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个枣有什么好处 枣的栽培历史是怎样的
枣的栽培历史是怎样的
据古文献记载,枣树的栽培历史在3000年以上。
近代考古资料表明,枣的栽培始于7000年以前。
其最早的栽培中心,为晋陕黄河峡谷地区,渐及河南、河北、山东等黄河下游一带。
《诗经》是最早记载枣树栽培的史书。
在《诗经豳风篇》中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诗句。
豳是周王朝开国的地方,今在陕西省的彬县。

《彬县志》中认为现在当地的枣产区在周朝就称之为“枣林川”、“枣林坪”,可以看出当时枣树已有一定的栽培面积。
又据《广志》(公元300年)中记载:“文王时,有弱枝枣甚美,禁之不令人取,植树苑中”。
从其所反映的栽培地域和利用之广泛说明栽培枣的中心地带与周王朝活动的中心地带相一致,说明陕、晋是枣的最早栽培的地区。
从现在枣树的生长来看,陕西的米脂、绥德、清涧,山西的交城、五台还生长着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生的大枣树。
到春秋战国时期,枣的栽培地域和规模有较大发展。
《战国策》上记载:“苏秦说燕文侯曰:‘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佃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
'”《韩非子》上记述:“秦饥,应侯谓曰:‘五苑之枣栗,请发与之。
'”说明当时枣树已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
汉以后,枣树的栽培规模进一步扩大。
枣树的分布遍及黄河中下游和辽东,并扩大到长江流域。
考古学家先后在山东、江苏、广东、四川、甘肃、湖南、湖北、新疆等地古墓中发掘出的枣核和干枣遗迹,表明我国汉代枣的栽培地区遍及我国南北各地。
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重视枣品种的选育,并不断选育出了很多优良品种。
最早记载枣品种的是《尔雅》,该书中记载了11个枣品种。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42个品种,元代柳贯著的《打枣谱》记载有72个品种,清王灏著的《广群芳谱》记载枣品种达87个。
我国古代在枣树的繁殖、栽植、枣园管理、采收和晒枣、加工和贮藏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在古代枣树的繁殖主要采用根蘖繁殖,《广群芳谱》记载“分株,选味佳者,留作栽,候叶始生,取大株旁条二、三尺高者移种”。
关于枣的移栽时期,《齐民要术》提出“候枣叶始生而移之”,又认为“枣性硬,故生晚,栽早者……生迟也。”主张枣树不宜栽植太早,宜晚栽。
在栽植密度上,《齐民要术》提出:“三步一树,行欲相当”(古代三步约为现在的5m)。
古文献中还记载有促进坐果的措施如“反斧斑驳椎之”以及疏花技术“以杖击其枝间,振去狂花”等。
现今的一些栽培技术就是借鉴古代这些技术并通过改进而来的。