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阅读理解 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原文: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注释
1南山:戏马台在彭城县南三里,其地有山称南山(见《太平寰宇记》)。2骑台:指戏马台。萧子显《齐书》:「宋武帝初为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项羽戏马台,至今相承,以为旧准。」3「寒花」句:李煜诗:「鬓从近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杜甫诗:「寒花只暂香。」4石作肠:唐代皮日休《桃花赋序》:「宋广平为相,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与石心,不解吐婉媚辞,然观其文有《梅花赋》,清便富丽,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宋广平,指唐玄宗宰相宋璟,封广平郡公。)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赏析
这首诗是重阳登高即景抒怀之作。1089年(元祐四年),作者在徐州任州学教授,诗即作于此时。
诗的开头两句写景:「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广阔的原野上,远处平林漠漠,戏马台一带已经荒凉了。山寺里送来晚钟的声音,仿佛报知人们,已到夕阳快要下山的时候。诗句中点明了季节、地点和时间,语意闲雅。第三四两句抒情:「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时节易得,又是一年的重阳。每逢佳节,人们便有思亲之感;而菊花却依旧开放,还是和去年一样,送来阵阵的寒香。寒花,指菊花。诗句中含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感慨。自然的规律,总是如此。

五六两句,记节日清游的情况:「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头巾被风吹得歪斜了,诗人更觉得清霜已侵上了鬓发。诗歌的语言佳妙,也有「清便富丽」的高致,就像宋广平写《梅花赋》,措词婉媚,并不碍其铁石心肠一样。这两句写的是登高赋诗,妙在隐而不露。结尾两句:「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性。」抒发游赏以后的感想。「落木」句用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汇滚滚来」句意,写傍晚登览所见的远近景象。「此身」句感叹节物如此可念,登临清赏的机会正不应放弃,而此日此身,还须忙于世务,很难得有时间,这又是十分可惜的。
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是学杜甫有得之作,瘦劲浑厚。三四两句语淡而有高致。
诗词作品: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诗词作者:【宋代】陈师道诗词归类:【重阳节】、【登高】、【写景】、【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