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哲学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百家姓(第一部)01我从哪里来

火烧 2022-09-15 08:05:13 1050
百家姓(第一部)01我从哪里来 你贵姓,你是哪里人,这是人们交往中问到的最多的问题。《百家姓》就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它只有568个字,包括504个姓氏。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寻根问祖,追

百家姓(第一部)01我从哪里来  

你贵姓,你是哪里人,这是人们交往中问到的最多的问题。

《百家姓》就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

它只有568个字,包括504个姓氏。

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就是一张绝佳的名片,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看似简单的文字排列,却折射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血脉,给出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历史解答。

带您进行一次不同寻常的寻根之旅。

中华有五十六个民族,究竟有多少个姓氏,迄今还是未知数。

有人说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姓氏总数有一万个之多,这样看来,《百家姓》收录的姓氏也只是冰山一角。

哲学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百家姓(第一部)01我从哪里来

这么繁多的姓氏,究竟源自哪里?它又是如何演化的呢?姓是一个人家族系统的血缘符号,通过这个符号,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和历史文化联系起来。

每一个姓氏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个个都有一番意味深长的来历,蕴含着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是超越时空、贯通古今的文化活化石。

今天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为您讲述系列节目《钱文忠解读百家姓》。

凡是中华子孙,大部分没有不知道这八字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同时大概也都知道,这八个字出自一本书,叫《百家姓》,大家张开就来,非常熟悉。

但是到底是不是真的熟悉,这个很难说,让我们先来回答几个问题。

第二道题,和《百家姓》类似的书以前有吗?为什么这本《百家姓》最为流行?答案是:有,不仅有,而且有的是,在这本《百家姓》以前,有关姓氏的文章记载,在甲骨文里就有,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世本》,记载皇帝到春秋,这样一段历史时期里边,这些诸侯、大夫、姓氏、世系、居邑的记录,非常可惜,大概到宋朝的时候,就不存在了,散佚了。

中华民族历来重姓氏,全世界最重姓氏的大概要算中华民族了。

自然有很多这样的书,有些还传到了今天,比如有一本叫《皇明百家姓》,明朝的,明朝的百家姓不会以赵钱孙李开头了,皇帝姓朱,应该以朱开头。

还有一本,康熙年间的叫《御制百家姓》,康熙皇帝亲自指导编撰的,开头是孔、孟,那是为了表达皇帝对汉族,传统儒家文化的尊敬。

另外还有一些兄弟民族文字的《百家姓》,比如《蒙古字目百家姓》,还有《女真字目百家姓》,都一度非常流行,然而它们不是童蒙读物,所以就不够流行了。

第三道题,《百家姓》是什么时候成书的?最晚是在宋朝,根据在哪里?著名诗人陆游有首著名的诗《秋日郊居》,在第七首背后写了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学》《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

乡村里边很流行,不登大雅之堂。

可见在陆游前《百家姓》已经成为村书了,非常流行了。

所以《百家姓》最晚宋朝就有了。

第四道题:最难得问题,《百家姓》的作者是谁?答案是不知道,当然这个不知道不是绝对不知道,是可以推测的,宋朝有个人叫王明清,在他的书《玉照新志》里边讲,说百家姓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

作者应该是吴越的一个小民,五代十国时候有个国家叫吴越国,因为在当时赵是宋朝的国姓,钱是吴越国的国姓,吴越国王钱镠不太喜欢打仗,打下两浙这块富裕之地以后,有点小富即安,所以他告诫子孙如果有正朔,那就纳土归降,因为没打仗,所以姓钱的非常怀念这个老祖宗,江浙一带的人都很感念钱王,所以钱放第二个。

至于第三个为什么是孙呢?孙就是吴越王,钱俶是太太家的姓,是皇后的姓。

下面是李,因为当时和吴越国比邻的一个国家是南唐,南唐李后主最有名,所以他把北方宋朝姓赵,吴越国姓钱,钱俶的一边姓孙,自己的邻居姓李,所以是赵钱孙李。

根据这个可以推断吴越国已经纳土归顺。

、第六道题:为什么《百家姓》会被选做蒙学课本,如果为了认字的考虑,可以认字的书多了去了,但是《百家姓》汇聚的都是做姓氏的汉字,这就不一样了,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分别亲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信仰,在传统中国姓比名主要,如果做一件好事,就说是钱家干的,如果做了一件坏事你对的起你这个姓吗?古代认字还有一个礼节的考虑,把人的姓记住,所以它作为童蒙读物。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那个时候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我们只能从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里边去摸索,凡事总有一个起源,中华民族姓氏的起源,离不开三皇五帝,中华子孙不仅仅是汉族,也包括许多兄弟民族,中华民族现在是56个民族,这是一个大家庭,基本上都认为三皇五帝是共同的祖先和首领,哪三皇?哪五帝?没有固定的说法。

