卞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