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光山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光山的民间习俗
豫南民俗,光山独有---“正月十五送灯”(俗称“十五送灯”、“送亮”),反映了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两百多年流传的“后人祭奠先人”的传统习俗:这一晚,是今人与已故先人、阴阳界沟通的一晚 ;是为先人送钱送礼的一晚;是向先人汇报、先人保佑祭拜者来年心想事成的一晚。
“哪怕过年不回家,也要十五坟送亮”,节日当天,送灯队伍空前,繁华熙攘商业街全部关门歇业,所有的机动车全部出动,有的全家出动,有的不远千里赶回,步行、骑车、开车,一个目标,一个时间,一个意愿,到祖宗坟山、自家祖坟前汇集——“送灯”、“送亮”。
百年习俗,风雨无阻,冰雪日子照常,从未间断。
烟花绽放染红天际,鞭炮燃放响彻山谷,座座祖坟亮灯如繁星点点,寓意宗族各支人财兴旺。
豫南名镇--光山县正月十五民俗-舞龙项目,历史悠久,现存20多条龙均由本地宗族发起,每年在正月十三“试灯日”举行。
(正月十四为“正灯”,正月十五为“送灯”。
)
旱船,是纸糊船状的玩具,供民间取乐。
制作方法有简有繁。
繁者工艺精湛,造价昂贵,价在数百元;易者很简陋,三几元钱就能办得到(此价格是在80年代时)。
我地旱船都采取简易法,用篦扎个船形架,船上有舱,可容下一个人,糊上彩色花纸,贴上花,挂上花吊,表演时增添了观众对船的飘洒摇曳之感。
演出的时候,三、五人不等。
一人坐船为“船娘子”,是女角(过去都是男扮女装),将船吊在船娘子身上,使船很随和的随着船娘子的前后走动而摆动。
一人撑船,是男角色,会点武功,起码能翻筋斗。
陪船是丑角,一至三人,会打趣,搞得好,妙趣横生,叫人捧腹不已。
旱船的表演有情节,虽然它的情节很简单,但也能启示人们从生活的琐事中懂得生活既是斗争的道理。
它的主要情节是:丈夫撑船送妻子走娘家,穿过激流,绕过暗礁,一不小心,搁浅了,丈夫很着急,想了很多办法,终于脱了浅,小两口又高高兴兴的走娘家。
演出的全过程中,撑船人是关键,一切情节,全由他一人的千姿百态在无声中表演出来,演得好的,有时使观众惊心动魄,有时使观众心焦如焚,有时也能使观众享受胜利的欢乐。
间以锣鼓伴奏,热烈紧凑,充满生活情趣。
表演过后,唱一段小调,表示欢庆胜利的喜悦。

泼陂河镇以罗洼村郭畈的旱船玩得最好。
打糍粑迎新年,是光山农村过春节不可少的一项传统习俗。
春节前夕,在光山农村处处可见农家忙于打糍粑迎新年,生活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