三皇:有巢氏,大概可以排进去,造个窝的。

燧人氏,钻木取火的。

伏羲氏,捕鱼狩猎的。

神农氏,播种五谷的。

女娲氏,补天造人的。

这些应该都是,对文明的起始,人群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过根本性贡献的先民。

五帝:也是说法不一,根据《史记》的记载,皇帝姓姬,这是中国古老的姓,颛顼,帝喾,帝尧,舜帝,大致这么五个。

皇帝排第一,影响最大,我们每年都要祭皇帝陵。

但是有意思的是炎黄的炎帝不在里面,炎帝排在皇帝前面,但是不在里面,这些都是传说,但是我们都接受认同。

中华的姓氏,特别是比较古老的姓氏,都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姓氏非常复杂,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姓名那么简单,上古有姓有氏,现在说的姓氏只是姓的意思,我们现在对传统文化有好多误区,比如说,我问您府上是哪里啊?这是问籍贯吗?不对,籍和贯是两回事,老家在那里是贯,不是籍。

籍是士农工商等,士籍,读书的人,兵籍,打仗的人,在传统中国籍是不能改的,但是我们现在搞混了。

姓氏也是两回事,最早的时候,姓在前面所有叫姓氏,姓是族号,表示的是血统,最早来自于部落图腾,图腾就是原始人群体,他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比如用熊做图腾熊是他们的保护神,在中国的姓氏当中,动植物姓一般都比较古老。

到了周代宗法制度非常严明,只有贵族可以有姓氏,老百姓没有姓氏,贵族女子用姓,没有氏,贵族男子有姓有氏。

因为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氏都是亲戚,姓一个,氏很多,姓是用来别婚姻的。

在古代同姓、同血缘不能通婚,这是人类一个巨大的认识进步。

不然近亲繁殖麻烦就大了,现在大姓之间通婚是正常现象,但是小姓之间通婚还是比较少见的。

所以贵族的女子姓比氏重要,待嫁的女性往往是在自己的姓,加上伯、仲、叔、季的排行,古书里经常有伯姬,姬家的大闺女叫伯姬,仲子,子是非常古老的姓,就是子家的二闺女。

如果出嫁以后就更简单了,灌上自己的家族或者配偶的封地的名字,或者他们的姓,比如齐姜,姓姜的女子嫁到姓齐的姓,或者氏的地方。

在传统的中国女子的闺名,只有自己的长辈和配偶可以知道,连子女都不知道。

贵族男子则称氏,不称姓,氏可以别贵贱,姓别血缘。

你是哪个太太生的啊?你这一支迁到哪里了?从氏当中可以看出很多信息,比如诸侯,以封国为氏,郑文公郑捷,郑是氏不是姓。

卿大夫一般以居住地来做为自己的氏,屈完,一听你的封地在屈,还有的人以官名为氏,比如司马复姓,司马是官名。

战国以后大家开始以氏为姓,就姓氏不分了。

到了汉魏以后,姓氏合一,并且平民百姓才普遍用姓,所以才有了姓名之说,姓都一样了,原来姓一样,用氏分,现在姓都有了,用名来分,所以叫姓名。

这个中国传统姓氏文化的要点。

在讲姓氏文化的时候,我想再三强调这么几点:第一:中华姓氏渊源流长,每个姓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孕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每一姓都有它的代表人物,姓的出现有早有晚,比如姬姓非常古老,妫姓非常古老,姚姓非常古老。

该姓下面的人口数有天壤之别,但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第二:中华民族的姓氏不仅仅是汉族的姓氏,所以我们关注的是用汉字写下来的姓,当然也包括兄弟民族的姓,无论这些民族今天是否存在。

鲜卑族、女真族,都是为中华民族做出重大贡献的,但今天没有了。

所以我们中国姓氏文化真的是深不可测。

《百家姓》是不是记录了中国所以的姓呢?如果不是,那么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姓呢?《百家姓》四个字一句,一共142句,568个字。

这是三、百、千里面字数最少的一部,里面讲到的姓504个,单姓444个,复姓60个。

在中华姓氏的大海里边沧海一粟,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姓呢?说不清楚,明朝有人统计有3625个姓,1978年,通过邮局系统、通过公安户籍系统,对七个大城市姓氏做了统计,当时的姓氏2587个,北京2250个,上海1640个,沈阳1270个,武汉1574个,重庆1245个,成都1631个,广州1802个,这也是大概。

1984年又有学者去搜集,搜集到5730个姓,当时台湾学者搜集到7720个姓。

但是这都不是确切的数字。

在1996年的时候,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11969个。

而肯定民间还有很多姓,有些姓匪夷所思,比如毒是姓,蹦是姓,在陕西,死是姓,这支姓在台湾,只有一家姓死。

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有一字姓到几个字的姓都有,三字姓很多,扈地干,树苦干,独孤浑,奚什卢,破六韩,破多兰,普六茹,壹斗春。

四个字的姓,爱新觉罗、叶赫那拉。

五个字的姓,忽神忙兀歹。

九个字的姓,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cuàn hán shàn sì wǔ mù yún jí gōu)。

姓非常复杂,今天作为一个开篇,我尽力把中华姓氏文化复杂、多姿多彩、有趣、生动、迷人的一面向大家做个介绍,那么仅仅收集了504个姓的《百家姓》又难过告诉我们多少关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信息呢?请听下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