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济宁期末考试时间 谁能找到06年济宁中考语文试题

火烧 2023-04-02 06:23:25 1057
谁能找到06年济宁中考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囊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且和座号填在指定的位置。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1—5分。一、积累与运用 共10分

谁能找到06年济宁中考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囊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且和座号填在指定的位置。

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1—5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2分)

心是一扇无形的窗,有的人紧紧关闭,有的人半虚半掩,有的人全然畅开,于是心灵世界就有了不同的色彩,人生的舞台上便yán yì出各不相同的故事。

①yán yì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

2.按要求填空。

(4分)

①《<论语>十则》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请写出一句古人有关立志方面的名言警句。

(课内外皆可)

3.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你给语文老师就教学方法提一条建议。

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2分)

4.请写出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和他(她)的故事。

(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5—10题。

(一)

早 梅

张 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同“消”)

5.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3分)

6.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2分)

(二)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馕(zhǎn)粥不充,日昃(zè 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明臣言行录》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

①晨人持汤沃灌: ②腰白玉之环:

③再适长山朱氏: ④往往馕粥不充:

8.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9.[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

(2分)

[甲]文:

[乙]文:

10.[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5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20题。

(一)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 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

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

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

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

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

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

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

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

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1.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3分)

12.文章第一段的结尾说“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结合上下文,谈谈“精神的不平等”体指的是哪些内容。

(4分)

13.文章第三段作者为了阐明“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这一观点,举了大量的例子,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再举出两个这样的倒子。

(4分)

14.文章的结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从全文来看,这里所说的“读书”“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5.读了全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联系文中“并非凡书皆好”的观点,谈谈怎样对待“读书”这一问题。

(5分)

(二)

家 园 落 日

莫怀戚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

此时起了风。

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

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

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

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

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

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

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

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

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

一说起它想到庄稼和家园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

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

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了,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里走进了太阳。

马驮着驮子。

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

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出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

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

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16.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17.文章写了几种情况下的落日?请简要概括各自的特点。

(5分)

18.文章的开头作者写道:“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3分)

19.作者在描述“家园落日”时,就“落日”本身着笔很少,而更多地描绘了丘陵、树木、农舍、人物等。

请结合文意,简要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分)

20.文章倒数第三自然段说“家园就是家园”,而文章最后又说“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4分)

四、作文(共50分)

21.有的同学成绩一向很好,可是因一次测试失手,于是懊恼、郁闷、痛苦不堪。

临近中考,有的同学的成绩却进步很慢,于是焦虑、担忧,寝食不安。

成绩不好,内心难免有挫折感。

面对挫折,调适心理的方法很多,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建立起一种态度:坦然地面对和坚强地担当。

所谓面对和担当,就是当不可避免的挫折袭来时,能接受它,承担起挫折带来的压力和打击,把挫折消化掉。

生活中没有常胜将军,你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

请以“面对与自强”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10分)

1.答案:①演绎 ②“畅”为“敞”

评分:本题2分,每小题答对得1分(第①小题全对得1分)。

2.答案: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④答案举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等等。

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1分。

有错别字、增字、漏字该题不得分。

第④小题符合要求即可。

3.答案举例:①把语文课上活 ②扩大课外阅读量 ③多让学生批改作文④组织学生办手抄报 ⑤举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

评分:本题2分,建议合情合理即可。

4.答案举例: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②杨志卖刀汴京城 ③武松景阳冈打虎 ④吴用智取生辰纲 ⑤李逵元夜闹东京等等。

评分:本题2分,人物和故事吻合得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5.答案: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评分:本题3分,前一问答对2分,后一问(答其中一句亦可)答对1分。

6.答案: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

评分: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7.答案:①热水 ②挂在腰间(腰佩) ③到、往 ④够、充足

评分:本题4分,答对一个得1分。

8.答案:①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②有时夜里疲倦了,就用水洗洗脸。

评分:本题4分,译对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或“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乙文: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

评分:本题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

10.答案要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

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

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

评分:本题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

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11.答案: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

评分:本题答对得3分。

12.答案;是指拥有阅读能力的人能够了解现实世界以外的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能够了解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而丧失阅读能力的人则无法拥有,这便是文中所说的“精神的不平等”。

评分: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

济宁期末考试时间 谁能找到06年济宁中考语文试题

13.答案举例:①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得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居里夫人学得科学探究。

②从《繁星•春水》学得对母爱、童真的讴歌,从张海迪学得志强不息。

等等。

评分:本题4分,答对一个方面得2分。

符合要求即可。

14.答案:读书可以使人们增广知识;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读书可以使人获得崇高的追求和高尚情趣,还可以使人趋善避恶)。

评分:本题4分,答对一个方面得2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要点:一定要好读书,读好书;读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名著,读专家、学者、老师推荐的书。

博览才能广收。

评分:本题5分,言之成理即可。

16.答案:本文以“落日”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评分:本题4分,每一问答对得2分。

17.答案:文章写了五种情况下的落日,各自的特点是:①戈壁落日,一身鬼气;②云海落日,飘忽柔曼;③平原落日,一成不变,④大海落日,生分不遂意;⑤家园(田野、丘陵)落日,亲切温暖(温和、柔软)。

评分:本题5分,每个特点概括准确得1分。

18.答案: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爱。

评分:本题答对得3分。

19.答案要点:从全文看“落日”只是行文的线索,作者爱“家园落日”的根本用意在于爱“家园”,因而把描写重点放在了那些最能体现家园特色的景物上,这些景物更具体地体现了作者爱家园的情怀。

评分: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

20.答案要点:对家园的热爱、依恋是一种与生俱来、生死如一、永难割舍的情感,是无法也不需要用生硬的道理说清楚的。

家园就是“我”心中的太阳,这更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热爱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评分: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共50分)

21.作文可考虑从内容、表达、文面三个方面综合评分。

可分为五类卷:--类卷50—45分,二类卷44—40分,三类卷39—35分,四类卷34—30分,五类卷29分以下。

说明:

1.全卷卷面书写加分由评作文卷的老师根据作文和全卷的整体情况给分。

书写、卷面一般及以下者不加分,较好者加1—3分,好者加4—5分,加分范围控制在百分之十左右。

全卷实际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2.作文应三人独立阅卷,取三人平均记入得分,有小数点四舍五入。

3.作文评分应先确定是几类卷,并在此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上有创意的作文可另加1—5分;满分作文控制在百分之二左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